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它是泰山著名景点之一,距今已140年,曾是古泰安城生活用水源(泰山是泰安的著名景点)

泰山,中国十大名山之首,位于泰安市境内,与泰安山城一体,被奉为“五岳独尊”,是山东省旅游业的两张名片之一,也是最受海内外游客青睐的著名旅游风景区。在景区内的各个景点中,有的是大自然巧夺天工,如仙人桥,泰山日出、云海玉盘、晚霞夕照、黄河金带等四大奇观;有的是历代人文建筑,如玉皇顶、碧霞祠、红门宫、岱庙等;有的是书法刻石,如唐摩崖、经石峪及沿途石刻等;还有的曾是古时造福于民的利民工程,如今也成为了著名景点!

它是泰山著名景点之一,距今已140年,曾是古泰安城生活用水源

在通天街至泰山南天门旅游的中轴线上有一处景点,位于市区中部通天街北首升平街中心,北距遥参亭19米,它就是双龙池。该景点由双龙池,古槐树,《双龙池碑》、《万古流芳碑》(均为引水竣工记事碑)组成,外侧用汉白玉石栏杆围挡,形成一矩形小广场,总面积约50、60平方。在小广场内水池上方的四周用石板围挡,方形石柱隔开。水池东西长约3米,南北宽约2米,高约1米,柱头、柱身皆雕刻花卉石纹,北侧中间石板嵌刻“龙跃天池”4个大字。

它是泰山著名景点之一,距今已140年,曾是古泰安城生活用水源

双龙池始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因受地质条件变化的影响,时泰安城内地下储水变少,水质苦涩,限于当时的凿井技术,无法饮用到优质的地下水,人们不得不去山上挑山泉水,对市民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和不便,将山上的泉水引入城内成为民众的迫切心愿。有识之士奔走相告,穿梭于县府间为民请命。时泰安士人李文诰经不断考察、论证,编写出《禀请开渠引水入城稿》,提出了“泉疏王母池,引南行,以灌溉”的可行性建议。

它是泰山著名景点之一,距今已140年,曾是古泰安城生活用水源

时任知府曹濬澄、县令曹钟彝能够体恤民情,积极组织人员多方探查水源,在与岱庙道士张传彬等众人的共同努力下,最终确定将王母泉作为源泉,在梳洗河上的八仙桥以南凿石建渠引水入城。命人于遥参亭前掘水池用来蓄水,水渠环绕岱庙入池。在城内渠水流经的街巷处,挖掘了众多的小型蓄水池,方便附近所住民众就近取水。最后,工匠在池内西北、东南角各建造了一个进、出水的石雕龙头,“双龙池”之名也因此而来!

它是泰山著名景点之一,距今已140年,曾是古泰安城生活用水源

值得一提的是,为不增加老百姓负担,所有费用均为曹知府发动府、县两级官吏捐助。工程完工后,极大地缓解了古泰城民众饮水难问题。感于曹知府、曹知县为民谋福,也为了纪念他们为泰城人民做的贡献,遂将所建水渠命名为“曹公渠”,并树立了《万古流芳碑》。在碑背面的书刻记录了众官捐资,建造石渠,开挖水池,引水入城的过程,以及百姓“欢乐之象,感召天和”的欢悦场面,字迹已模糊不清。可见,凡在其位谋其政,为民请命,造福于民的人,人民终不会忘记他们!

它是泰山著名景点之一,距今已140年,曾是古泰安城生活用水源

在水池西侧,耸立一株古槐树,相传是清朝所植,距今也有百余年的历史。现依然郁郁葱葱,树冠如伞盖。只是因生长过于迅速,巨大的枝干伸展开来,已不堪重负,景区在其下面用钢管进行支撑,防止其折断。在水池北侧原有《济南五三惨案纪念碑》,系民国十八年(1929年)五月立。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于1937年12月泰城沦陷,汉奸将此碑推倒。当地爱国市民连夜将其埋于遥参亭院内。1983年3月被挖出,现立于遥参亭内正殿西侧,成为日本侵华的见证。

它是泰山著名景点之一,距今已140年,曾是古泰安城生活用水源

双龙池向南正对通天街南首的古泰城南门(现通天坊处)。古时游客进入南门,瞬间即会置身于“登泰山如登天”的气氛中。近年来,因城市改扩建,升平街成为东岳大街的一部分,双龙池不得不处于马路中央,将最繁华的东岳大街一分为二。因来往车辆较多,为安全起见,也为了保护文物,周围用石栏杆围挡,游客已不能进入其中观赏。到此游客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交通事故!自泰山火车站广场乘坐39路、4路公交车到岱庙站下车即可到达,用时约20分钟左右。

它是泰山著名景点之一,距今已140年,曾是古泰安城生活用水源

你知道双龙池吗?作为登泰山的起点处,你对该处风景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