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道家人物:黄帝、庄子、成玄英、钟离权、吕洞宾、王重阳(黄帝的人物评价)

道家代表人物——黄帝

黄帝,中华民族之共同始祖。如今所说的“炎黄子孙”中的“黄”即指黄帝。《史记》称其“以土德王,故号黄帝。”传说他击败炎帝神农氏八世,遂代神农氏为天下共主;涿鹿再战,擒杀蚩尤,天下始定。大定后有很多发明创造,如纪时、数学、军队、音乐、衣服、医药、文字、铸造、舟车、弓矢、房屋等。 黄帝生而灵异。汉代纬书中已有不少有关黄帝的内容。轩辕的胸部生来带有“黄帝子”三个字。

黄帝还具有劾制鬼神的神力。《列仙传》记黄帝“能劾百神,朝而使之。”早期道教有一种用以劾鬼的法器“黄神越章”,还有一种专门用来为生人和死者解除灾殃的墓葬明器“解注瓶”等,都是根据对黄帝神力的信仰而来的。现存《素问》,相传是《黄帝内经》的一部分,其内容为黄帝与岐伯、雷公等讨论的医学著作;《道藏》中还有《黄帝阴符经》、《黄帝九鼎丹经》等。

道家人物:黄帝、庄子、成玄英、钟离权、吕洞宾、王重阳

道家代表人物——庄子

庄子,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名周,宋国蒙人,他继承和发展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是无限的、“自本子根”、“无所不在”的,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有神的主宰。他的思想包含朴素辩证法因素。 庄子著作有《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鲁迅先生曾说他的作品“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其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其中《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道家代表人物——成玄英

成玄英,字子实,唐初道士,杰出的道教学者,道教理论家,陕州人,曾隐居东海。贞观五年(631年),唐太宗召其至京师,加号“西华法师”,成玄英精研《老子》、《庄子》之学,著有《老子道德经注》、《开题序诀义疏》和《南华真经疏》。他在注疏中着重阐发“重玄”思想,是重玄学派的代表人物,使“重玄之学”成为唐朝初年道教哲学的一大主流。

道家人物:黄帝、庄子、成玄英、钟离权、吕洞宾、王重阳

成玄英阐明、发挥“重玄之道”,深化、扩大了道教的哲理性。他的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玄”是“不滞”(类似于不执着)的名称,不滞于有,也不滞于无,是谓“玄”。 二、一切有形之物的名字都是假名,而无形之物(如“道”、“自然”等)不能视为假名。 道是自然之理,使万物自然而然地生成。

人的主观心识与客观万物都是因缘和合而成的。 三、“道”本性静,众生皆可修道,只是得返本归根,静心养道,方能证得正果。 另外,“重玄之学”对儒家的心性学说之形成亦有不小的启迪。成玄英的著作《老子道德经注》、《开题序诀义疏》,原文已失。近世学者蒙文通辑成《道德经义疏》六卷,多认为能大致恢复如旧,另有《南华真经疏》传世。

道家代表人物——王文卿

王文卿,北宋末南宋初著名道士,神霄派创始人,字予道(一说述道),号冲和子,建昌南丰人。自幼慕道,能诗善文,有山水之志,及长,遇异人传道法,得风雷术。宋高宗二十三年(1153年)八月二十三日,飞升于南丰县许旌阳曾炼丹之堂。宋徽宗先后敕号为“冲虚妙道先生”、“冲虚通妙先生”。元代,加号为“冲虚通妙真人”,元至顺三年夏,加赐为“冲虚通妙灵惠真人”。

王文卿传神霄五雷法,为神霄派创始人。擅长雷法。有弟子朱智卿,熊山人,平敬宗,袁庭植等,又有萨守坚,见之于青城山,尽得其秘。其在乡,得其传者则有新城高子羽。甥上官氏亦传其法。此外,尚有别传弟子多人。王文卿著有《冲虚通妙侍宸王先生家话》一卷,采用问答形式,专论雷法,强调召雷役神,必须内修为要,至于奏章、符诀等,只不过是符术之末。

