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武当山文化(武当山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武当山文化

1.全真龙门教的创立

龙门派是 王重阳开创的全真七派中发展最快影响最大的教派,由 北七真之一 丘处机所传。 邱处机(1148—1227) 字通密,号 长春子, 栖霞县滨都里人。邱祖自幼失去双亲,尝遍人间辛苦。童年时即向往修炼成“仙”。栖身村北之 公山,过着“ 顶戴 松花吃松子, 松溪和月饮松风”的生活。大定六年[公元1166],时年十九岁,他悟世空华,弃家学道,潜居 昆嵛山,次年,得知 王重阳在山东 宁海创全真庵,便前往拜师求道,待 重阳祖师仙化,又守墓三年后,先到陕西蟠溪 苦修六年,后至 龙门修道七载,道功日增。

  贞祐二年[公元1214],请命招安山东 杨安儿起义军,因他修行明道,说服力强,固招安获得成功,同时,亦显示了他和 全真道在群众中具有相当大的号召力,这不仅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影响,而且亦引起当时金、南宋、蒙古三方统治者的注意,都竞相派谴使臣前往召请,各自欲为其所用。

   元太祖十四年[公元1219] 成吉思汗在 阿姆河南岸召请,他审时度势,不顾 古稀之年,于元太祖十五年[公元1220]正月,毅然率领 尹志平等十八弟子西行,从山东 莱州出发,途经河北、北京……新疆、苏联、阿姆河[今阿富汗]等地,一路爬山涉水,跨戈壁,渡荒漠,行经万余里,历时两年多,于元太祖十七年[公元1222]四月五日到达成吉思汗的军营,即今阿富汗北境的阿姆河南岸。

  太祖 成吉思汗问以治国之方和 长生久视之道?答以“治国要以 敬天爱民为本,修身要以 清心寡欲为要”。太祖深契其言,尊他为 神仙,他于次年[公元1224]三月回到北京后,命他掌管天下 道教。从此,他 身价百倍,成为北方道教的风云人物,他所居住的 太极宫[今北京 白云观]亦成为北方道教的中心,由是玄风大振,四方翕然,道俗景仰,学徒云集,全真龙门派成为最显赫的道派。

丘祖 仙逝后,其弟子尹志平、 李志常相继掌教,他们大建道观,立 观度人,宫观遍布北方,使 元代道教进入最鼎盛的时期。丘处机首创龙门派,成为全真道的主要道派,他基本继承王重阳的思想,主张清心寡欲的修道之本,他著作有《玄风庆会录》门人录其言为《长春祖师语录》,其遗著有 《磻溪集》,《明道集》,以及《 摄生消息论》、 《大丹直指》等养生著作……

2. 张三丰与全真龙门教的关系

中国武术素有“北尊少林,南崇武当”之说,而说到武当派,就不得不提及它的开山祖师张三丰。

据《明史》本传记载,张三丰为辽东懿州 (今辽宁阜新) 人,名全一,一名君实,字玄玄,三丰乃其号。除此之外,他还有三个赐号:明英宗赐号“通微显化真人”,明宪宗特封号为“韬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赠封他为“清虚元妙真君”。相传其人丰姿魁伟,龟形鹤背,大耳目圆,须髯如戟;他不修边幅,不论寒暑,只穿一衲一蓑,破衣烂衫,人称“张邋遢”。他才华横溢,不仅读书过目不忘,通晓天文地理,而且武艺高超,行踪不定,来无踪去无影。

张三丰在武当山,通过对宇宙五行的运行规律和身体五行器官结构对应关系的求索,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有了全新的突破性认识。

相传,张三丰在“邋遢崖”看见一只鸟与一条蛇打架,每当鸟上下飞击长蛇时,蛇就蜿蜒轻身,摇着闪避,不曾被击中。相持时久,鸟精疲力竭,无可奈何地飞走了,长蛇自由自在地钻进了草丛。张三丰由鸟蛇斗得到启发:以柔可以克刚,以静可以制动,由此研创了武当内家拳,并以此成为太极宗师,武当山也因此被誉为太极祖庭。

张三丰精通道教经书,史称他“论三教书,则吐辞滚滚,皆本道德忠孝”。他创立的内家拳技,诸如太极拳、八卦拳、形意拳、五行拳、纯阳拳、混元拳、玄武棍等命名和路数都是从道教经书中演绎而来的。因此,内家拳的定名、打法和特征等处处都打上了道教的烙印。

