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道教“南宗五祖”之一:白玉蟾(道教南宗五祖不如守一不如守一)

道教“南宗五祖”之一:白玉蟾

一、一生爱国爱教的道教宗师——白玉蟾

白玉蟾是南宋时期著名的道法宗师,其一生致力于弘法济世、助国爱民,身上有着根深蒂固的家国情怀。

白玉蟾祖师禀性聪慧,少年时即熟稔中国文化元典,诸如《周易》《尚书》《诗经》《春秋》等等,到他九岁时已能倒背如流。自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爱国思想流淌在他的血液中,再也不能割舍。

历史记载,白玉蟾祖师曾参加“童子科”考试,并以“织机”为题赋诗一首:“山河大地作织机,百花如锦柳如丝。虚空白处做一匹,日月双梭天外飞。”后世学者对此诗所蕴含的宏大气象叹不绝口,认为其有眼观山河、心怀天地的宗师气象。更绝的是,其原创于一个孩童之口,实属难能可贵!

白玉蟾祖师浓厚的爱国爱教情怀,在其长期修道传教过程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他正式创立南宗道教之后,面对“四方学者,来如牛毛”的发展现状,特撰《堂规榜》,再三言明遵守戒规之重要性:“天地神人鬼五仙,尽从规矩定方圆。”而规矩之首,则是爱国爱教。为此,他专门撰写《道法九要》,作为南宗道教建设道风教制的根本指导。“九要”中反复强调道法虽可盗天地之机,穷鬼神之理,最终还是要以助国安民、济生度死为根本宗旨。唯有奉此作为修身立己之根本,上体天心,下利人物,积德累功,才可行道成真,超凡入圣。

今天,海南玉蟾宫隆重举行庆祝白玉蟾祖师诞辰系列活动,其立意不仅仅只是怀念、感恩祖师,更在于激励后人,要传承其爱国爱教之家国情怀,践行其助国安民之愿!

道教“南宗五祖”之一:白玉蟾

二、“诗书画三绝”的文化宗师——白玉蟾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一部分人对海南的看法,还停留在文化沙漠的印象中,觉得其是未开化的蛮荒之地。其实海南的历史文化不仅丰富,而且贡献卓越。其中尤其值得提及的就是最为杰出的海南文化名片——白玉蟾。

白玉蟾,南宋时期出生于琼州(今海南省),可谓是土生土长的海南人。白玉蟾在天文历法、医学养生、书法绘画、诗文词赋等方面,无所不学,无所不通,所取得的文化成就极高,特别是其诗文绘画方面,被誉为“诗书画三绝”。

白玉蟾善诗词。据不完全统计,现存白玉蟾的诗有一千多首,词一百多首,且形式多样:四言、六言、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绝、七绝等,众体兼备。史载,白玉蟾才思敏捷,文思汪洋,且非常熟悉三教九流之经典,他随身从不带书本,但诗文中或引经据典,或直抒胸臆,总能做到运用自如。

白玉蟾善书法。其书法达到了很高的造诣,《宋元宝翰》收录宋元两代的书法精品,其中第十三幅就是白玉蟾的草书四言诗。清康熙皇帝谈到白玉蟾的草书时,赞不绝口,说他的书法“有龙翔凤翥之势”。

白玉蟾善绘画。其极善画梅竹及人物像,传世画作有《修篁暎水图》《竹石来禽图》《墨梅图》等十六幅,其余多数散落不明。历史资料显示,他曾在湖北鄂州城隍庙的墙壁上留下一幅画,画的主题是林竹,以南宗祖师张伯端等人物配之,“观者无不叹异画之传世者”。

白玉蟾的文化成就,得到了后世名家之极高赞誉。明朝有个大师级人物胡应麟,曾为道教排列出一个人物表,记录的都是博学而且长于著述的历代道教宗师,白玉蟾乃其中佼佼者。清朝,大才子纪晓岚也为白玉蟾的才华所深深折服,说其“综罗百家、广博精微”,并把白玉蟾撰著的《道德宝章》心悦诚服地收进了《四库全书》之中。

白玉蟾作为海南最为杰出的文化名片,不仅仅惠及海南本土乡里,还传播到其他地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道教“南宗五祖”之一:白玉蟾

