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同样是收复台湾,名将施琅跟郑成功比起来却鲜为人知

相信很多人第一次知道施琅将军都是通过《鹿鼎记》了解的,那一个为了指挥攻占台湾报仇而给韦小宝送了一个大金碗的海军大将,是很多人对于施琅的第一印象。其实跟郑成功一样,施琅攻陷台湾郑氏,也是维护了祖国统一的表现。但是即便如此,施琅的知名度却远远低

相信很多人第一次知道施琅将军都是通过《鹿鼎记》了解的,那一个为了指挥攻占台湾报仇而给韦小宝送了一个大金碗的海军大将,是很多人对于施琅的第一印象。其实跟郑成功一样,施琅攻陷台湾郑氏,也是维护了祖国统一的表现。但是即便如此,施琅的知名度却远远低于郑成功,甚至在两人出兵攻台的大本营厦门,至今就只有郑成功的雕像,而没有施琅的雕像。

同样是收复台湾,名将施琅跟郑成功比起来却鲜为人知施琅之所以名气不及郑成功,其主要原因无非有两点:其一,两人的立场。

在明末清初的那段时间,大部分老百姓还是认为自己的朱明王朝的子民。

而当时的郑成功是被南明皇帝册封的“国姓爷”,是延平郡王。

郑成功本人也丝毫没有做出对不起南明政权的事情,在被清兵围困闽南的时候,郑成功将目光转移到了隔海相望的台湾。

此时的台湾正好被荷兰人占领,一方面为了寻找新的割据地,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所以郑成功此时收复台湾是顺应民心、深得民心的,即便是当时的顺治皇帝也支持郑成功的做法。

两人虽然是敌人,但是却秉承着“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原则,互不攻击。

同样是收复台湾,名将施琅跟郑成功比起来却鲜为人知相比较于郑成功的立场,施琅的立场显得不得民心。

施琅本是台湾郑氏旗下的一员猛将,后来因为政治原因,被迫离台,家人也因此被波及。

离开台湾的施琅投靠了清廷,为了给家人报仇,施琅时刻想着率兵攻陷台湾。

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后,重要腾出手派出施琅攻打台湾。

在施琅的带领下,台湾被攻陷,再一次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虽然功绩是一样的,但是却因为立场问题而造成了知名度的差距。

同样是收复台湾,名将施琅跟郑成功比起来却鲜为人知除了立场因素之外,攻打的对象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郑成功攻打的对象是荷兰人,正儿八经的外敌,施琅攻打的是汉人同胞。

一个外战,一个内战,两者的意义相差甚远。

此外就像鲁迅说的那样:“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很令人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也正是如此人们往往只记得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同样是收复台湾,名将施琅跟郑成功比起来却鲜为人知顺便一提,为何厦门只有郑成功的雕像,而没有施琅的雕像。

除了两人的知名相差甚远之外,两个的家乡也是他们在厦门获得悬殊地位的原因。

虽然两个人都是福建泉州人,但是郑成功的家乡在泉州下辖的南安市石井镇,石井镇紧挨这厦门,从风土人情上当地居民对厦门的认同远超过对泉州的认同,厦门人也很乐意将郑成功看成是“厦门人”。

而施琅是泉州下辖的晋江龙湖镇人士,与泉州的渊源更深,厦门人看施琅更像是在看一个外人,自认而然不会为一个外人立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