内家拳博大精深,派别林立,但都奉张三丰为祖师,拳技也有着共同的特征,即注重内功、阴阳变化、动作沉稳、姿势含蓄、劲力浑厚、神意悠然,讲求意、气、力的协调统一;体现在具体应敌对抗中,则是以柔克刚、以静制动。这些特征无不与道家清静柔弱、淡泊无为的主张和道教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三宝修炼相吻合。实际上,学术界和武术界都已看到内家拳是“邋遢道人”把道教养生方法,诸如导引、吐纳、气功等融合提炼而成的。

内家拳是道家哲学在养生之道和技击之法方面的一种实践体现。由于内家拳在明代采取身教口授,如今我们已无法确知张三丰所创拳法究竟是什么样了,也只好根据清代以来的著作去了解它的基本练法。

而经过无数辈人的实践证明,习练这一拳法可以起到增强体质、延年祛病、陶冶性情、磨炼意志的功效,同时也能起到防身抗暴、抵御外敌、振奋民族精神的作用。因而,张三丰创造内家拳有益于人类,是遗泽后世的一份珍贵历史文化遗产,他将永远受到后人的仰慕。

此外,张三丰在全国名山大川云游传道,在民间影响很大,被奉为“真仙”。

明清时出现的道教派别几乎都同张三丰有联系,宝鸡三丰派、武当三丰派、王屋山三丰派、三丰自然派、三丰蓬莱派、三丰日新派等相继出现。据统计,清末时奉张三丰为祖师的道派就达17个之多。其中不乏影响较大的派别,如道光年间李西月自称遇张三丰亲授秘诀,讲道纳徒,活跃于四川乐山一带,创立了当时最大的道派之一。 

3. 朱棣重修武当山

朱棣为何“偏爱”武当山

朱棣信奉真武神与其父亲朱元璋有关。据《古今图书集成》记载,朱元璋年轻时为躲避追兵烧毁了武当山供奉玄天上帝的“草殿”。归途中玄天上帝托梦质问,朱元璋许愿说:“将来天下太平了,我赔偿给你一座金殿。”朱元璋在1361年前后,发动大军攻打势力非常强大的陈友谅。途中出现了乌鸦和龟蛇,为鼓舞士气,朱元璋巧妙地把这解释为玄天上帝的“乌鸦神兵”、“龟蛇二将”在保佑他西征,使军队士气高涨。朱棣的祖父、祖母也都信奉道教,这些对他尊崇真武大帝产生了巨大影响。

  1998年在北京嘉德拍卖行举行的一次春季拍卖中,有一件82幅图册的展品引起人们的注意。这件展品没有标题,共有八十二图文,每图各有插图和文字册页一幅。图约一尺见方,人物及景物描绘颇佳。图文内容为描述玄帝真武降生及感应祥瑞故事,每图讲述一事,凡八十二事。有学者认为,这个图册应该是《玄天上帝瑞应图》。图册的内容和正统道藏当中的《大明玄天上帝瑞应图录》基本一致,和永乐皇帝大修武当山有密切关系。

  被“偏爱”的武当

  建文元年七月癸酉(1399年8月6日),朱棣聚集将士,慷慨陈词:“我受封以来,唯知循法守分,今幼主嗣位,信任奸臣,横起大祸,屠戮我家,遵祖训,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必训兵讨之,以清君侧之恶。”这个宣言被称为“奉天靖难”誓师宣言。此后长达三年多的战争,历史上称为“靖难之役”。

  朱棣知道发动“靖难之役”违背正统伦理纲常,是大逆不道的,所以他要想动员将士,取得舆论支持,除了宣称靖难起兵是依据祖训讨伐奸臣外,还必须寻找其他的神奇力量来为其出师正名。明朝高岱《鸿猷录》里记载了祭旗时的一个场景,说朱棣念完了誓师词以后,突然阴云四合,烟雾弥漫,乌云翻滚,雷电交加。几分钟后乌云慢慢散开,到处都是黑颜色的旗帜,上面画着龟蛇。这个故事在李贽的《续藏书》《明书》上都有记载。

