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观音堂:道教三清 十二菩萨 七十二贤人齐聚一堂(道教三清咒全文)

原标题:长治国宝--走进观音堂系列(二)

观音堂:道教三清 十二菩萨 七十二贤人齐聚一堂文/韩静

长治观音堂,只是一处简单的二进院落,规模较小;却因为一堂融合佛、释、道三教文化和民间俗神信仰一体的悬塑艺术遗构,而称颂至今。

这里的悬塑很稀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多变的构图手法、生动的造型艺术、灵活的塑造手法,都非常值得称道,因此于2001年被列入国务院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 “活态”的文化遗产

尤其难能可贵的,在于这是一处“活态”遗产,是一处完全开放式的、融入性强的宗教场所;在观音堂,你总能看到民间信仰扎根如何之深,群众信奉如何之浓厚。

一个虚幻的世界,从佛教的佛、菩萨、天王、罗汉;到道教的神仙、天尊;再到圣贤、名士,可说三教九流,五花八门;这里的人物,大的超过人身比例,小的还不足手掌宽,近500尊彩塑,可说无一不精彩,无一不形象,确实体现了“小空间 大舞台”十足艺术范。

那么有的朋友有疑问,人物如此众多,到底是怎么摆下的呢?

答案非常简单:多层壁塑+悬塑

各种类型的宗教造像,由大至小,层层叠加,布满了殿内的东西两壁,后墙、屋顶,直至梁架,进的殿来,只见祥云朵朵,块石阵阵;亭台楼阁,星罗棋布;人家百态,应有尽有,就是不见梁架结构,这就是观音堂悬塑的魅力。

观音堂:道教三清 十二菩萨 七十二贤人齐聚一堂

二 紧密的悬塑布局

走入正殿,眼前楼阁众多,观众仿佛就从外面的晴天白日一步走进了虚拟的佛国世界;整组悬塑由迎面+侧面+顶部三个方位组合而成,从大处着眼进行整体架构,从小处着手进行细节刻画,可说自由挥洒,宛如天成。

归纳观音堂的艺术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

迎面的主从辐射式,侧面采取分层长卷式,顶部为散点悬挂式。

所谓主从辐射,自然指的是佛、菩萨为中心,他们的体量相对比较大,而周围的其他胁侍就相应的比例变小;

侧面分层长卷式,是指的人物群像是一层层的重叠的,每一圈人物的主题都不同,层层堆砌,形成了完全不一致的群像;

顶部采用散点悬挂式,把一些非常灵动的人物放在了不同的地点,东一处西一处,满目皆是人物,令人有目不暇接的感觉。

观音堂:道教三清 十二菩萨 七十二贤人齐聚一堂

比如侧面的罗汉、菩萨,就是以体量大小做的循序。

底层也是最前面的十八罗汉,像高足有1米,体量显得最大;那么,罗汉是不入涅槃,常住世间的一批传道者,他们的工作主要还是亲近世人,所以就放在了佛堂的中间位置。其安稳的身形,厚实的着装,简洁的线条,表现出浓浓的世俗情节,这正是“扎根群众 服务奉献”某种写照。

而二层的二十四诸天呢?就显得相对较小,他们的质感也比较差,形象上更是由前面单一的僧人变为有男有女、文臣武将皆备的天神们,姿态也不再是单一的坐姿,而是站立皆有,显得更复杂些。

再向上看,风姿绰约的十二圆觉菩萨们,乘坐在色彩斑斓的十二大瑞兽之上,遨游天际,足下是变幻不定的流云;

观音堂:道教三清 十二菩萨 七十二贤人齐聚一堂这不仅极力的表现出菩萨们的神圣和动感,更烘托出天国的曼妙而神奇,三教造像融合的天衣无缝,丝毫么有违和感,可说是浑然一体。

三 世俗的神佛形象

神佛,既然归属于神明,那自然跟凡人有不同之处,而明朝悬塑的神仙世俗化、戏剧化是观音堂很大的一个亮点。

可以说,明清时期,是中国佛教的低潮期和衰落时期,民众们也早已不再像魏晋时期那种疯狂的顶礼膜拜,更不似唐宋时期那般可亲可近的平视;而是进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凌乱”空间。

咋一看异彩纷呈,细细品却平淡无奇,构成了一幅一幅多姿多彩的长治地区社会风俗画。

观音堂:道教三清 十二菩萨 七十二贤人齐聚一堂

观音堂:道教三清 十二菩萨 七十二贤人齐聚一堂

观音堂:道教三清 十二菩萨 七十二贤人齐聚一堂

在观音堂,可以很轻松地找到一尊看似熟悉却神态陌生的塑像:大肚弥勒佛。

弥勒佛我们大家都十分熟悉,根据史料的考察可以知道,现存的大量的弥勒佛正式是从五代时期的契此和尚开始。

往日里我们看弥勒佛,往往都是独坐在高台之上,大肚敞亮,笑口常开的这么一位活脱脱的“财神爷”形象;所谓笑口常开,也正是迎合了寺庙需要经营的特点,伸手不打笑脸人嘛,也是他就成了众多寺庙的“代言人”。

可是长治观音堂的大肚子弥勒佛,却一反常态。只看他,大半个肚子露在门外,小半个身子上且在门内另一个胖童子的搀扶下,他老人家似乎正要抬腿迈足,走出门去;另一侧,一个手持月牙铲,肩膀背着大包袱的小童子,正笑容可掬的恭候在门外。

观音堂:道教三清 十二菩萨 七十二贤人齐聚一堂这哪里是弥勒佛的正统样子,完全就是俗世的胖方丈嘛!

弥勒佛旁边,一位瘦罗汉,长在撇嘴斜看,似笑非笑的表情,双手搭在翘起的膝盖之上,十分悠闲的坐姿,袒胸露背,皮下的肋骨可说是根根清晰,这活脱脱就是一个俗世,又穷又赖的懒汉形象。

从形象上来说,这里的作品数量庞大,但是又太过于世俗化、群众化、生活化,甚至是戏剧化,这与法兴寺的宋代彩塑比起来,便缺少了一份庄重和气魄,在审美上可说是高下立判。

观音堂:道教三清 十二菩萨 七十二贤人齐聚一堂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作为世俗化的一面镜子,长治观音堂这种丰富性、民俗性却又显得独树一帜。

纵观观音堂彩塑,其复杂的构图设计,精妙的结构布局,融汇三教的华夏神祇塑造体系,所表现出来的深刻的社会思想和民俗文化内涵,却足以光照千秋(韩静)。【轻松订阅 深扒文物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