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如何让孩子成年又成人:做你想做的父母

做你想做的父母

我们不必等着看别人怎么做。

——圣雄甘地

据说“改变世界从改变自己开始”这句经典的话出自圣雄甘地,其实他的另一句话更富哲理,也更实在:“如果我们改变自己,世界的趋势就会随之改变。当一个人改变了自己的本性,世界对他的态度也会随之而变……我们不必等着看别人怎么做。”1

如果改变养育方式不需要等待整个社会的改变,而只是承认本书提出的思路,并相应改变我们做父母的方法这么简单,那情况会怎么样呢?如果我们接受以下这些原则,那又会怎么样呢?

◆ 这个世界比传说中要安全得多,我们应该让孩子学会如何在其中健康成长,而不是护着他们,让他们远离世界。

◆ 为狭隘的成功观念设计的清单化童年剥夺了孩子适当的发展机会,给孩子造成了心理上的伤害。

◆ 让孩子投入他们感兴趣的事情,他们会自己动脑筋,尝试、失败、再尝试,通过努力达到精通的程度,从而学习、成长,并最终赢得成功。

◆ 一旦父母的生活不再以孩子为中心,不再每时每刻都看管孩子的生活,那他们的家庭生活就会更丰富、更有意义。

很多人都想象得到,如果根据这些信念过日子,如果我们可以改变惯常的家庭生活,开始一种全新的生活,那几乎马上就能感受到随之而来的解脱。然而做这样的改变在心理上并不容易,在美国各地的社区,过度养育模式就像我们在追随的一个广受欢迎的孩子,或是一个让人难以抵抗的霸王,因为我们害怕遭到嘲笑,或者受人冷落。正如克里斯汀·卡特博士说的那样,即使我们明明希望以不同的方式养育孩子,“离开羊群”也会令人感到恐惧。

卡特在《好好工作,好好生活》中说,我们在做有些事情时,别人可能觉得我们的做法很危险,对现状构成了威胁,或者在他们的世界观中,我们的做法愚不可及,这时,我们需要“额外的勇气”才能坚持自己的做法。看来,要想成为大家庭、街坊邻里、孩子学校或所在专业领域里第一个脱离羊群、停止过度养育的人,真的需要甘地那样的信念和毅力。

勇敢地面对其他家长

健康的生活需要与社区里的各种人和谐共处,但我们怎么可能与同一社区的人采取不同的养育方式,却仍能与他们和睦相处呢?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权威型而不是专断型的家长,有意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独立的成年人,那你说话时既要果断,又要包容。一定要给其他家长一个“心理出口”。根据你家孩子的年龄、当时的情景以及你是否做好了将信念宣之于口的准备等,你说话、做事的方式会有差异。以下表达样本提示给你可以采取的新路径,帮助你表明自己的看法。

1.其他家长出面调停时。

当孩子们为玩具或游戏次序发生争执时,不要掺和。如果另一位家长来找你,可以礼貌但果断地说:也许我有点儿落伍,但我真的更愿意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问题。我知道让孩子自己做出让步很难,但我认为这样孩子们才能学会如何相处。

2.其他父母甘当司机时。

如果另一位家长想让你的孩子搭车去某个地方,而你想让孩子步行、骑自行车或者搭乘公交车去,那你仍然要礼貌但果断地说:不用了,谢谢你,我真的希望让他自己去。我相信他有必备的街头智慧,我希望帮他更加独立。

3.其他父母帮孩子取东西、拿东西时。

如果你无意中听到有父母抱怨不得不把孩子忘带的午餐盒、背包或作业送到学校,在你的勇气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直截了当,同时温和地表达看法,你只是在分享一种不同的观点。你可以笑着说:我让孩子自己承受,否则他会以为我下次还会给他送去。

4.其他父母给孩子充当私人助理时。

让朋友们知道你已经结束了“助理工作”,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你已不需要再照料他、不用再帮他清理东西了,现在帮他做这些事情已经不合适了。试试这样说:我当然可以做得更快更好,但他必须学会自己做这些事情。我可不是会跑到大学帮他做这些事的那种家长!

比如说,当你在和朋友散步、喝咖啡、参加鸡尾酒会,或者在读书俱乐部、高尔夫球场、家长会上,接到孩子的短信或电话,告诉你发生了小小的灾难,让你的朋友听到你说:听到这个消息很难过,宝贝。你打算怎么解决?

