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原始儒家思想《尚书》部分(七)(孔子的原始儒家思想)

《原始儒家道家哲学》 方东美 著 中华书局 2012年6月第一版 读书笔记(详细•提纲式)

之前所发已无法修改,现修正一下前已发提纲中的标题,第二章及第五项的提纲标题不变,大标题下的小标题依次递降,本篇从“六、从哲学的眼光来看”开始:

第二章 原始儒家思想——《尚书》部分

五、解释《尚书•洪范》篇之意义

1、立场——总标题:

我们了解《尚书・洪范》篇本文的内容之后,再进一步以它为一种资料,然后针对这种资料我们采取什么立场来解释它的意义?关于这点,我在第一部分“儒家思想”里的总标题是“从神秘宗教到理性哲学”,从神秘的宗教精神转移发展成为理性的哲学的思想。但是这中间还有很曲折的过程,我们可以提出四个思想转变的次第。

2、过程——四个转变的次第

〈1〉“五行之说”的层层转折

…………

六、从哲学的眼光来看

1、再论五行之说

〈1〉譬喻——宇宙论萌芽:

假使我们把《尚书・洪范》篇当作经学的资料来研究,那么“洪范九畴”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但是我们现在却是把它当作哲学的资料来研究,所以从哲学的眼光看起来,九畴里面有两部分最重要,一是关于五行之说,二是第五项的“皇极”。关于五行之说,上一次已经说明了;我们当时曾经用了一个譬喻。就“极”这个字的字面意义来看,它是一个建筑最高层的栋梁;我们假使站在一个建筑前面向上看时,视线几乎是以屋脊为界线,在面对我们的这一面,什么都显现出来,变成清晰明了的概念。但是假使透过屋脊向后面看,就会被那最高的栋梁遮断视线,屋脊之后的背景就变成渺渺茫茫的看不清楚。由这个譬喻来看,所谓五行之说,本来是从纪元前二十三世纪中叶到纪元前十一世纪初期之间近一千多年流行在古代的一种学说。这学说用近代哲学的名词来说,可以叫作 proto cosmology,所谓宇宙论萌芽的思想,

〈2〉常识的观念:

这思想由箕子传授给周代的人,然后在纪元前九世纪到八世纪末的周人把五行之说当作一个常识的观念来看待,就是金木水火土,完全是维护人生日常应用的器具,这只是常识的意义,没有哲学的意义。

〈3〉两种意义

$1)五种质料:

但是演变到了春秋时代,我们从《管子》的《四时》篇、《水地》篇、《五行》篇等资料看来,就可以说它取得了两种意义。一种是把“五行”当作构成物质宇宙的五种质料,从这点看来,这种说法颇为近似希腊爱奥尼亚学派( Ionian Schcool)里面初期的自然哲学。

$2)自然宗教:

第二种意义也可以在《管子・五行》篇或《四时》篇里看出,就是把本来构成自然现象的质料再向四面追溯,于是在神话的解释上,把自然现象转变为“自然神祇的神话”,这原是很自然的曲折。在远古的帝王,像颛顼时代或少昊时代,所谓五行是代表供给与支配人类生活必具的质料,而“金木水火土”是政治组织上与经济组织上的官职,负责分配人民生活上必需的质料。当职掌这一类的官有功于民时,死后就被神化,把水司、木司变作水神木神等。这样一来,自然生活里,加上一个神秘经验的神话的附会,变作“自然宗教”,这种说法在《管子・四时》篇可以见到。

〈4〉五季——生命哲学:

$1)这一变之后,到了战国末年,秦汉之交时,再看《礼记・月令》或吕不韦的《吕氏春秋》,就把半科学半神话的思想应用到一年四季上。在《月令》中,四季称为五季,因为夏天最长,所以又分为夏与季夏,如此共成五季,正好与五行之金木水火土相配合;五季是以七十五日为一季,然后把三百六十五日又四分之一的时间分成五季。五季不仅应用于天象气候的转変,同时要使人类生活适应气候,所以春天是生命发芽的时候,夏天是生命茂盛的时候,秋天是生命收敛的时候,冬天是生命收藏的时候。如此,五行代表季节之循环,又代表生命之循环。

$2)到了汉代董仲舒更把五行之转变发展,界定为一原则:“比相生而间相胜也”,然后把生命之循环分成生命的模式( modes of life)。如此看来,五行在整个宇宙中的浑浩流转,代表生命循环的次序,表现生命之丰富状态:像春天发荣、夏天滋长、秋天收敛,冬天则植物枯萎、动物冬眠,即生命力的储备,到第二个春天ー来,它又重新发芽。董仲舒之后,到汉代班固在《汉书・律历志》、《五行志》中把五行合并起来变作生命在创造前进时所表达的“生命之韵律”( rhythms of life);五行之说经此解释,成为生命哲学。这一生命哲学与汉代流行的另一部古书《周易》的思想结合起来,就不仅具备宇宙论上的意义,同时还成为生命哲学,变作生命哲学上的生命韵律、生命姿态。

〈5〉总结——早熟的中国文化:

就五行这方面说,它最初是从纪元前十一世纪追溯到纪元前二十三世纪这一千多年之间的思想,然后历经周代、成周时代、春秋时代、战国时代、秦汉的层层演变。尤其在战国时代与当时流行的所谓阴阳家结合之后,阴阳家的哲学思想逐渐渗透到儒家的哲学思想里,结果把儒家思想的真面目变换了,形成汉代阳儒阴杂这么一种复杂的哲学状态。以上这一段是简短的说明,五行之说如何从西周演变到秦汉时,最后被阴阳家的思想渗透到儒家的思想体系里去腐蚀儒家的思想。这是一方面。

了解这一段之后,我们再回到刚才的譬喻。在屋脊面对我们的这一面,我们发现五行之说逐渐在萌芽的科学思想上、哲学的宇宙论方面,乃至于生命哲学方面显现出来;好似一切都在自然理性之光的照耀之下。这思想许多地方很像近代思想的萌芽,所以从这方面看起来,我们认为在纪元前十一世纪的商周之际,就显现出一个中国的理性文化初期,我们称之为“早熟的中国文化”,宇宙的秘密好像都在理性之光下被揭开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