  这在参加誓师祭旗的士兵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所以士兵们后来打仗的过程中,都认为有武当山玄天上帝真武神保佑。比如说白沟河之战,冬天,白沟河上面结满了硬冰,朱棣的军队刚从冰上面跑过去,建文帝的追兵就来了,可是冰面开始解冻,结果追兵全部掉到水里;夹河之战时双方军队对阵,不分胜负,这时西北边突然乌云翻滚,沙尘暴扑到建文帝的军队中,朱棣的军队趁机冲锋,这又是神保佑的结果。

  朱棣取得天下以后,遇到很多反对的声音。在这种情况下,朱棣诛杀了齐泰、黄子澄等一万多人,甚至发生了灭方孝孺“十族”的惨剧。朱棣也知道单凭杀人是不能巩固政权的,于是他入继大统之后第一件事就是遣使祭真武,不停地宣扬武当山的玄天上帝保佑他,目的不外乎向天下表明新皇帝与真武神的特殊关系。敏感的武当道士得知这一消息,马上意识到复兴武当道教宫观的机会来了,于是积极帮助朱棣制造新的神话。到了永乐九年(1411年),朱棣正式开始修武当山。

  恰到好处的“玄天瑞应”

  永乐皇帝大建武当山,从永乐九年(1411年)到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共计14年,据《明史》记载共计有30万人参与修建。

  6月,朱棣派靖难时有功的隆平侯张信和驸马都尉沐昕率领北京城的京官和工匠,浩浩荡荡,从南京出发开始到武当山来。走了一个多月到武当山以后,做好了各种各样的开工准备。

  这时真武显灵的故事也出现了,首先就是“黄榜荣辉”。在很大的一面墙上用金粉写着皇帝的口谕。有一些云雾经常在黄榜上缭绕,所以就被称为“黄榜荣辉”。9月正式动工修建玄天玉虚宫,这天晚上,一朵车轮大的黑云,从山的南边缓缓飘过来,在工地上飘动,这个事被称为“黑云感应”。因为武当山供奉玄帝,“玄”就是黑色的意思,只要出现黑云都可以称为玄帝感应,玄帝显灵。

  在武当主体工程营建的过程中,张信、沐昕这些亲信大臣一旦发现有什么瑞应出现,就及时向朝廷汇报,将武当山出现的每一件带一点儿神奇的独特的事情,都向朱棣奏报。

  在武当山有一种很独特的植物叫榔梅果,按照《徐霞客游记》的记载,它是桃核杏实,上面有一些花纹,从外观上看,有点儿像杏子,比杏子还要小,金橘那般大小。传说是静乐国太子在武当山修炼的时候,拿了一个梅枝插在榔树上说,如果我修道成功以后,这个梅枝就会开花结果,就会结出榔梅来。

  永乐十一年(1413年),武当山五龙宫的榔梅树开花结果,而且枝叶茂盛,果实很多。这件事被称为“榔梅呈瑞”,作为一个独特的显灵故事,榔梅被送到了南京城,永乐皇帝很高兴,文武百官,每人送两颗榔梅果。

  黄金白银堆出来的道观

  武当山修建工程由一神道、二观、八宫、十二亭台、三十六庵堂、三十九桥涵、七十二岩庙组成,各种建筑400多处,两万多间,占地约160万平方米。为建好武当山道教工程,朱棣前后发出的上谕就有60多道。武当山建筑群,是按《真武经》中的神话记载来设计布局的。宫观中神像、法器、幡帐等物,全部按皇家要求制造。由于整个建筑群是建在层峦叠嶂的武当山上,其施工难度可想而知。为了保护武当山自然景观,所用的木石等建筑材料,都是从山外运进山的。

  有人说它是用黄金白银堆出来的,一点都不夸张。修武当山的很多木料是在四川砍伐的,先在长江上放木排顺流而下,到了汉口这些木排被截住,然后再顺着汉江运到武当山。有一根木材很奇怪,到汉口时不是像别的木头横着浮在水面上,而是直直地站在水面上。当时有个官员叫诸葛平,他派人到水下看,这根木材下面还有几尺高,没落到底,觉得很奇怪,就奏报说是神把这个木料留下来,应该用于武当山的宫殿建筑。工匠们使用特制的绳索拴住这根木料,拖到了武当山,迎到武当山最大的道宫玉虚宫里面,作为它的正梁,在《武当山瑞应图》里便绘有很多船拉着此木料从黄鹤楼前经过的画面。

