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资讯

丹崖胜境蓬莱阁

作者 蔡玉臻

华夏名楼蓬莱阁,就像一块三山仙话的活化石,矗立在大海之滨,闪烁着迷人的光芒。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又是人间蓬莱的一枚城徽,充满了神仙文化的意韵和魅力。不管神灵仙界的蓬莱如何虚无缥缈,眼前这实实在在的山海楼阁却可以令人们惊叹不已,浮想联翩,正像董必武的诗句所言,“没有仙人有仙境,蓬莱阁上好题诗。”单从那丹崖仙阁、碧海蓝天的景物中,就可以使人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然的美、人文的美、画意的美、诗情的美。蓬莱阁的确是人世间的一绝,神话世界的瑰宝,这一前人留下的大手笔,是人们世世代代品味不完的丽辞华章。

蓬莱阁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A级旅游景区,坐落在蓬莱城北濒海的丹崖山上。丹崖山通体赭红,拔海而起,阁高水阔,朱碧辉映,气势雄伟,景色独具。

唐朝时,当地渔民在丹崖山上建龙王宫,僧人在丹崖南麓建弥陀寺。北宋嘉祐六年,郡守朱处约将龙王宫西移,建起蓬莱阁,奠定了庙宇与园林相间的基础。宋元丰八年,一代文宗苏轼来此为官,虽匆匆五日,却放歌赞美山海,走笔留下华章。翰墨流传,和者日众,遂使丹崖仙阁名闻遐迩,誉满天下。从此,历代珍视,多有附建与增修,渐成今日之规模。

蓬莱阁由蓬莱主阁、天后宫、龙王宫、吕祖殿、三清殿、弥陀寺等诸多单体和附属建筑组成,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面积近二万平方米。建筑群内楼台殿阁分布得宜,寺庙园林交相辉映,各因地势,飞檐列栋,烟斜雾横,山丹海碧,协调壮观,独有千秋。

蓬莱阁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被视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要说蓬莱阁的神韵,在和其它三座名楼的相互对比中可以领略得更加清楚。地处江南的三座名楼,都是临水而建。黄鹤楼在长江岸边,岳阳楼在洞庭之滨,滕王阁在赣江侧畔。这三座名楼都占尽了水乡泽国的优势,因此向世人亮丽出诗情画意般的秀色。而作为丹崖山,山体本身是没有水的,但是浩瀚辽阔的大海,却弥补了这一不足。丹崖山的东、西、北三面环海,澄波万里,一望无垠,因此,阁以海奇,海以阁灵,互为凭借,相得益彰。这种豪壮与大气,使蓬莱阁比起江南三名楼来,更加显得傲然和自信。并且,这里的海是仙海,山是仙山,阁是仙阁,来到此处的人便自然如临仙境,会产生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从地形上看,江南三名楼地处江湖之滨,地势较平缓。而蓬莱阁却坐落在丹崖山上,居高临下,视野十分开阔。在丹崖山体上建造楼阁,建筑物是不需要过于高大的。因为山体本身已经有了高度,建筑物过于高大,反而显得不协调。作为当年的造阁者,是想到了这一层的。并且,蓬莱阁是以神仙道教精神为内涵的,所崇尚的是天人合一和顺其自然。所以,对比起重檐翼舒、气宇轩昂的江南三名楼来,蓬莱阁在单体建筑规模上,显得逊色许多。也正因为如此,用巍峨、恢宏等字眼形容蓬莱阁都欠恰当,它所强调的不是高大雄峻,而是庄重古朴,不是富丽堂皇,而是自然本真。如此一座占山楼台,用凌波仙子和渔梁钓翁作比都不恰当,它分明似一位仙风道骨的真人居士,在神山仙海之间向世人娓娓讲述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教义。这不能不赞叹造阁者的构思巧妙———沿着山势造景,既考虑到它的外形要悦目,又考虑到它的内涵要诱人。在秦皇汉武访仙求药的地方,高山大海只是外形,只有神国仙都的文化底蕴才是灵魂,如何能使一处楼观艺术形神兼具,造阁者的创意是很具示范性意义的。

对于蓬莱阁,如果联系其所处的大环境来看,堪称是市井一侧的桃源,红尘中的仙境,闤阓里的天堂,徜徉神游,便会产生一种超凡脱俗之感,用计成《园冶·掇山》中的话来说,便是“莫言世上无仙,斯住世之瀛壶也”。丹崖山因托起了一座凌空仙阁便充满了神韵,享誉海内外。而作为神仙文化的载体,丹崖仙阁从某种意义上说却是一座文人墨士的写意楼台,它以风雅的形式和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体现着自己的特色。自仙阁兀立于丹崖那一天起,便孕育着千古绝唱的诗文,而当这些名篇佳作问世后,仙阁胜迹又以这些诗文作为文化背景而名闻遐迩,蜚声天下。因此,丹崖仙阁往往以诗为境,以史为,从而累增其文化积淀。这里的所谓“境”,指的是一种独特的精神环境和独特的历史文化环境,同时它还可以通过进一步的积淀,物化而为具体的人文景观。人文因素给仙境胜迹增添了历史砝码,也就增添了胜迹的人文品位量,使胜迹味同甘醇,品之不尽。

千百年来,丹崖仙阁以其绰约的风姿,博得了世人殊宠,吸引着无数登临者。也正因为无数登临者的交相传颂,才造就了蓬莱阁的名声。如果把所有登临者的履痕比喻成丹崖山下的万斛卵石,那么,名人的游踪则是宝礁石隙中的彩贝珍珠。客观而言,名人的观景览胜活动,对蓬莱阁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所谓名楼聚名流,名流传名楼,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自古以来,楼阁非有文字记者不为久,文字非处于才情巨者不为著,文章为楼阁增辉,楼阁偕文章传世。蓬莱阁极山海之胜,历代达官显贵与墨客骚人的风雅文墨灿若星汉,随处可拾。苏东坡、朱处约、梅尧臣、王世贞、袁克立、施闰章等,都堪称不同时期的大手笔。他们所留下的诗文,或咏海市,或吟高阁,或直书临观感慨,或描摹山海景致,或抒心中块垒,或发怀古幽思,洋洋洒洒,蔚为大观,成为蓬莱阁游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读之品之,亦可令未曾观览者感同心受,如临其境。“秀水明山抱复回,风流文采胜蓬莱”。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仙境载体的蓬莱阁,大大满足了人们的崇仙情怀,这是它的人气旺盛的原因之一。但是也不能不看到,更有一些登阁者,却是以一种十分冷静而理性的态度来对待这里的一切的。他们不是为了成仙,而是把这里视为登高览海、借景抒怀的好地方。因此,在蓬莱阁上历代留下的诗文中,借神山仙岛命题谋篇的几乎没有,而以海天胜景为由头借题发挥的却比比皆是。这些诗文以仙阁而名世,仙阁又以这些诗文而远行,胜景与美文相依相存,彼此激发,并辉千秋。不管丹崖仙阁在岁月的洪波狂澜中如何沉浮废兴,却从来没有在人们心中消失过,这正是那些不朽诗文的巨大魅力。正是这些丽辞华章,造就了一个诗情画意、缥缥缈缈的精神蓬莱阁,使它坚实傲然地矗立在人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