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国学经典《道德经》学习笔记(国学经典道德经分享感悟)

国学经典《道德经》学习笔记


一、老子《道德经》概说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只有知道怎么来的,才能更好地把握怎么没的。

❖国学概说

❖老子《道德经》概说

❖老子《道德经》的历史影响和贡献

❖儒释道与中国人的生活?

国学经典《道德经》学习笔记


国学概说

❖ 空间上---一国之学---中国之学

❖ 时间上---传统之学---现代之学

❖ 民族上---大汉之学---中华之学

❖ 内容上---百家之学---人文之学

❖ 载体上---四库、五术、六艺之学

❖ 观念上---大国之学---人类之学

❖ 《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 沉淀在中国人文化血脉中的,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胸怀的中国文化和中国智慧。


老子《道德经》概说

史说老子——老子是哪里人?老子名字怎么来的?老子的官职和级别;还有谁是老子?老子的人格形象;老子西出函谷去了哪里?老子活了多大年纪?

道说老子——东汉益州太守王阜《老子圣母碑》说:老子者,道也;五斗米道创始人张陵《老子想尔注》说:一者,道也。......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书·释老志》载,道士寇谦遇神人自号太上老君;南朝陶弘景《真灵位业图》:太清道德天尊,玉清原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

俗说老子——《神仙传》 ;《禅宗颂古联珠通集》 ;《太平广记》 ;《老子八十一化图》。

官说老子——东汉初楚王英喜黄老之道,祭祀老子。汉桓帝开始给老子建庙立祠,用祭祀神仙礼乐祭祀老子; 汉、唐、宋重视老子。

今说老子——一个颇有才学的古代官吏,一个风格高古的隐士君子,一个启蒙道教的宗教领袖,一个博大精深的古圣先贤,一个神秘玄虚的上古神仙。诗云:生来称老已是玄,身后得道复成仙。百家犹说千年事,万古长颂一圣贤。

❖ 《道德经》的争论:钱穆与胡适

❖ 《道德经》成书背景:关尹喜与函谷关

❖ 《道德经》的版本和篇章:元代三千、现在四千、最早的版本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甲乙两本帛书《老子》,是西汉初年的版本,《德经》在《道经》之前。现在可见的最早版本,是1993年在湖北荆门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简《老子》,版本最为原始、古朴,最早释老、最流行的版本,唐代陈景元《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道经居先,德经居后,上下二卷,法两仪之生育,八十一章像太阳之极数。是以上经明道以法天,下经明德以法地。天数奇,故上经三十有七章;地数偶,故下经四十四章。

❖ 《道德经)的文体:老子体

❖ 《道德经》的历史地位:中华三经与道教三经

国学经典《道德经》学习笔记


老子《道德经》的历史影响和贡献

创立了一门学说:源于皇帝之世,出于史官之流,循于上古之道,杂于百家之学;班固《汉书·艺文志》: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司马迁引述司马谈《论六家要旨》: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纪晓岚评价:综罗百代,广博精微。

影响了一批先哲:司马迁评价庄子:其学无所不窥,然其本要归于老子之言;孔子向老子问礼求道与《电影》孔子的潜台词;司马迁: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

启蒙了一个宗教:道教的起源;道教为什么尊老子为最高神仙?道教对佛教的影响;老子属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

今日道教为何不显?

结构了一种文明:南怀瑾;道家与汉唐盛世;道家对哲学、科学、文学的影响;三教与中国社会;鲁迅:中国的根底全在

道家。正是道家的哲学和思想,赋予中国人以特殊的素质和能力,成为积极、自主、宽容的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坚实基础,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少室山对联:才分天地人总属一理,教有儒释道终归一途。

惠及了整个世界:1788年罗马传教士波捷第一次用拉丁文把《道德经》传到欧洲。


二、老子之道

---没有术,做不活;没有法,坐不稳;没有势,做不大;没有道,做不久。

❖道之大意

❖老子之道

❖问道与闻道

道之大意

❖ 道字为何歧义多?《故训汇纂》:307种。《道德经》:73处

❖ 第一,作为\"道路\"之\"道\"。《说文》:道,所行道也。

❖ 第二,作为\"言说\"之\"道\"。《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

❖ 第三,作为\"引导\"之\"道\"。《淮南子》:道者,物之所导也。

❖ 第四,作为\"道理\"之\"道\" 。《管子》:顺理而不失之谓道。

❖ 第五,作为\"学说\"之\"道\"。 《论语》:吾道一以贯之。

❖ 第六,作为\"道义\"之\"道\"。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第七,作为\"理法\"之\"道\"。 《荀子》:道也者,治之经理也。