三、白玉蟾与三宝归一的《道德宝章》

每年的三月十五,海南玉蟾宫都会隆重举行系列活动,庆祝白玉蟾祖师诞辰。资料显示,白玉蟾是南宗道教的实际创始人,他为了更好地弘扬道教义理,根据自己所思所悟、所修所得注解《道德经》而写成《道德宝章》一书。

众所周知,《道德经》由春秋时期老子所著,今通行本分为八十一章,五千字左右。《道德经》阐释了尊道贵德、上善若水、自然无为、见素抱朴、守柔不争、知足常乐等道家道教的核心义理和文化价值观,内容可谓博大而又精深。后来《道德经》还走出国门,被译成多种外语,影响可谓广泛而又深刻。这是为一宝。

南宋时期,白玉蟾特别注意对老子《道德经》思想的继承和发挥,为了让弟子领悟《道德经》的思想旨趣,遂以三教一家、义理圆融的立场,用精炼的语言对其注释,于断句、释义等方面别出心裁,撰成《道德宝章》一书。此书后世有多种版本流传,备受世人赞赏,认为“颇有可取之处”。更称奇妙的是,他人注解《道德经》往往是大部头,而《道德宝章》却是“随文标识,所注乃少于本经”,非常精炼通达。这是为二宝。

据说,清代纪晓岚带领一大群才子编辑《四库全书》,眼光甚高,选择《道德经》注释本时非常苛刻,普通者绝不入选。可是一看到《道德宝章》,他们就深深折服,认为《道德宝章》“其书既颇有可取,则其人亦不足深诘矣”,意思是说,既然白玉蟾的《道德宝章》写得这么好,那世人对他的偏见就不值得过于看重了。

元代,“楷书四大家”之一、被誉为“元人冠冕”的书画大家赵孟頫,看到白玉蟾撰写的《道德宝章》,爱不释手,于是怀着恭敬之心,认真、仔细地抄写了一遍,于是就有了赵孟頫所书《道德宝章》流传于世。这是为三宝。

老子、白玉蟾、赵孟頫,三者虽纵贯时光上千年,但因缘促使其强强合作,伟人的思想、天才的注释和卓绝的书法珠联璧合,一件“三宝归一”传世珍宝就此问世,并促成了文化界、思想界的一段佳话,永世流传。

道教“南宗五祖”之一:白玉蟾

四、白玉蟾“早修身心、先尽人道”的思想价值

白玉蟾创立南宗道教时,常常教育门下弟子,说奉道、修道是为了体悟“道”这种规律,并且遵循这种规律而驾御万事万物,进而达到最终与道合真的境界。修道不一定出家;即使出家,也要把修身心、尽人道作为首要之义。

什么是人道呢?《道法九要》第一篇说:“学道之士,当先立身。……披阅经典,广览玄文,屏除害人损物之心,克务好生济人之念,孜孜向善,事事求真。精严香火,孝顺父母,恭敬尊长。动止端庄,威仪整肃。勿生邪淫妄想,勿游花衢柳陌,勿临诛戮之场,勿亲尸秽之地。清静身心,远离恶党。”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立身其实就是开始学道了,这是能否入道、学道的最重要的前提条件,诸如知错就改,弃恶从善,摒除害人之心,好生济人之念,孝顺父母,恭敬尊长,清静身心,远离恶党等等都属于立身修心的内容,这既是做人的基本道理,是尽人道的主要内容,更是修道的首要内容。这些要求虽然看似简单,其实有很深的道理在里面。我们只要随时随地从日常行为中获得道的智慧、道的营养,然后按照“道”理去做,这其实就是在修道了。

白玉蟾将这些内容作为后世南宗的首要修道法则,定为“修身第一”写进了《道法九要》中,可见这一点在南宗道教中具有的重要地位。细细想来,白玉蟾所讲的“道教”当是用道教民,并不是说最后把民众都变成道士,而是让大家都明白道、学习道、领悟道,进而按照“道的理”去生活,这才是用道度化百姓的精髓所在。今天看来,当年白玉蟾的谆谆教化仍有巨大的现实价值和意义。(作者:于国庆,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副院长、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