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在《西游记》中,有道教佛教的神仙,为什么没有儒教的神仙?(在西游记中佯问是什么意思)

新搜神记,用科学和历史打通神话的任督二脉。

玉皇大帝不就是?他其实就是儒教的昊天上帝。

很多人巴拉巴拉说一大堆,然后结论是儒家没神灵。这其实都是一知半解。所谓“有没有神灵”不是原始教义甚至教主本人说了算,而是老百姓说了算。就像老子,他几时说过自己是“太上老君”?如来也一样,他本来就没说过有菩萨,有佛像,后来全都有了。

回到玉帝说事,在道教本来的神谱里,他算不上顶级神仙。《真灵位业图》里有好几个玉帝,比如“玉帝道君”,但没有说他就是“玉皇大帝”。因为就连元始天尊也有“玉清上帝”的名号所以经常被和“玉皇大帝”混淆。《真灵位业图》出自南朝,经过唐朝,宋朝才确定了玉皇大帝和昊天上帝合一的身份。

不过肯定有很多人否认昊天上帝是儒教的神。因为儒教只重视祭祀,没有专门列神谱。这很容易被其他人钻空子。但是事实上到了后来,道教的神仙,就像《西游记》里的,与其说像道士,不如说像儒家的理想社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老君是丞相,如来是国师,李靖是大将军。实际上《西游记》里三教早就融合了。你要真正拿里面的人物去套他们原本的宗教,和尚道士绝对喷你一脸唾沫。如来没有妖怪舅舅,红孩儿也不是牛魔王的儿子。他们已经都经过了作者的改造。又怎么能够标准对应?其实真正的三教之分,应该是思维的区分,他们是三种不同的体系。而不是像打牌一样,这个宗教有教主,那个就一定有。

儒教比起佛道两教,宗教性薄弱一些是事实。但只要作者想让儒教神出来,其实也不难。如《后西游记》里的魁星,还有“天聋地哑”,就是标准的儒教神。但在《西游记》中这几位没出来,还有题主说的文曲武曲也没出来,应该是没这个必要,没他们的戏份。因为玉皇大帝就可以代表了。而且儒家的神灵观在书中也多有体现。比如灭法国王,杀了那么多和尚,按佛教的观点应该是下地狱的,可就连孙悟空也不敢动他,还夸他是“真天子”,这就是儒家的神话了。

#####

有儒教的神仙,只不过他们藏得很好。颜回就是得道的儒教神仙。

#####

读书不去了解作者,那相当于只读了一半。

为什么西游记里没有儒教神仙?

其一,西游记本身就是一本讽刺小说,作者吴承恩一生历经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五个朝代,当时的皇帝大多崇尚道教,沉迷于修道炼丹,荒废国家大事。尤其是嘉靖在位期间,严嵩搞得朝廷上下乌烟瘴气,贪婪腐败。

所以西游记寄托了作者抑道扬佛的愿望,希望执政者能够明悟。

其二,写儒教神仙本身就是对作者自己的讽刺

作者祖上都是像“弼马温”一样的九品未入流的芝麻绿豆官,作者渴望通过科举,来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可是官场险恶,人生久不得意。

而唐朝恰好是儒生得意的时候,所以作者不写儒生而写大唐。正是渴望当时的明朝能够像唐朝一样重用有才学的读书人,而不是一群只会舞权弄势的严嵩之辈。

正是因为对现实生活的心灰意冷,所以作者才不写儒生写大唐。

其三,西游记本身就是抑道扬佛,再写儒教神仙,不把西游写成了三国。西游记更重要的是突出矛盾。佛教要宣扬佛法,而与道教或多或少的产生矛盾。而不尊神佛,只信自己的孙悟空,一开始就大闹天宫,正是反对封建思想的最好表现。哪怕神佛高高在上,也要尽力去争取属于自己的自由。

其四,避免有心人以书定罪。自古以来,侠以武乱禁,儒以文乱法。自古以来就有焚书坑儒的前车之鉴,所以作者尽量避免了去写儒生。

#####

首先说结论:在中国历史上,儒教是早于道教出现的,道教中的一部分神灵也是从儒教中借用的,如风雨雷电、山神土地城隍等,所以在《西游记》中实际上儒教神灵出现的并不少。而且西游记的神仙体系实际上更像是儒教体系而不是道教体系,从玉帝的地位就可以看出来。

