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先天和后天:优势从何而来

先天和后天:优势从何而来

研究人员认为优势是与生俱来的,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优势是先天决定的。虽然核心优势会更加明显一些,而成长型优势一开始没有那么明显,但两者都与基因有关,这意味着一个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会表现出核心优势。以下是两位家长的自述:

布里安娜在欣赏美和追求极致方面十分厉害,她在大概只有3岁的时候,就想要告诉我真空吸尘器的线在地毯上如何摆出了一个心形。现在,她11岁了,无论何时我们去别人家,她总是能记住墙的颜色、沙发的设计和垫子的花纹。

////////

我的女儿从一生下来就充满了好奇心,她白天从来不想睡觉,一旦她开始说话,就会不停提问。有的时候这真的让人觉得不胜其烦,但我意识到她所有的话都是在展示自己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我要鼓励她。

针对双胞胎和领养儿童的研究对我们认识到先天和后天的相互作用尤为重要。在双胞胎研究中,研究者会通过对比由亲生父母抚养的同卵双胞胎(基因完全相同)和异卵双胞胎(有一半基因相同),来判断基因对某种特征或才智的影响程度。如果同卵双胞胎在才智方面(比如音乐天分)的相似度比非同卵双胞胎高,则说明该特征主要取决于基因而非环境。在领养研究方面,科学家比较了被领养儿童和他们的养父母(相同的环境,不同的基因)与被领养儿童和他们的亲生父母(不同的环境,同样的基因)的相似度,进而判断哪些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东西。

对于双胞胎和领养儿童的研究发现支持了“基因决定优势”的论点——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会觉得优势的存在如此自然。例如,韦仕敦大学的研究表明,对于积极的品质,比如利他主义、同情心、关爱他人,基因和环境的影响各占50%。来自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迈克尔·斯蒂格博士也有类似的发现,他认为基因对性格优势的平均贡献率为40%,对类似创造力、毅力、宽容、自制力这样的品质,基因的贡献率更高(50%~60%)。认知能力的可遗传度为50%~70%,而基因对体能的贡献为20%~70%,取决于具体评估的方面。

进化心理学研究表明,优势的发展推动了物种进步。尽管进化主要是让我们警惕威胁和劣势(我们在前面讨论过的负面偏见),但在这种原始的意识之上,是历经无数代形成的复杂的神经网络,这些神经网络让我们可以用更微妙的方式运用自身优势克服困难:

• 运动能力和身体优势让我们去狩猎,而不是被猎杀。

• 智力优势,比如好奇心,促使我们寻找新的食物来源,寻找搭建避难所用的材料。

• 决策能力和分析能力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如生火。

• 艺术才能让我们的祖先在洞壁上记录知识和经验。

现实就是,我们的优势要比劣势多,否则,我们根本就活不下来。

因此,人类天生就要发展优势,这是包括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卡伦·霍妮、卡尔·罗杰斯等在内的著名的心理学家一致认同的。优势发展会贯穿我们的整个人生,但在我们儿童时期发展尤为迅速。在这一时期,我们的大脑通过与环境发生错综复杂而且非常活跃的交互活动,或积极或消极地改变自身的能力,其发育速度惊人:婴儿出生以后的前6个月,每秒钟就有10万个神经连接形成。

大脑每天要生成一万个新细胞,同时还在不断代谢老化的脑细胞,这种现象被称为“神经发生”(neurogenesis)。科学研究表明,神经系统时刻都在进行自我重组。而最让我着迷的是,这个重组的过程并非是任意的,而是有目的的:大脑受到环境刺激的区域会产生新细胞,而那些不再使用的区域的细胞会被代谢掉。

所有的经历都会改变大脑,你现在读这本书的同时也在改变你的大脑。甚至在某个简单的活动(科学家称之为短期暴露)结束之后,你的大脑也会发生变化,两个神经元会暂时连接,但如果这个经历不再重复,神经元很可能又会分开。大脑变还是不变,反复练习才是关键。

所以如果我们想要帮助孩子构建支持优势发展的大脑区域,需要创造环境和经历,让孩子可以经常发挥优势。一种优势用得越多——无论是玩数独游戏还是表现出同情心,这种优势的神经链连接就越牢固。这些神经链在不同的大脑区域以网络的形式彼此关联,连接起了运动功能、感官信息、抽象思维,以及情绪,所以这些神经链可以强化优势。因此,发挥优势的经历可以造就从优势出发的神经网络。

但是,经历也可以消除神经网络。例如,在成长过程中,我学会了单簧管,经过练习,我的大脑形成了相应的神经网络,我可以看懂乐谱,把手指自动地放到正确的位置弹奏音符。但与一些年纪轻轻就已经有很高的音乐造诣的女性不同,单簧管并不是我的优势,我也没有因此对此充满激情,更没有动力继续学,所以我上高中以后就不再练了。我以为自己是不会忘了如何看乐谱的,因为这项技能我已经用了这么长时间,但当尼克开始上音乐课时,我发现我已经完全忘了怎么看乐谱了。神经学家把这个不再学习的过程称为“突触消除”——当神经元不再需要交流时,它们就分开了。如果它们也有脸书(Facebook)账号的话,应该会彼此取消关注了。大脑的运行原则就是用进废退,或者,像尼克跟我说的:“你逃避,你失去。”

出于本能,我们多数人都能理解自己在培养孩子能力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跟孩子一起玩,跟他们一起读书,为他们报名参加课外体育班,花钱让他们学音乐,为他们请家教,等等。培养孩子那些不太突出的优势,比如积极的个性特征,虽然看起来不容易,却没有你想象中那么难。它是一个由内而外的过程:让孩子意识到他在使用哪种积极的特征,并帮助他进行练习。通过反复练习,大脑会发生变化,优势就扎根了。

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理查德·戴维森博士做了一项先驱性的研究——我们怎么做可以让自己的大脑更开心,这个领域被称为“情感神经科学”。戴维森教授的研究团队指出:实际上,通过练习,我们就可以在大脑中培养积极的特征。在一项研究中,参与者被要求每天做30分钟的同情冥想训练(想象看见有人受苦,希望他的境遇能够变好),持续了大概两周之后,他们大脑中控制“同情心”的神经系统变得更为活跃。这个研究的参与者都是22岁,在这个年纪,神经可塑性已经开始下降了。请想象一下,如果你在孩子神经可塑性的最佳时期(即童年和青少年时期),每天为他们创造机会运用自身积极的特征和才智,结果会怎样!

类似这样的发现让我思考:如果我们把唠叨孩子改掉缺点的时间都花在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优势上,他们的大脑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开发我们的基因潜力需要机会和练习,没有一种优势是出生时“就完全设定好”的。迈克尔·乔丹直到九年级才有了第一次灌篮,你也可以在孩子的优势发展方面有所建树,孩子会从中受益。

[澳]莉·沃特斯《优势教养:发现、培养孩子优势的实用教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