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哥哥迎娶员外独生女

哥哥迎娶员外独生女

明朝万历年间,陈州高家庄有一户姓高的员外,高员外家境殷实,住的是大宅大院,还有良田百顷,牛羊成群。可以说,高员外一家衣食无忧,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然而牛员外却有一件烦心事,那就是他的独生女儿高秋莲,已年过二十八,还待字闺中。

高秋莲,长得是花容月貌,肌肤白净,一头乌黑的头发绾成一个髻,煞是好看。高秋莲长相秀美,只是她四、五岁时不幸患了小儿麻痹症,高员外夫妇寻遍方圆百里的名医,到处为女儿治病,最终还是留下右腿走路跛脚的症状。

尽管高员外富家一方,其女儿也貌美如花,但由于高秋莲腿脚不便,上门说媒、提亲的可谓是寥寥无几。几年过去了,眼看闺女年纪越来越大,高员外夫妇越发忧愁,女儿的人生大事成了他们的心病。

高家庄的邻村范庄寨有一户朱姓兄弟,父母双亡。哥哥朱大牛忠厚老实,都年过三十好几,至今还没说上一个媳妇,弟弟朱有智年方二十,已到弱冠之年,朱有智饱读诗书,聪明伶俐。

自弟弟十来岁开始,朱大牛就独自照顾、供应弟弟读书。

父母双亡时,朱大牛借了一些债务处理父母后事,再加上供应弟弟读书,本就贫苦的日子更是攒不下钱,于是朱大牛就耽误了自己的终身大事。

为了攒钱娶媳妇,半年前,他到高员外家去做短工。当初高员外说好了工钱,半年工钱,给朱大牛18000文钱,也就是18贯钱,朱大牛也同意了。

谁料想,眼下半年工期已到,爱耍小聪明、占小便宜的高员外却想耍赖不给工钱,他给朱大牛出了一道难题,要在一天之内,朱大牛必须把员外大门前外池塘里的水喝光,否则别想拿到工钱。

朱大牛知道,这个池塘足足有六间房子那么大,他带着这个刁难问题,愁眉不展的回到家中。朱大牛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就时不时地唉声叹气。

吃饭时,弟弟见哥哥不开心,就问朱大牛:“哥,你今天是咋了,怎么做饭时老是唉声叹气?”

朱大牛欲言又止,最后禁不住弟弟的再三追问,就把高员外出的那个难题讲了一下。弟弟朱有智听罢,哈哈一笑:“哥,你别发愁,这分明就是那高员外想赖掉工钱的把戏,这有何难?我自有办法应对。”

朱大牛一听弟弟能够解决这个刁难问题,瞬间由忧转喜,他这才想起来弟弟自小就聪明伶俐,可谓是足智多谋。

朱大牛还记得弟弟朱有智13岁那年,他带弟弟去集市上赶集。正当哥弟二人买完东西准备回去时,看见不远处集市一角的小酒店铺前围了一圈人,里面不时传来争吵声。朱有智一时好奇,就嚷求哥哥去看个热闹再回家。

朱大牛拗不过弟弟,就跟着弟弟走了过去。只见一个独眼老汉正在与一个书生发生争吵,两人争执得面红耳赤。朱有智经过打听,了解到他们具体争吵的情况。

原来,这位书生一时走路匆忙,无意中碰倒了这位独眼老汉。书生眼看着把老汉撞倒了,慌忙上前把他扶起来,并给老汉赔礼道歉。谁料想,独眼老汉趁机想敲诈那书生,便说道:“你把我的一只眼睛碰瞎了,你得赔偿我的一只眼。”

书生顿时十分无奈,赶忙解释道:“我是不小心把你碰倒了,但并没有弄瞎你的眼睛呀。”

独眼老汉哪里肯听书生的解释,一口咬定是书生弄瞎了他的眼。于是,两人就争吵起来,很快就招引来了不少看热闹的人们。老汉捂着自己瞎了的那只眼向大家说道:“这个人真是蛮不讲理,他把我的一只眼弄瞎了,还不肯承认。”

围观的众人听了,有不明真相的人开始指责起书生来,要那书生为可怜的老汉负责,做出赔偿。书生不断地进行辩解,口口声称并没有碰瞎老汉的眼。于是,两人你来我往,说不清道不明,争执开来。

就在两人争执不下时,朱有智从人群中挤到前面,喊道:“你们不用争执了,我有办法判断这位老爷爷的眼是不是被那书生大哥撞瞎的?”众人都齐刷刷的把头扭了过来,看向朱有智。

老汉和书生也立即停下了争执,望了过来。众人顿时露出惊异的目光,纷纷议论说:“这是谁家的毛孩子,胆子还蛮大,小小年纪,他能判断出个啥结果?”

独眼老汉一边捂着一只瞎眼,一边看着朱有智:“小孩,赶快到别处玩去,别在这胡闹,你一个毛孩子怎么可能判断出我的眼是不是被他弄瞎的?”

朱大牛也挤了上来,要拉弟弟走开,不让他惹麻烦。朱有智挣开哥哥的手,微微一笑:“哥哥,你让我试一试吗?”众人也抱着看热闹、好奇的心态,纷纷说道:“当前除了去衙门见官,也没别的好办法,何不妨就让这个孩子试一试?”

