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神仙传》中的诸仙(16)(《神仙传》中的诸仙)

1、李筌

号达观子,住在少室山,好神仙之道,无意间得到黄帝的《阴符经》,是寇谦之原先所收藏的,只是已经很烂了,他抄了几千遍,依然无法了解其中之奥义。后来他到骊山下,遇见一老太婆,披头散发,奇形怪状,正在路边烧木柴,她一面烧一面嘴里喃喃自语:“火生于木,祸发必克”,李筌一听大惊,连忙问她说:“婆婆,这是《阴符经》里的句子,您怎么知道的?”

老婆婆回答说:“我研究这本书已经几百年了,少年人,你又是从哪里得到的呢?”

李筌就把实情恭恭敬敬的告诉了她。老婆婆听完说:“少年,我看你相貌非常,智仁勇兼备,是个可造之材。”于是她就把李筌收为了弟子。老婆婆坐在一块石头上,把《阴符经》的精义讲给他听,过了半天,老婆婆看天色已晚,就拿出麦饭让他吃,并从袖中取出一瓢,叫他去谷中取水。

李筌把瓢装满水,却怎么也从水中拿不出来,似乎那瓢突然有千斤之重,他使出全身力气,也动它不得。他赶紧回去,却发现老婆婆已经不见了,石头上只留下麦饭几升。李筌把麦饭吞下,从那以后,再也不觉饥饿。后来他就入名山访道,不知了去向。

李筌通兵法,著有《太白阴符经》(兵书,其中太白是星名,指太白金星,主杀伐)十卷流传于世。

2、李白

李白的身世经历此处皆略,因为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一些。只是李白最后的死和归处至今是迷,这里就只写他的后事。

李白之死,传说比较盛的是:唐代宗时期(762-779年代宗执政),他酒醉捞月亮被淹死。但元和初年(元和元年是806年),有人说见李白和一道士在高山上谈笑,不久又和那道士在绿色烟雾中跨赤虬而去。

PS.李白有没有成仙,恐怕永远都是一个谜,但能真正成仙,也许是世人对李白之死和归宿,所能给的最好的愿望吧。希望他真如传说中那样,跨赤虬成仙而去。

3、李长者

李长者自称是从沧州来的,他每天只吃十个枣子,外加一个柏叶包的小饼。他什么事也不做,只关着门著书立说,从不休息。

一次他在冠蓝村遇见一只老虎,而那只虎一见他,就驯服地趴在地上。长者对老虎说:“我要注释《华严经》,你能不能帮我打个清净的地方呢?”

老虎一跃而起,驮着他到神福山的一个石室中。从此李长者就定居下来,专心著书,直到九十六岁。

PS.孙思邈听《法华经》、李长者注《华严经》,可见道佛相通。

4、懒残

没人知道他的来历,唐朝天宝初年,他住在衡山寺里为僧人打杂,每次众僧吃过饭,他才把剩菜剩饭拿来吃。由于他天性疏懒,又吃残肴冷饭,因此人称“懒残”。

李泌(唐政治家,辅佐过四朝天子)年轻时曾寄宿衡山寺,晚上去拜访懒残,遇见他正用牛粪烧火烤芋头吃,他发现李泌,就把芋头分给他一半。

他们面对面的吃着芋头,懒残小声对李泌说:“处世以慎言为贵,将来你会做十年宰相。”

后来李泌果真如懒残所预言,做了十年宰相。

5、王皎

王皎是个有道术的奇人,尤其精于观星相。天宝年间,他偶尔和朋友晚上乘凉,忽然指着天上的星月说:“天下就要大乱了。”

邻人听见这句话,就向朝廷告密,官府下令判他死刑。行刑时,刽子手连砍了几十下,才砍下他的头。

王皎原来和侍郎达奚非常要好,当安史之乱平定后,王皎竟起死回生,拄着拐杖去拜访达奚,大家才知道,原来王皎有道术。

王皎曾拜访杜甫于浣花溪(成都杜甫草堂,亦称浣花草堂),他对杜甫说:“先生如今虽然潦倒,将来必然名垂万世。”

6、邢和璞

隐居在海边,长于知心术。凡人心里的计谋,他一算就知道。后来他隐居在嵩山,著书立说。

唐明皇开元十二年,他到京城去,正巧有个朋友过世了,家人哭得非常悲哀,邢和璞叫人立刻把尸体放在床上,自己竟拉上被子和他同床并躺。这样睡了半天,那个死了一天的朋友就复活了。

崔司马和邢和璞是好朋友,一天他病危了,就喊着说:“邢先生,你怎么丢下我不管呀。”不久他就听见墙壁有穿洞的声音,再看墙上一个小缝越来越大,有好几百人在里面,邢和璞穿着紫衣大冠,坐在车上对他说:“我已经请了太乙真人来救你。”

