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玉楼春》里面的“搢笏”,为何与史书记载不同?(《玉楼春》里面的桃夭)

《玉楼春》里面的“搢笏”,为何与史书记载不同?

在观看《玉楼春》的时候,不得不承认编导们在剧情设计、人物服饰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的别具匠心,很是讲究,令人观看之后赏心悦目。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历史细节还是值得商讨的。比如说,在剧情中,官员上朝拜见皇帝,自然是礼乐文化的展现,然后皇帝颁布诏令,选拔主考官。但是,其中在参拜过程中,有一个细节便是“搢笏”。对于动作的具体描述,古书中是这样记载的“古者贵贱皆执笏,其有事则搢之于腰带,所谓搢绅之士者,搢笏而垂绅带也。绅垂三尺。”这段文字来自《宋书》的记载。

《玉楼春》里面的“搢笏”,为何与史书记载不同?

当然,《墨子》这本书中也有关于搢笏的记载,其内容为:“公孟子戴章甫,搢忽,儒服,而以见子墨子。”按照书中的注释,这个搢忽便是搢笏的意思,意为将笏直接插在腰带上。同时,按照字面的意思,这个搢字,在古代汉语中就有插的意思。至于这个笏字,则是记录用的,类似于开会用的笔记本。但是,在剧情中,估计很多人都会明显看到演员们并不是插在腰间,而是藏在衣袖里面。很显然,这就与历史记载不相符合。当然,可能很多历史细节,在传承过程中发生改变,也是不得而知,这就需要有识之士做出详细的考证了。

《玉楼春》里面的“搢笏”,为何与史书记载不同?

同时,在看到这部影视剧的题目时候,笔者倒是想到另外一部名著,那就是《金瓶梅》。他们之所以相似,倒不会是因为故事内容,而是取名的方式一样,都是利用故事中的主人公名字而得来。玉楼指的便是男主孙玉楼,而女主则是林少春,从而故事中的重要人物镶嵌在剧名之中,也算是古人常用的手段。同样,古人曾有这样一句诗:“玉楼宴罢醉和春”,刚好和剧名相对应,而且诗句的字面意思,恰好与故事情节很相配,自然是别有风味,亦可见创作者的灵犀一点。

当然,剧情中难免有些不合常情的地方,也有一些巧妙设计,欢迎细心的观众在评论区指出来,大家共享一乐!

《玉楼春》里面的“搢笏”,为何与史书记载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