  修武当山的工匠从全国各地到武当山,走的多半是水路。当时湖南湘潭县的一位工匠叫刘忠,他从湘潭一带出发,走到了光化县乘船。在丹江口(当时叫均县)羊皮滩时,遇到大风暴雨,船停靠在岸边,一众工匠突然看到上游一个黑乎乎的东西被冲流下来。他们用长竹竿把它拨到岸边,一看,是直径两米多的一口大钟,他们都怀疑这是武当山的神钟,就把它献到了武当山玄天玉虚宫,驸马都尉沐昕、隆平侯张信很高兴,把这个钟供在玉虚宫的钟楼里面,又成了“水涌洪钟”的神话。

传说从永乐十一年(1413年)五月到八月,武当山金顶、紫霄、南岩、五龙宫,多次出现五色圆光,有些人还在圆光里面看到玄天上帝在里面,两边还有执旗和捧剑的。这种玄天瑞应姑且不论真假,永乐大帝乐得相信,下面的人自然也乐得迎合。最后有人把它画成了《武当山圆光图》献给朝廷,此图现在仍保存在北京白云观的博物馆里面。这种瑞应的故事,反复地宣传,实际上是进一步地来营造道教神灵保佑朱棣当皇帝,保佑永乐皇帝。

4. 道家与养生的关系

1道家养生以天、地、人“天人合一”大宇宙的平衡

  道家养生以老子道家思想为宗旨,太极八卦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以调阴阳,和气血、保精神为原则,运用调神、导引吐纳、四时调摄、风水环境、道乐书画,茶养、食养、药养、节欲、辟谷使之天、地、人三者合一,使精气神后天转化先天,运用先天之气滋养后天。来调和阴阳、流通气血、培补精气、锻炼筋骨,颐养脏腑,调理肌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使人忘记动物性的驱使欲望进入理性淳朴的状态达到性命双修身心和谐健康大宇宙和人这个小宇宙的和谐天人合一的目的。

  2中医经络养生以阴阳、气血、脏腑小宇宙的平衡

  中医经络养生黄帝内经为宗旨,人体阴阳平衡,五行学说为指,通过手法和中草药作用于经络,循经取穴、察虚实、视应动、知寒温、明经络,沟通人体五脏六腑内外、表里、上下,联络五官七窍、四肢百骸,来调阴阳和气血,使人体组合成一个统一有机的整体。平衡阴阳,之气血和,达到防病养病、调病、治病调和人体这个小宇宙的目的。

  道家养生是天、地、人三者合一的核心养生思想充分说明了道教养生学是迄今为止人类对人体卫生保健研究为完整系统的学问。中医养生学说从阴阳、五行、五脏、六腑更加具体的角度来阐述人的心理、精神和亚健康状态,通过阴阳把握人体五脏六腑,形、气、血、神、魂、魄,六方面的和谐,来防病、养病、调病、治病、只有做到人体这个小宇宙和天、地这个大宇宙的和谐才是完全的健康和真正意义上的健康。

5. 孙思邈与武当山的关系

初唐时期的著名道士、杰出医学家,“药王”孙思邈,曾慕名多次来武当山五龙峰西南的灵虚岩隐居修炼,研修医药,编修医著。

孙思邈淡泊名利、潜心修道,对阴阳、推步、医药、针灸、养生等都有精深造诣。他认真收集民间验方、秘方,亲自采集药材、分析药性,不断总结临床经验与前人医学理论,先后自注《老子》、《庄子》,编著《千金方》三十卷,《福寿论》三卷,《摄生真录》、《千金要方》、《存神练气铭》、《保生铭》、《摄养论》、《摄养枕中方》、《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太清丹经要诀》等三十余种,一百多卷。其中《备急千金要方》一书共三十卷,二百三十二门,方论五千三百余首,记载了八百多种药物,其中武当山药材数百种。规模之大,前所未有。这部书被后世誉为临床医学的百科全书。

这些医学、养生学著作集七世纪以前中国医学之大成,充实扩大了我国的医学宝库,为我国乃至世界的医学、养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明永乐十年,成祖朱棣敕建武当山灵虚岩殿宇,内供奉孙思邈像,紫霄宫福寿堂也供奉其像。

孙思邈对武当山道教养生、医药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武当养生仙山,长寿福地的形成与发展。