❖ 第八,作为\"志向\"之\"道\"。《论语》:道不同,不相为谋 。

❖ 第九,作为\"阴阳\"之\"道\"。《易经》:一阴一阳之谓道。

❖ 第十,\"道\"的其他含义。

老子之道

❖ 《鬼谷子》:道者,天地之始也。

❖ 《管子》:道者,扶持万物,使得生育,而各终其性命者也。

❖ 《庄子》:道者,万物之所由也;行于万物者,道也。

❖ 《韩非子》:道者,万物之所以然,万理之所稽也。道者,万物之所成也,故曰道;道者,万物之始,是非之纪也。

❖ 陈鼓应:作为实存意义的道;作为规律性的道;作为生活准则的道。

❖ 今目前:物之本原(本体)、事之规律(趋势)、行之法则 (普遍)。

❖ 无形而有象: (14章)、(21);像什么?

❖ 无名而有实 :(25)、(32)、(4);第一推动力?

❖ 无怠而有反 :(25)、(40);生命有轮回吗?

❖ 无为而有为 :(37)、(42);道为了什么?

❖ 无争而有胜:(22)、(73):谁能逃脱规律和死亡?

❖ 无功而有成 :(2)、(34);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闻道与问道

❖ 《道德经》:(41)❖ 《庄子》:东郭子问道;知道与知到;李斯悟道。❖ 道-人脑与兽身;人性与兽性,理性与习性;路:个人与选择;永恒与虚无也许仅仅是一种选择;共性与个性。

❖ 梦本无所谓虚幻,只要你走下床来;路本无所谓歧途,歪斜的是你的脚步。

❖ 阴阳和合万物生,穷理尽性躬身行。天命从来有此道,路上行人几多明。❖ 山重水复循因果,柳暗花明现缘由。为人莫与己作对,行路莫与道为仇。

❖ 锦绣帏里新人醉,喜字窗外少年听。不识云雨各中味,只得呻吟三两声。---白居易:问佛法大意


国学经典《道德经》学习笔记

三、老子之德

---没有德,术不正;没有德,法不公;没有德,势不应;没有德,道不通。

❖德之大意

❖老子之德

❖缺德与乱性

德之大意

❖ 《故训汇纂》:254种。《道德经》:41处

❖ 《说文》:德者,升也。❖ 《广韵》、《玉篇》:德者,惠也。❖ 《国语》:夫德,福之基也。❖ 《广韵》:德,德行;《管子》:爱民无私曰德。❖ 《潜夫论》:德者,所以修己也;《汉书》:德者,君子所以养也。❖ 《太平经》:道者,天也,阳也,主生;德者,地也,阴也,主养。❖ 《庄子》:古执德之谓纪。《逸周书》:能督民过者,德也。❖ 《庄子》:德,和也;德者,成和之修也。❖ 《孔子家语》:德者,政之始也。《左传》:德,国家之基也。

❖ 贬义:薄德、暴德、昏德、凶德、桀纣之德?

