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金庸《鹿鼎记》中陈近南在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崇祯十七年(1644),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攻陷明朝首都北京。走投无路之下,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自杀,明朝宣告灭亡。然而,南下的清军却将李自成的大顺政权掀翻,成为了主宰中原的新主人。清朝虽然逐步占领了明朝的土地,但许多明朝的旧臣内心怀念从前的

崇祯十七年(1644),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攻陷明朝首都北京。走投无路之下,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自杀,明朝宣告灭亡。然而,南下的清军却将李自成的大顺政权掀翻,成为了主宰中原的新主人。

清朝虽然逐步占领了明朝的土地,但许多明朝的旧臣内心怀念从前的时光,他们暗中策划谋反,发动了"反清复明"活动。

而说到反清复明,人们会想到天地会。

金庸《鹿鼎记》中陈近南在历史上真的存在吗因为金庸名著《鹿鼎记》,人们提到天地会时,便会想到其创始人——总舵主陈近南。

在金庸笔下,陈近南不但身手不凡,义薄云天,英雄虎胆,还极富人格魅力。

因为《鹿鼎记》的主人公韦小宝是虚构的人物,人们往往也误以为陈近南是一个虚构的人物。

其实,历史上不但真的有陈近南这个人,而且真实的他,甚至比小说里更传奇。

陈近南的历史原型叫做陈永华,崇祯七年(1634),他出生在漳州府龙溪县(今天福建漳州市角美镇一带)。

明朝灭亡后,郑成功南征北战,为明朝复兴寻找出路。

到永历二年(1648)时,他攻克了泉州府同安县(位于今天厦门),委任了一个名叫陈鼎的进士担任教谕,负责教导生员。

这个陈鼎,便是陈永华的父亲。

受父亲的影响,陈永华从小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传统的"忠君爱国"思想在其心中根深蒂固。

陈鼎被授予教谕职务时,陈永华恰好是受其教育的"博士弟子员"。

为了光复大明,他努力学习,锻炼本领。

然而,郑成功因寡不敌众,清军将同安县攻陷。

在一片混乱中,陈永华成功逃出,但父亲陈鼎却吊死在了明伦堂。

金庸《鹿鼎记》中陈近南在历史上真的存在吗父亲自杀,让陈永华心里埋下了复仇的种子。

为了替父亲报仇,十五岁的他投身到了郑成功的复明大业中。

郑成功十分欣赏陈永华的才能和胆略,将他封为了参军,随同征战,协助理政。

永历十二年(1658),郑成功提议北伐,众臣都不赞同,陈永华却大力支持。

郑成功大喜,将其留下镇守厦门,并负责教导儿子郑经。

这次北伐,郑成功和浙东的反清势力张煌言联手,以十余万兵马水陆并进,一鼓作气,取得了定海关、瓜州、镇江等战役的胜利,一度还包围了南京。

然而,在清军出手后,郑成功接连失利,损失惨重,只能退回厦门。

尽管北伐失利,但此举提振了反清势力的士气,支持北伐的陈永华也获得重用。

永历十六年(1662),郑成功收复台湾。

但不久后病逝,其子郑经成为了台湾的新主人。

郑成功生前曾嘱咐郑经对陈永华以师礼相待,郑经对他十分尊重,面临大事的决策时,都会咨询陈永华的意见。

两年后,金门、厦门被清军攻陷,许多人认为反清大势已去,便纷纷投靠了清朝。

而在陈永华的力劝之下,郑经摒弃了投降的想法,将主力撤到台湾,仍坚持抵抗清兵。

金庸《鹿鼎记》中陈近南在历史上真的存在吗在开发和治理台湾期间,陈永华十分重视教育。

他认为及时教育岛民,便有机会赶上中原地区的发展水平。

他效仿明制,设立了国子监、府学等机构,对愿意学习汉学的高山族子弟实行免除徭役的优待政策。

陈永华还建立起八岁入学的基础教育制度,构建了三年两试等一系列人才选拔机制。

在经济方面,为了化解政府经济压力,陈永华一边鼓励种植甘蔗等经济作物,将蔗糖贩卖给外国商人换取资金;一边引入并改良了大陆的"淋卤晒盐法",提高了海盐的产量和质量,也增加了经济收入。

他还靠贿赂清朝边关守将的方式,从大陆走私来了不少物资,来应对清政府靠迁移百姓、禁止通商等限制台湾的"迁界令"。

因为台湾面积狭小,青壮年人口严重不足,陈永华推广军屯,让士兵们战时训练、作战,闲时从事农耕。

这一做法提高了粮食产量,缓解了当时因为人口迁入而日益严峻的缺粮问题。

在发展台湾的同时,陈永华没有忘记反清复明。

康熙十三年(1674)三藩之乱爆发,陈永华与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联手反清,但却以失败告终。

金庸《鹿鼎记》中陈近南在历史上真的存在吗康熙十九年(1680),连续战败的郑经回到台湾。

他沉迷酒色,不再有当年的雄心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