6. 道教的从明代到现代的发展史

(一)明朝的道教

明朝建立后,因鉴于世居龙虎山张陵后裔在道教中的影响,一方面肯定了元代授张天师

正一道教主的地位,但又革除“天师”称号,改授为正一嗣教真人。在明代皇帝中,特别崇

多道土被授予“少保”、“利部尚书”等官衔,参与朝政。明代历世还在京师设置道篆司,在

各府设置道正司,在各县设置道会司,将道教事务列入朝廷行政管理的范围。

明代最为有名的道士是张三丰。其人生卒年代不详,曾在湖北武当山(一名太和山)修

道,后离武当山隐居。太祖、成祖均曾遣使寻觅,不遇,乃营修武当宫观。道教从而有南派

之武当道、据《诸真宗派总簿》载,武当道派有自然派、三丰派等传衍近代。明英宗天顺三

年(1459),张三丰被封为“通微显化真人”。

在明代,还可以值得一提的是永乐四年一(1406)成祖敕令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集修

《道藏》。正统九年(1444)英宗继成祖之志,诏通妙真人邵以正督校《道藏》,次年(1445)

编成《正统道藏》5305卷,凡480函。至万历三十五年(1607),第五十代天师张国祥奉命

续补《道藏》,凡32函,180卷,名《万历续道藏》。与《正统道藏》合计共5485卷,512

函,即现存之明版《道藏》。成为道教史上最完备和最重要的经籍总集。

(二)清朝的道教

自明中叶后,道教衰落的势头已较为明显。到了清代,朝野重佛抑道。乾隆年间(1736

一1795)宣布黄教为国教,道教为汉人的宗教;限制天师职权,取消其道教之首的地位,由

二品降至五品,并禁止其差遣法员传度。到了道光(1g21一1850)年代,又取消了传统的张

天师朝觐礼仪。道教失去了与朝廷的联系,其地位逐渐下降。

清朝最著名的道上为全真龙门派第七代律师王常月(?-1680年),生于明季之乱世,慨

然出家,师事全真龙门六祖赵复阳。清顺治十三年(1656)奉旨在北京白云观主讲道法,前

后受赐紫衣三次。并在江浙和湖北武当山传“初真”、“中极”、“天仙”大戒,即“三堂大戒”。

(经过王常月律师所制定的“三堂大戒”一直沿用至今)。正常月曾使全真龙门派一度兴盛起

来,因而被誉为“中兴之祖”。

(三)近现代道教

鸦片战争使中国进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道教不仅受清统治者的抑制,也受到帝

国主义侵华势力的影响

在反帝、反封和抗日战争期间,道教中有不少道徒同全国人民一

道投入了反帝、反封的斗争。武当山道众掩护红三军,救治红军伤病员;江苏茅山和广东罗

浮山的道众积极支持新四军、解放军抗击日寇和国民党反动派,还有不少人参加到革命队伍

中。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道教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人民政府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道教徒的信仰得到尊重和保护。宫观中旧有的封建性规制

被废除,成立了民主管理机构,道士们也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1957年,经过一年的筹备,

中国道教协会在北京白云观正式成立,岳崇岱为第一任会长。1961年,中国道教协会在北京

召开了第二届道教全国代表会,选举陈樱宁为会长。在陈会长的领导下,中国道教协会设立

了研究室,创办出版了《道协会刊》,开设了道教知识进修班。

“文革”中,道教同全国各行各业一样受到极左路线的严重冲击,宫观被封闭,道教活

动被停止,中国道教协会也被迫停止了工作。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重新落实,中国道教协会也恢复了工作。

1980年、1986年、1992年,先后召开了三届、四届、五届代表会议。全国各地的主要道教

宫观也陆续修复开放,其中力座较大的宫观,于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宫观。1987

年创办了《中国道教》杂志,先后编辑出版了《道教手册》、《道教文化丛书》、《道教大辞典》、

《道教神仙画集》等数十种书刊。1990年,中国道教学院成立,在此之前中国道协曾先后举

办了多期培训班,为培养道教接班人作了积极的工作。1989年,中断了数十年的全真派传戒

活动恢复了,第一次传戒活动在北京白云观举行。1995年,中断多年的正一派授篆活动在江

西龙虎山恢复。

目前,中国道教进入了它在近200年来最兴盛的时期。全国广大道教徒在爱国爱教的道

路上,与全国人民一道积极参加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宋辽金元时期的道教2009-01-0915:18宋、辽、金、元(960一1368)400多年间,各种社

会矛盾相当尖锐,民族矛盾尤为突出。在这种特殊的历史背景下,道教进入了一个不断繁衍、

创新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