老子之德

❖ 《道教义枢》:道德一体,而其二义,一而不一,二而不二。

❖ 韩非子:德者,道之功也;陆德明:德者,道之用也;苏辙:德者,道之见也;王弼:德者,物之所得也。老子:孔德之容,唯道是从。

❖ 《集韵》:德行之所得也。《释名》:德得也,得也,得事宜也。《管子》:德者,得也。得也者,其谓所得以然也。

❖ 《礼记·》:德者,性之端也。《准南子》:得其天性谓之德。

❖ 《管子》:化育万物谓之德。《新书》:德者,变及物理,治所出也。《庄子》:物得以所生谓之德。

❖ 陈鼓应:道所显现于物的功能;内在于万物的道在一般实物中表现它的属性;道落实到人生层面时称之为德。

❖ 詹剑峰:道的本性;物的本性;人的本性。

❖ 今普遍:道之化(化育);物之性(属性),事之宜(规范);行之功(价值)。

形而中者何?德的古字。《说文》:内得于己,外得于人。直:正见也。

性体不二因天造,时空归一与心合;原是直心便能得,如今却要费琢磨。


四、例选:《道德经》第一章

---众妙之门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一章新注

道之为道,因其可道而非常道,故尔为道。道者,物之所然、事之所由也。道可道,言其用;非常道,言其体。

名之为名,因其可名而非常名,故尔为名。名者,物之所称、事之所表也。名可名,言其实有;非常名,言其本无。

天地始于无,万物名于有。天地始而有有其端,万物生而无有其形。有自无出,无因有成。

道生于无而行于有,名生于有而归于无。故欲观其妙,以无悟道,可明其理;欲观其徼,以有察名,可知其行。

道者,本也;名者,表也。无者,源也;有者,流也。无而有有,有而有名,名而有类,类而有别,别而有识,识而明理,理而近本,本而溯源,源而归无,无而复道。

道与名,无与有,虽名异而本源同出,体用相一。无生有,有生名,名名有,有归无,而道行其中,此谓玄。玄之又玄,乃成万物生息之法,乃得万事成败之根,故为众妙之门。

第一章旁注

道不生物,赋其性也;道不为事,约其成也。名非物实,命其所成,指其称谓也;名非事实,表其所行,述其义理也。名常为道之遮蔽,有常为无之表象。去名而悟道之本真,假有而溯无之本源,妙门自开,玄机自见。

诗颂《道德经》第一章:道体非常道,名实非常名。无谓天地始,有称万物成。道以无观妙,名以有察情。同出化异生,玄冥见微明。

国学经典《道德经》学习笔记


六、《道德经》的阅世智慧

---活在糊涂中,还是死在明白里?

❖现代人的误读

❖老子明世之道

❖学习的误区

对老子的误读

❖ 阴谋之误

阴谋之祖与门徒形象,相关论述:\"知其雄,守其雌\"、\" 知其白,守其黑\"、\" 知其荣,守其辱\";(28)\"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36)

辩证思维与权变之法: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法家与纵横家的悲剧:道与术

❖ 愚民之误:古之善 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 愚之 (65)。

❖ 封闭之误:小国寡民…民之老死不相往来(80)。

❖ 反智之误:绝圣弃智;绝学无忧(19)

老子明世之道

❖ 小事:见小曰明(52)。

❖ 平常事:知常曰明(16)。

❖ 谁的事:知人者智,自知者明(33)。

❖ 出世之辩:既世离世的超越。

❖ 明世之道:11处\"明\"。

学习的误区

❖ 十大傻之一笑话:当知识半拉碴与一本书把人脉当学统

❖ 原因:(70)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53)大道甚夷,而人好径。 (71)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 如何学习国学?三从四德:一从诵,二从字,三从典;趣、意、旨、用


七、《道德经》的管理智慧

----熙熙攘攘人向西,孤孤单单佛向东。

❖领导力

❖文化力

❖沟通力

领导力

愿力:(35)执大象,天下往。资力:经历与资本;善者善人之师,不善者善人之资(27)。能力:战略、用人、决策、立制、平衡势力:世势、人势、位势、权势、名势。(51)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权力:核心圈理论;传承原理;双刃剑;分权与制衡。(36)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魅力:相貌、才学、品格。(49)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66)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定力:(26)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

领导者的层次:(17)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文化力

❖ 传统文化的力量

我们需要变性文化吗?

我们需要狼性文化吗?

我们需要奴性文化吗?

❖ 老子的忠告:(75)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72)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矣。 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74)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沟通力

❖ 多言数穷(5)

❖ 反沟正通(40) 反者,道之动。

❖ 以德报怨(63)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 善人无怨(79) 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 星云大师的摄受力庄严德相

❖ 大道至简

国学经典《道德经》学习笔记


八、《道德经》的生活智慧

---色中长存真性情,空里自见菩提花

❖ 两性:(42)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理、情理与性理;婆子烧庵;泽庵论色;楼子和尚。

❖ 家教:《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42)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 交友:(23)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 俗世修行难戒嗔,最难便在对冤亲。才叹难教膝下子,又恼不堪枕边人。


九、《道德经》的摄生智慧

---复归于婴儿

❖ 正形:(51)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 守常:(16)复命曰常;(55)知和曰常,知常曰明 。(28)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 清静:(45)清静为天下正;(16)致虚极也,守静督也。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也。

❖ 自然:(75)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 平衡:(42)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 养生的关键在哪里?