道家代表人物——张继先

张继先,北宋末年著名道士,字遵正(或说字嘉闻,又字道正),号“然子”。道教正一派第三十代天师。宋徽宗赐号“虚靖先生”,武宗封其为“虚靖玄通弘悟真君”,九岁时继承教位,为人沉默寡言;徽宗崇宁以后,四次被召至东京,建醮内廷,赐号“虚靖先生”,并赐昆玉所刻“阳平治都功印”等。 张继先提出“心”为万法之宗,论述心神、无恶与符法的关系。认为人身有“精气、元气、元神”三宝,称只要把握自身的元神即可通天,摒弃他法,是谓“破妄”。

他认为人之所以轮回于三界,出入于生死,乃是由于“一念萌动于内,六识流转于外”,故须“斋戒以神明其德”,应“慎言语,节饮食,除垢止念,静心守一,虚无恬淡,寂寞无为,收视返听,和光同尘”,使“一直澄湛,万祸消灭”。认为“道不远,在身中”,“神驭气,气留形,不须杂术自长生”,劝来拜受天师秘者脱去世网,反求诸己,“俱登道岸”。 有著作《大道歌》(即《明真破妄章讼》)、《心说》等传世。

道家代表人物——王玄甫

王玄甫,名诚,字玄甫,号东华帝君或紫府少阳君。汉代东海人。幼慕真风,白云上真引之入道,遂居于昆仑山烟霞洞,韬光晦迹,又徙居代州五台山紫府洞天。后授度门人钟离权,嗣弘法教。全真之道由此滥觞,故被尊为北宗第一祖。晋穆帝永和元年白日升举,后称“中岳真人”。农历六月十五生,十月十六飞升。元世祖时敕封“东华紫府少阳帝君”。元武宗时加封为“东华紫府辅元立极大帝君”。道教北五祖之一。

道家人物:黄帝、庄子、成玄英、钟离权、吕洞宾、王重阳

王玄甫在人间百年,殊无衰老之容。王曾学道于赤城霍山,服青精石饭,得日精丹景之法,能内见五脏。王玄甫又得白云上真真传,精修三年,尽得其妙。于是背负双剑,行侠仗义。欲除恶扬善时,运太极真一之气,则双剑腾空飞起,事毕复还。有诗赞曰:“隐隐龙楼霭瑞霞,风流紫府少阳家。昆吾高耸光千丈,初放全真第一花。” 据《金莲正宗记》载,王玄甫于白云上真处受青符玉篆、金科灵文、大丹秘诀、周天火候、青龙剑法。后于终南山凝阳洞传长生真诀、金丹火候、青龙剑法与正阳帝君钟离权,其后形成钟吕金丹派。

道家代表人物——钟离权

钟离权姓钟离,名权,字云房,一字寂道,号正阳子,又号和谷子,汉咸阳人。少工文学,尤喜草圣,身长八尺,官至大将军。后因兵败入终南山,遇东华帝君授以至道,乃隐于晋州羊角山。道成,束双髻,衣槲叶。自称“天下都散汉钟离权”,意为“天下第一闲散汉子”。全真道尊他为“正阳祖师”,后列为北宗第二祖,亦为道教传说中的八仙之一。钟离权也称“汉钟离”,据《宣和书谱》记载,“神仙钟离先生,名权,不知何时人,自谓生于汉,吕洞宾执弟子礼”;据《东游记》,相传受铁拐李(八仙之一)点化,上山学道,后与兄简同日升天,度吕纯阳而去。

道家人物:黄帝、庄子、成玄英、钟离权、吕洞宾、王重阳

农历四月十五日生,五月十八日上升。元世祖封其为“正阳开悟传道真君”。元武宗加封为“正阳开悟传道重教帝君”。道教北五祖之二。 据载钟离权得东华帝君授以赤符玉篆,金科灵文,大丹秘诀,周天火候,青龙剑法。后又遇华阳真人,得太乙刀圭,火符金丹,洞晓玄玄之道。最后在崆峒山紫金四皓峰一洞中得轩辕黄帝所藏玉匣秘诀,遂成为真仙。后游庐山,遇吕洞宾,授之以大道天遁剑法,龙虎金丹秘文。后形成钟吕金丹派,对宋元道教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著有《还丹歌》、《破迷正道歌》等。

