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秦始皇:得罪谁也不要得罪读书人

古代儒家对国家、民族的概念并不深刻,在儒家学子眼中只有天下的概念,而华夏就是这天下的中心。他们长期的处于高度领先的地位,不曾经历国近代中国的屈辱,所以对秦始皇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的贡献没有那么深刻的认识。在他们眼中,秦始皇就是一个独尊法

古代儒家对国家、民族的概念并不深刻,在儒家学子眼中只有天下的概念,而华夏就是这天下的中心。他们长期的处于高度领先的地位,不曾经历国近代中国的屈辱,所以对秦始皇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的贡献没有那么深刻的认识。在他们眼中,秦始皇就是一个独尊法家,不给儒家活路,对待老百姓又残暴的君主。

正因如此,秦始皇才会有截然相反的两个评价,一个是现代社会给秦始皇“千古一帝”的高度评价,另一个则是古代儒家学子对秦始皇“暴君”的评价。

而造成这样一个截然相反的评价的主要原因还是秦始皇的“焚书坑儒”。

秦始皇:得罪谁也不要得罪读书人据《史记·儒林列传》载:“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

司马迁在《史记》当中明确记载了,秦代焚烧《诗》、《书》,坑杀术士,让孔子推崇的“六艺”从此不再那么的完善了。

此外西汉末年孔子的10世孙孔安国在《<尚书>序》里面同样记载了:“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其实秦始皇最初“焚书”也是因为儒家学子妄议朝政。

当时统一天下的秦始皇面临着两种统治地方政府的方案,一种是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另一种则是延续周朝的分封制。

思考许久之后,秦始皇还是决定在全国推广郡县制。

但是原齐国儒者淳于越却反对“郡县制”的实行,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

李斯对这些儒者加以驳斥,向秦始皇提出了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的建议。

秦始皇不仅采纳了李斯的建议,还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

秦始皇:得罪谁也不要得罪读书人至于“坑儒”现在很多观点,都显示秦始皇坑杀的更多的是方士、术士而不是儒士。

当时秦始皇为了追求长生不老之术,广招术士、方士四处寻药。

结果以卢生、侯生为代表的方士,在求药失败之后,还妄议秦始皇的为人、秦朝的朝政,最后在得到重金之后便消失不见。

秦始皇知道自己上当受骗之后,勃然大怒,下令全城逮捕这些方士、术士,最终逮捕了460人。

按道理,这实在谈不上是“坑儒”,但是在《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着,公子扶苏为了劝谏秦始皇不要坑杀这些方士、术士的时候说过:“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

从公子扶苏的话,不难看出这460人当中也有相当多人是尊崇孔子的儒家学子。

秦始皇:得罪谁也不要得罪读书人除了“焚书坑儒”之外,秦始皇之所以被后世儒家学者抹黑,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原因,那就是秦朝重用法家,秦始皇更是法家坚定的拥护者。

在春秋战国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无论是法家、儒家、墨家无不渴望得到诸侯国国君的重用,把自己家的学说应用到国家管理当中。

在战国诸侯争霸的时期,法家凭借其开拓性的学说得到了列国国君的追捧。

秦孝公时期,依靠商鞅变法,使得秦国走向了强盛。

也正是如此,从秦孝公开始的六世秦君都坚定不移的依“法”治国。

秦始皇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自然也对法家十分推崇。

在完成了统一之后,当即立下了法家治国的政策。

这对本就不受到重视的儒家无疑是沉重的打击,毕竟在儒家学子看来现在天下归一,不需要再刀剑相向,法家也不再是统治者的唯一选择,儒家崛起指日可待。

可惜的是这样的梦想,在秦始皇定下了法家治国的那一刻彻底破灭了。

秦始皇:得罪谁也不要得罪读书人所以本来就因为儒家经典《诗》、《书》被秦始皇毁了而闷闷不乐的儒家学子,后来又因为方士、术士而惨遭牵连被坑杀,最后还因为秦始皇在完成统一之后继续沿用法家学说,轻视儒家、轻视儒生。

自然而然,后世的那些得到统治者重用、掌握舆论、掌握话语权的儒家学者便不余遗力地抹黑、丑化秦朝跟秦始皇。

想想看估计秦始皇在皇陵应该无数次地在呐喊:“早知道就不要得罪读书人了,好好的一世英名都被这群读书人给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