才说完,就消失不见了。说也奇怪,崔司马的病居然不药而愈。

房管(一般写作:房琯,但本书中用的房管,就按书来吧)当时在桐庐县做官,他对邢和璞非常好,一天邢和璞笑着对房管说:“你以后将会做宰相,要好自为之啊,不过你最后会因吃鲙鱼而死,棺材是用龟兹木做成的。你过世的地方不在家里,不在公馆,不在外家。”

房管后来真做了宰相,晚年谪居在阆州,卧病在紫极宫里,当他病稍好,太守招待他吃饭,上了一道鲙鱼,房管吃完立刻旧病复发,他梦见神人告诉他说:“邢真人的预言应验了。”

第二天,房管果然命终,当时有个信士布施了一块龟兹板来做老君的神座,后来就用它移做棺材。

邢和璞隐居终南山,很多修道人都来依附他。他有个朋友叫崔曙,在他左右服侍甚恭,有一天邢和璞对弟子说:“这两天会有个怪客来,你们为我把房间布置一下。”他又告诫弟子千万不可以偷看。

第二天果然有一个人来,他身高五尺,宽三尺,头部的长度就占去一半,穿红衣,手上拿着笏板,掀着胡子大笑,十分健谈。而所谈的内容多半不是人间的俗事。正巧这时崔曙从门外穿过,客人凝视着他说:“这岂水就是泰山老师吗?”邢和璞说:“不错,就是他。”

两人一起用过饭,客人就告辞走了,邢和璞对崔曙说:“这位怪客是上帝的弄臣呢,他刚才说泰山老师,你懂他的意思吗?”

崔曙回答说:“以前听先生讲,我是泰山老师的后身,然而前世的事我却一点也记不起来了。”

7、吴道子

阳翟人,年轻时曾跟贺知章和张颠学习书法,但一直没有学成,因而改学绘画,在不到二十岁时,就达到了很高的造诣。

他因在唐明皇的宫中作画,故名震天下。他的笔法大致脱胎于张僧繇,所以大家都说他是张僧繇的后身。当时流传的说法,晋朝顾恺之为邻家少女画像,用荆针刺画中少女,她就会发出呻吟,而吴道子画在僧房画驴,僧房里每夜就都有蹄子践踏的声音,因此和尚们都非常不快。

有人说张僧繇画龙点睛,那条龙一听见打雷就冲破墙壁飞了,而吴道子画龙,鳞甲都像在飞动一般,每当下雨,画里就弥漫起烟雾。因此,他的画可以说得了顾恺之和张僧繇两人的神妙。

皇宫里有粉墙好几丈高,唐明皇要他在上面画山水,吴道子就调墨一盆,全部泼在墙上,随后他用一块布幕盖上去,顷刻间揭开幕布,墙上竟然山水林木人烟鸟兽无所不有,明皇反复玩赏,流连不去,感叹不已。吴道子则在一旁慢慢走着,向明皇解释说:“这座山岩下面有一个小洞,其中有仙人,叩门就应。”明皇试着用手叩了一下,果然就开了一扇小门,一个小童在里面迎候。吴道子对皇帝说:“微臣先进去,欢迎陛下也进来玩赏。”

吴道子说完就真的缩身进洞,并用手招呼明皇。可惜明皇却进不去,顷刻间门又关上,再看墙上,竟一点余墨也没有了。

PS.记得高中历史课上,老师讲到吴道子说:“吴带当风”,就记忆特别深刻。想必吴道子的画都是飘飘欲仙,带着仙气的吧。(刚刚顺道查了下吴道子的画,果然画了很多神仙,都是衣袂飘飘,仙气十足)

8、罗公远

玄宗时人,开元年间一个中秋夜,宫中赏月,罗公远邀请玄宗到月宫一游。后来玄宗向罗公远学习隐形术,但并没有完全学会,或是剩一条衣带,或是露出一个衣角,总是不能完全隐形。玄宗问他缘故,他说:“陛下不能看破富贵,以为道术为游戏,如果完全学会了,并非天下百姓之福。”

玄宗听了大怒,罗公远立即走进殿柱里,并继续批评玄宗。皇帝更加生气,下令砍断柱子,而公远又跑进石墨中。玄宗又把石墨摔成好几十段,不料每一段里都有罗公远的形象。玄宗这才赶紧道歉,公远的影子才消失。

后有使者到四川,见罗公远在黑水道中,笑着对使者说:“请为我向陛下致意,我姓罗名公远,烦请你把这块四川产的当归献给他。”

多年后玄宗因安史之乱避川,才恍然明白罗公远送他四川当归的意思。

PS.罗公远对帝王心理看得透彻,官高学问大,帝王以万乘之尊,是不容易诚心诚意的“尊德性、道问学”的。知识是统治的手段,道术是好玩的游戏,前者可使王权合理,后者可使王权神圣,难怪罗公远说明皇学不会道术是百姓之福。

本文内容修改翻译自《中国历代经典宝库》之32.《造化的钥匙——神仙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