道家代表人物——吕洞宾

吕洞宾名岩,字洞宾,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世称吕祖。唐河中府永乐县(今山西永济)人氏,或说京兆人。幼年已有仙道,慕清虚恬淡,不好华饰富荣。后赴长安应举,于一酒肆中遇钟离祖师,被以黄粱一梦感化,遂归道门,赐号纯阳子。乃潜心修道,弘扬道法。

宋徽宗封为“妙通真人”,元世祖封为“纯阳演正警化真君”,元武宗加封为“纯阳演化孚佑帝君”。道教北五祖之三。 吕洞宾继承钟离祖师的金液还丹法,改丹道黄白(即外丹)为内丹修炼。内丹学思想的显著特征是“道佛双融”,其处世上又有儒士作风,认为“以心传心,不立文字”和“饥来吃饭,困来即眠”也是修道之道,主张性命双修,主张断烦恼、断贪嗔、断色欲。 著有《指玄篇》、《肘后三成篇》、《直指太丹歌》、《敲爻歌》、《灵宝篇》、《百问篇》、《谷神歌》、《太乙金华宗旨》,另有《吕祖全书》、《九真上书》等,多为后人托名之作。

道家人物:黄帝、庄子、成玄英、钟离权、吕洞宾、王重阳

道家代表人物——张伯瑞

张伯瑞,字平叔,号紫阳仙人,后改名用成,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紫阳真人”。北宋时天台人。自幼博览三教经书,涉猎诸种方术。曾中进士,后谪戍岭南。曾于成都遇仙人授道,后著书立说,传道天下。 张伯瑞在世时并没有亲自创建学派或教派,但在其身后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宗派。按张伯瑞传石泰、石泰传薜道光、薛道光传陈楠、陈楠传白玉蟾。辗转授受至白玉蟾,渐壮大为以《悟真篇》为理论经典的重要内丹流派,称为“金丹南宗”。

由于张伯瑞号“紫阳”,故南宗也称为“紫阳派”,与全真道并列金丹南北宗。张伯瑞、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也被尊为“南宗五祖”。 张伯瑞著作有《悟真篇》、《金丹四百字》、《禅宗诗偈》三十二首。晚年其弟子王叔邦辑有《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简称《青华秘文》。其中,于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撰写的《悟真篇》,以《阴符经》《道德经》为两大理论依据,“略仿《参同契》”。全书宗承传统内丹学说,说明内丹炼养的根本原理就是归根返本,逆炼归元,并描绘内丹修炼的全过程及阐发丹经要点、修炼内丹的方法。

道家代表人物——王重阳

王重阳,原名中孚,入道后改名,字知明,号重阳子,陕西咸阳刘蒋村人,家富。曾遇钟离权、吕洞宾传业,后四海布道,开创全真道,为全真道创始人。全真传人尊为祖师。北五祖之一。

道家人物:黄帝、庄子、成玄英、钟离权、吕洞宾、王重阳

王重阳开创的全真教也称道教全真道,与正一道并称道教两大派别。王重阳在理论、修行上持儒(理)、禅(性)、道(命)三教圆融的道德性命之学。“劝人诵《道德清净经》、《般若心经》及《孝经》,云可以修证。”并规定“凡立会必以三教名之。”王重阳取全真之名教认为全真即“全精全气全神”,不使亏污,以臻仙(真)境。他反对外丹及符驱鬼之术,强调先修明心见性之性功,后修命功。王重阳要求教徒奉行克己忍辱,清修自苦,“不妻”、“素食”的苦行生活,从而修身济世,超凡入圣。 王重阳的著作有《重阳全真集》、《重阳教化集》、《立教五十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