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可怜的皇子,被叛军打得出家当和尚

灵空山风景区位于沁源县西北部灵空山镇,南接古县,西靠霍山,北连石膏山,属太岳山系,处于“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核心地带。在这灵空山上有这么一座寺庙,因为一位唐朝皇子在此出家而远近闻名,成为了当地重要的景点。这座寺庙便是圣寿寺,根据《山西通志

灵空山风景区位于沁源县西北部灵空山镇,南接古县,西靠霍山,北连石膏山,属太岳山系,处于“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核心地带。在这灵空山上有这么一座寺庙,因为一位唐朝皇子在此出家而远近闻名,成为了当地重要的景点。这座寺庙便是圣寿寺,根据《山西通志》记载,灵空山圣寿寺原名感应寺。

这座寺庙始建于东汉光和元年,因为规模极小又碰到恶劣的地理环境因素,在长达百年的时间里,经常因为雨雪雹灾而坍塌。

到了唐朝时期当地政府对其进行扩建修缮时,将顶部全部换为铁瓦,故又名铁瓦寺。

可怜的皇子,被叛军打得出家当和尚唐末这铁瓦寺又因为一个皇子的出现而改名为圣寿寺。

据《沁源县志》之《先师菩萨源流考》记载:“懿宗有子八人,长子名佾、次子名健、三子名 、四子名侃、五子名俨、六子名保、七子名倚、八子名昂。

懿宗庚辰即位年号咸通,咸通二年辛巳先师降生,咸通六年封先师为郢王,先师方五岁。

至己丑咸通十年封为威王,先师九岁。

懿宗崩,五太子俨即位是为僖宗,年号乾政改为乾符”。

通过这段记载,不难发现这位与圣寿寺渊源极深的皇子便是唐懿宗的四子李侃。

可怜的皇子,被叛军打得出家当和尚这李侃出生在唐朝末年,此时唐朝国力早已不复当年,此时其父唐懿宗又受制于宦官。

这位手中无权的皇帝,只能将精力放到了音乐与宴游。

据史料记载唐懿宗每一次出游都是前呼后拥,扈从十几万人。

再加上唐懿宗又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为了迎佛骨,以禁军为仪仗,迎佛骨的香车和盛佛骨的浮屠,都以金玉、锦绣珠翠装饰,可谓穷奢极侈。

昏庸无能的皇帝,不顾百姓生死只顾贪图享乐,最终激发起了民怨。

咸通十四年,河南、山东一带水旱灾情严重,粮食颗粒无收。

此时本该救灾的朝廷却是一味地催逼租税,忍无可忍的黎民百姓终于揭竿而起,以黄巢为首的义军席卷全国。

在“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口号声中,黄巢的大军杀进了长安城。

可怜的皇子,被叛军打得出家当和尚正所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长安城被攻破后,宰相卢携饮药自杀,官员们纷纷逃匿,“僖宗夜自开远门出,趋骆谷,诸王官属相次奔命”。

作为皇室子嗣的李侃自然是摆脱不了这期间的干系,为了躲避战火,李侃剃度出家,一路北逃最终来到了圣寿寺,史载“长安遭黄巢之乱,宫闱不守,皇宗四散,侃出奔削发为僧。

至灵空山见山深林茂、人迹罕到,有马跑泉之异,遂卓锡焉”。

也许是因为国都沦陷的冲击,或者是受到父亲笃信佛教的影响。

出家后的李侃再无还俗之心,并且在叛乱平定之后,唐僖宗四处寻找李侃,希望将其接回国都。

但是当寻找使者来到了灵空山时,李侃已然看破红尘,不愿回朝。

无奈皇帝敕命,重建禅院,增修殿宇。

因是皇子出家所在,寺乃封为“圣寿寺”。

可怜的皇子,被叛军打得出家当和尚虽然这寺庙被赐名为“圣寿寺”,但是李侃却没有皇子的架子,每日依旧是布衣草鞋,粗茶淡饭,采药打坐,医病救人,并凿壁为窑,步履如飞地穿行于几十丈高峭壁上的净身窑,直至若干年后坐化圆寂。

实际上,这李侃也并非是完全因为战乱而出家为僧的(毕竟逃跑的方式有很多)。

李侃之所以选择出家,跟他的悟性有着很多的关联。

从一些资料上看,李侃对佛教是有一定的修养的。

根据《白马山敕建定国寺先师菩萨祖训五服宗派重修殿堂碑记》记载:百年非久,三界无安,天上五襄,相现人间。

四相皆空,积气为风,积形为地,积阳为火,积阴为水。

可怜的皇子,被叛军打得出家当和尚这些词语都是李侃存世的一些语录,从这些语录当中不难发现李侃在佛法上还是有一定的悟性的。

同时因为李侃平日里采药打坐,医病救人,在他圆寂后,当地百姓尊奉为“药王菩萨”。

到后唐清泰年间李侃又被获封施雨王,之后因为“能以法雨济生民”,有祷辄应,所以到后汉乾佑年间封为菩萨,后周显德乙卯即显德二年,加封先师菩萨。

从凡间的皇子到人人敬仰的菩萨,李侃即便在世相信内心也还是波澜不惊,正如圣寿寺门前的对联写的那样“山鸟不闻名利客,野花犹献庙堂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