5.其他父母帮孩子做作业时。

无论你的孩子是在上幼儿园还是在读十二年级,或者介于两者之间,在家长会上,你举手问:你们关于家长介入孩子作业的规定是怎样的?能否说明一下涉及数学、论文或学校项目时,家长介入的界限在哪里,是如何划定的?如果你在每门课上都这样做,那你就有成为别人口中“那个家长”的危险。但是必须得有人把这一点讲清楚,这个人完全可以是你。

如果孩子想让你过多地介入他的家庭作业,要求你提供问题的答案或告知他解题的方法,甚至帮他写作业,那么试着这样说:我以前也当过四年级(或者六年级、八年级)的学生,现在轮到你了。如果想让朋友们知道你如何处理孩子的“家庭作业问题”,那么试着这样说:我可以为他们做,但那样一来我就得一直为他们做。我不想让他们觉得没有我,他们就不会做。

6.其他父母包揽全部家务时。

宣传家务劳动的重要性,让人们知道,家庭作业和课外活动不能成为孩子逃避家务的托词。如果不做家务,孩子就没有机会学到如何支援他人、如何努力完成可能令人不快的任务。告诉朋友你家孩子做了什么家务活儿,也许你还可以从朋友那儿听到很好的处理家务的思路。在家长会或其他亲子项目和活动中,发出这样的声音:在这个活动或项目中,如何让孩子们承担更多的责任?我不希望我们在做事,而他们在一边游手好闲。

7.其他父母设计孩子的人生道路时。

假设你在参加一个社交活动,大家在互相交流各自孩子的情况。如果有人问及你家孩子的兴趣、学业和职业发展方向时,请开开心心地说:我真的不知道,这完全取决于他,或者,我想让他自己琢磨究竟擅长什么、喜欢什么,不管那是什么,充分发挥就好,或者,他真的非常喜欢远足、画画、读书、智力游戏或数字,我不知道他能靠那些做什么,但我支持他发展那项能力和兴趣。

如果听到有人说为了上大学,孩子必须在某项活动上达到某种水平,你可以笑着说:哦,我们已经不再去预测那一小撮大学的需要了。我们已经开始过自己的生活了,这种感觉非常好。

8.其他父母对大学的认识流于狭隘时。

有时我开玩笑说,如果我们都记住5所“没人听说过的”好大学的名字,并在跟朋友和同事交谈时策略性地提到这些名字,就会改变周围人和我们自己对这些大学的看法。不过现在我可不是在开玩笑,你不妨一试。登陆美国大学理事会的BigFutuer网站,玩玩他们互动性极好的大学搜索工具;浏览一下“改变人生的大学”网站;查看一下《校友因素》上的大学名单,了解一下这些学校的校友实现经济成功、幸福、智力成长与友谊的“最终结果”;找5~10所令你感到兴奋的大学,想象你的孩子去这些地方上学,而不是去“每个人”,也许还包括你自己认为他“应该”去的地方。告诉朋友们:如果我家孩子想去卡尔顿学院、惠特曼学院或者我们这儿很强的城市学院,我会非常开心,并说明原因。

注意,这项任务不是说让你的孩子去任何特别的地方。记得吗?那是他们自己的决定,这么做是为了扩大你的视野,并且让孩子知道,那些令你感到兴奋的学校,录取标准并非高不可攀,录取率也并不惨淡渺茫。还有,当谈到大学录取过程时,别再用第一人称双数的“我们”!并不是“我们”在申请大学,上大学的并不是“我们”。

最后,公开表示进入某些学校的概率有多么可怕,那么大的压力根本不值得。在与朋友交谈时,耸耸肩,微笑着发出这样的评论:最挑剔的学校不得不拒绝成千上万名合格的申请人,这就是生活。在许多地方都能得到很好的大学教育,不必看得太重。记住,你的孩子真的需要听你亲口说出这样的话,所以也请在他们面前多说几次。

9.其他父母不听孩子说话时。

孩子希望我们不要对每个结果都那么紧张,他们希望父母爱真实的他们,希望大人鼓励他们做擅长的事,希望为自己做事。想想你能否成为朋友圈中说这番话的人:孩子希望我退出他的活动,或者高中学业、大学申请、大学选择,我照办了,这对我们俩来说都更好。我们已经表达了期望,灌输了良好的价值观,剩下的就靠他们自己了。可能至少有一位朋友会说:“那不是很危险吗?”但要相信,至少会有一位家长的想法是:“你真勇敢。”即便他们可能觉得不自在,而没把这话宣之于口。

[美]朱莉·利思科特-海姆斯《如何让孩子成年又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