有朋友说儒教没有神灵,实际上这是误解,中国所谓的儒教实际上就是中国本土宗教的根源,儒教其实就是中国官方认可的神灵祭祀体系,包括最高神——天,具象为“上帝”,昊天上帝(皇天上帝),以及各种自然现象,名山大川、山神土地城隍等等,儒教开创了按品级组织的神灵体系,儒教的神灵体系是依照品级构筑的金字塔结构,这和其他文明中的神灵体系是有本质上的不同的,从这个角度来说,玉皇大帝其实也是儒教的神仙,毕竟玉帝全称“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这个称号实际上也是由宋朝皇帝敕封的,显然是得到儒教认可的。所以在西游记中的天庭其实并不是道教的天庭,而是儒教的天庭!毕竟作者吴承恩归根结底实际上还是个儒生。

依照儒教的祭祀制度,祭祀的神灵是有品级的,而献祭的人也是分等级的,只有天子可以祭天,祭天下的名山大川,祭祀所有的神祇。普通的诸侯不能祭天,只能祭祀处于自己境内的名山大川。而老百姓普通人,能够祭祀的公神就更少了,除了灶神,几乎只能祭祀自己的祖先了。因此这些神祇在道教里供平民崇拜,道教里的高级神祇除了三清,大多数来自儒教,品级也与儒教类似,天神比地神尊贵,也比人神尊贵。

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祠祭祀的传统实际上也是儒教的祭祀制度的一环,所以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一直传承的所谓中华文化就是儒教的规范,儒教神灵众多,在西游记中出现的山神土地、风雨雷电、龙王、五岳四渎等等其实都可以看作是儒教神灵,毕竟他们本身就是被道教援引的神灵。除此之外,包括十二元辰、七曜、二十八宿都是儒教中的神灵。

除了这些自然神之外,实际上天地君亲师的概念也是一直在线的,君,这里应该师指国君,包括唐太宗、各国君主其实都有这个概念在,而孔子在西游记中也多次客串,虽未出场,但扬名师免不了的

那女子满面春风对众道:“妾身不才,不当献丑。但聆此佳句,似不可虚也,勉强将后诗奉和一律如何?”遂朗吟道:“上盖留名汉武王,周时孔子立坛场。董仙爱我成林积,孙楚曾怜寒食香。雨润红姿娇且嫩,烟蒸翠色显还藏。自知过熟微酸意,落处年年伴麦场。”

他拿着葫芦说着话,不觉的到了洞口,把那葫芦摇摇,一发响了,他道:“这个象发课的筒子响,倒好发课。等老孙发一课,看师父甚么时才得出门。”你看他手里不住的摇,口里不住的念道:“周易文王、孔子圣人、桃花女先生、鬼谷子先生。”

二童笑道:“孔子云,道不同,不相为谋。我等是太乙玄门,怎么与那和尚做甚相识!”

可见,作为儒教圣人的孔丘也是出现过的。而且在《西游记》中天界的权力架构而言的话,玉帝高高在上,三清都需要受玉帝的旨意办事,显然不是道教三清至上的神灵架构,所以从根本上西游记中的神灵体系就是儒家的神灵体系,昊天上帝最大,其他的神仙佛祖都是要听命于玉帝的。

#####

子不语怪力乱神

#####

儒教的目的是成圣人,道教的修行目的是成神仙,佛教的修行目的是成佛,三教修行的方式目的不同而已。圣人自然是要在人间成就,不是在天上成为神仙。经过不断的发展,三教的修行方式其实早已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三教的修行目的仍然没有太大的变化。按儒教的修行就是垂拱而治成为圣人。要成为神仙就须修行道教,要成为佛祖自然就须修行佛教。

#####

儒教的教,是教育的教不是宗教的教。

#####

儒家是一种学派,并不是宗教,哪里来的神仙?道教是在道家经典的基础上改造出来的道教教义,和道家学派是两码事,只是他们把老子当成他们的祖师,这只是为了强调他们的合理性和扩大影响的手段。佛教本身就是宗教,所以道教佛教有神明很正常。所以中国的宗教还是以道教和佛教为主,即使儒家的圣人,和后来的亚圣,以及后来被皇家封神,百姓供奉为神的,都最终要归到佛教和道教体系中去。