❖ 神之所藏,性之所载,念之所伏,意之所向,智之所依,慧之所隐,情之所执,相之所生,法之所取,行之所主也。


十、《道德经》的安身智慧

---君子以财发身,小人以身发财

❖ 放下:(64)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 知止:(9)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 持节:(73)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天网恢恢,疏而不失(76)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 制欲:(44)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 七大欲望:权力、金钱、情色、名利、赌博、毒品、美味

❖ 四大悲哀:身体、家庭、孩子、自己

❖ 谁来控制我们的人生风险?

国学经典《道德经》学习笔记


十一、《道德经》的立命智慧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也。

命运悖论

人的六种存在方式:一曰命理的存在;二曰生理的存在;三曰心里的存在;四曰伦理的存在;五曰性理的存在;六曰道理的存在。

命运歌诀:一命者,道之功也;二运者,德之得也;三风水者,和之用也;四积阴德者,性之养也;五读书者,理之明也;六名者,符之阳也;七相者,象之形也;八敬神者,戒之端也;九交贵人者,势之利也;十养生者,基之筑也;十一择业与择偶,缘之要也;十二趋吉要避凶,常之守也。

人的十二命缘运:一曰天缘运,二曰地缘运,三曰时缘运,四曰世缘运,五曰血缘运,六曰姻缘运,七曰亲缘运,八曰学缘运,九曰业缘运,十曰友缘运,十一曰社缘运,十二曰机缘运。

❖ 三宝:(67)我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 积德:(59)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 太上运命篇:老子曰: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51)是故:命者,道之动也,故曰生;运者,德之用也,故曰畜;物者,命之假也,故曰形;势者,运之应也,故曰成。道贵真,德贵善,物贵法,势贵权。秉道厚德,厚德载物,载物因势,因势入道,命得其玄而运得其妙也。

❖ 听天由命?顺其自然?

❖ 命乃前生定,运由今日成。若要命运好,尊道贵德行。


十二、《道德经》的治国智慧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 老子的预见:(75)(77)

❖ 老子的忠告:(72)(74)

❖ 老子的方略:(57)(60)

❖ 老子的理想:(17)(80)


《老子人生哲学》提纲

❖ 第一集 大势所趋:人类之困;普世之思;文化之根

❖ 第二集 大话老子:百家之首;万经之王;千秋之用

❖ 第三集 千年误读:无为之误;出世之误;阴谋之误

❖ 第四集 老子之道:道之本意;人之起源;道与人生

❖ 第五集 老子之德:德之本意;人之异化;德与人生

❖ 第六集 管理之道:管理之问;迷失之痛;觉醒之路

❖ 第七集 领导之道:君人之术;领导给力;领袖境界

❖ 第八集 若水之道:水与人类;水之杂说;水之七德

❖ 第九集 摄生之道:知常为明;清净为正;自然为法

❖ 第十集 齐家之道:阴阳相冲;损益相交;本末相生

❖ 第十一集 安身之道:知足不辱;知畏不狂;知止不殆

❖ 第十二集 立命之道:命运悖论;命理根基;立命新说


国学经典《道德经》学习笔记

《西安市公祭老子文》

  维公元2005年10月11日,岁在乙酉,世逢盛平,节至重阳,时值辰巳,清风送爽,秋实流金。长安之滨,周至之地,终南之麓,洞天之冠,关尹后裔,华夏子孙,以雅乐芳花,华章盛典, 恭祭太上先哲老子于楼观之台,曰:

涵关巍巍 秦岭苍苍 黄河滔滔 华夏泱泱 中华文明 源远流长 圣贤辈出 灿若星光

紫气东来 青牛西出 先哲辞周 复望八荒 观乎天道 察乎人伦 始出真言 泽被子孙

大道在天 大德在道 自然为法 玄门妙要 人事物理 自有其常 知而能守 自得其祥

利而不害 为而不争 修齐治平 身全事成 秉道奉天 厚德载物 政通人和 社稷永固

箴言五千 诠古释今 启迪诸子 教化黎民 薪火相传 九垓共尊 蜚声海外 五洲同钦

千年已去 世纪更新 大道初成 万众归心 弘扬道德 与时俱进 民族复兴 吾辈己任

以人为本 建设小康 社会和谐 国运隆昌 江山一统 两岸荣光 世界和平 人类共享

创业守业 辙鉴前车 成由节俭 败由骄奢 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勿忘宗旨 勿负先人

逝者如斯 人生几何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祈福太上 齐颂道德 千秋盛平 万世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