#####

因为只有儒家,没有儒教。儒家文化是属于社会科学的一部分,是人类社会学的一部分。

儒家讲的是人生经验和社会经验。没有宗教成分,有励志成分。儒家讲究至诚,就是要励志上进心,让人都把心用在读书学习上。

诚是儒家文化传承的核心价值观,要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儒家文化讲究诚心为民,主张与民共富裕。

因此,年轻人都读点儒家经典是对年轻人有励志人生的意义的。

道家文化更适合中年人,讲究救苦渡难,比如说,扶贫、帮扶困难群体等。在上有老下有小也要挺住。也就符合了道教文化。道教文化要人健康也是对中年人的一种励志。

佛教讲究修心,心最重要。也就符合了老年人了啊!老年人一定要心态好,到了该舍不得的年龄了啊!对老年人的心里情绪有很大的意义。

当然,对于中国人来说:“吾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传承对中国人的爱国心有重要意义,所以,要好好的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经典!

#####

西游记中的神仙都是道教或者佛教的,为什么没有儒教的神仙?因为儒教并没有神仙。中国的传统文化里,经常表述的是儒释道三驾马车,人们普遍以为这是指的三种宗教。其实不然,这里的儒就是儒教,虽说称作儒教,但是它不是人们习惯认识中的宗教。释就是指佛教,佛教的开山鼻祖是释迦摩尼,道,就是指道教,这是我们中国本土的宗教。

儒教又称儒学,从狭义的角度看,应当不算是“宗教”,而是“学派”,以人文教育为主的学派。因此上,儒教是不存在“本教特有的神仙----神祇”的说法。

儒家思想是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的说。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儒家思想的内涵丰富复杂,在广泛汲取古代典籍精华基础上逐步发展出基础理论和思想,即讲大一统、讲君臣父子。

孔子至今被尊为最伟大的教育家,在于他打破了旧日统治阶级垄断教育的局面,推广私人讲学,使传统文化教育播及到整个民族。

所谓开民智,教民以礼。天下人“有教无类”,等等思想让儒家思想有了坚实的民族心理基础,为全社会所接受并逐步儒化全社会。

儒家思想的精髓在孔子时代是以“仁”为先。随着孟子“义”的观点加入,“仁义”二字成为先秦儒家的思想基础。

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儒家思想也在不断地调整,补充以使用不同时期生存的需要。比如董仲舒的“君权神授”、“天人合一”、“三纲五常”,而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却是建立在对董仲舒这种异化儒家思想的认同之上的,并且促成了儒家思想一统中华两千年的局面。

早期的思想精华包括先秦儒家思想、孔子的仁与礼、孔子的孝道、《论语》中的孝、《孝经》论孝、孔子的命观、孔子命观形成的背景、孔子命观的特征与内涵、\\\"修身俟命论\\\"的人生指导意义、孔子的人生问题论、乐--孔子的人生态度和人生境界、孔子与弟子论志向、立身行事中的言与默。孟子的性善论与孟子的使命、孟子的仁政学说以及荀子的性恶论与礼治说。

随着社会的发展,儒家思想也在发生着流变、贯通天人--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性即理\\\"--周、张、程、朱的理学思想、\\\"心即理\\\"--象山、阳明的心学思想、新儒家--西学东渐的文化回应、儒文化圈的崛起--儒学促进现代经济发展的可能等等内容。

时代是变化的,儒家思想也在新时代糅杂进步,所以,我们一般谈中国历史上儒家思想的精髓,就是“仁义礼智信”。

那么反观世界上绝大多数宗教都有其“固有的神祇”,有的甚至是一神教,仅有一个最高的神。但是我们的儒家是没有的,不存在神祇的说法,也不排斥人们信奉其它各个宗教神祇的行为,在这方面明显的与各个宗教是不相同的,其它各个宗教都具有排他性,都刻意的排斥人们信奉其它宗教神祇的行为和意识。而在儒教的认识当中,对鬼神是既不崇拜,也不迷信,所以,孔子才说出,敬鬼神而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