独眼老汉见众人都这样说,也不再言语。

“老爷爷,请放开你的手,让我先看一下你的眼睛?”独眼老汉起初不肯松手。“老爷爷,如果你不松手让我检查一下,我怎么能判断你的眼是不是被书生大哥撞瞎的?”独眼老汉不情愿地松开了手,朱有智仔细查看了一番。

随后,朱有智说道:“我现在知道老爷爷的眼究竟是不是被书生大哥撞瞎的了?”围观众人一听,顿时敛声屏气,侧耳倾听。独眼老汉和书生也紧张地看着朱有智。

朱有智来到书生面前,对他耳语了几句。书生脸有喜色,走到老汉面前说道:“咱俩现在每人各挖掉自己一只眼,比对、称量一番,若两只眼睛大小、重量一样,我就把自己这只眼睛赔偿给你,换到你那只撞坏的眼睛上,你看怎么样?”说着,书生就走到旁边肉铺,借了一把刀做出要挖眼的举动。

独眼老汉听罢,顿时哑口无言,不知所措。当他看那书生又借来一把刀,更是吓得面如土色,忙说道:“算我认栽了,不让你赔了。”说罢,独眼老汉急匆匆溜之大吉。

众人纷纷赞许朱有智:“这娃儿年纪不大,还蛮聪明,未来可期呀。”书生非常兴奋,拍了拍朱有智的肩膀,买了几个烧饼送给朱有智,道谢几句也告辞了。

最高兴的还是要数朱大牛,朱大牛看弟弟在众人面前露脸了一回,喜不自胜,特意给弟弟买了一些好吃的作为奖励,兄弟二人高高兴兴地回去了。

这次,朱大牛遇到高员外给自己出的难题。他听朱有智说自有办法对付,自然是十分高兴。朱大牛就问弟弟有什么法子,朱有智略做思考,就给哥哥说了一通,朱大牛听后满心欢喜,笑道:“这个主意成,我看高员外还怎么耍花招,赖账?”

第二天一大早,朱大牛就底气十足地来到高员外家。高员外一见到他就皮笑肉不笑地说:“朱大牛,赶快去池塘里喝水吧,天黑之前喝不干里面的水,工钱一个子都甭想要了。”

朱大牛笑道:“员外,我这就开始,喝干池塘里的水并不难,但要麻烦你先把池塘里的水全部用瓢舀出来,放到我面前,我会把它们全部喝完,一滴不剩。”

高员外嘿嘿一笑:“你这个朱大牛呀,真是缺心眼!你在哪里听说过,能够把一大池塘里的水全部舀出来?”

朱大牛也笑道:“员外,既然你也知道没办法舀完一池塘的水,那你怎么能够让我喝光里面的水呢?”

高员外听罢,顿时目瞪口呆,他一时不知道如何回答,心想:“这个朱大牛平时看起来憨乎乎的,他咋就能想出这办法呢?”

朱大牛看高员外沉思不语,就问道:“员外,你赶快给我去舀水呀,我现在都口干舌燥,准备痛痛快快畅饮一番呢?”

高员外无奈地说道:“算了!算了!这一池塘里水我不让你喝了。”

这时,正在院子里逗猫玩的高秋莲,看到朱大牛正在和爹爹争执,就一瘸一拐地走了过来。朱大牛在高员外家做短工这半年时间,由于朱大牛做事勤快,又憨厚老实,期间还帮了高秋莲几次,高小姐对朱大牛印象挺不错。

其中有一次,高秋莲遛猫时,那只小花猫不知道怎么回事,一下子就从高秋莲怀里跳了出去,一溜烟跑了,高秋莲跛着腿脚急忙去寻找,找了一圈都没找到,正在干活的朱大牛看到后,就放下手头上的活,主动帮高秋莲去寻找,最后费劲了周折,才在一个墙角旮旯里找到。

高秋莲对朱大牛热心的帮助充满了感激。渐渐地,高秋莲对忠厚的朱大牛就有了一丝好感,时不时还拿出屋里好吃的东西偷偷塞给朱大牛。两人越来越熟络、无话不谈起来。

朱大牛正和高员外理论,见高秋莲走了过来,就点头打了一个招呼,转身对高员外笑道:“那好,这是你不让我喝光池塘里水的,并不是我不能做到,那这个问题我算是给你解决了。麻烦员外给我结工钱吧,我还等着回去买米做饭呢。”

“跟我去账房吧!”高员外无奈地说道,随后垂头丧气地走向账房。

高秋莲看老爹这个故意为难朱大牛的问题,就这样被憨厚的朱大牛轻松解决了,她先是一阵惊讶,随后又有一丝欣喜。高秋莲心想:“这朱大牛看起来憨憨厚厚,没想到这小脑瓜还蛮灵光的。”朱秋莲不由向朱大牛投去了欣赏的目光。

在账房里,高员外很快给朱大牛结清了工钱:十八贯钱,一分不少。朱大牛接过工钱,摸着脑袋,嘿嘿一笑:“成,以后员外有啥需要帮忙的,尽管告诉我,我十分乐意来做。”

高员外脸色突然一沉,说:“得,想也别想,以后我再也不想见到你,赶快滚吧!”

朱大牛拿到工钱,高兴地从员外账房里走了出来,迎面正碰上高秋莲。朱大牛憨笑着给高秋莲说道:“高小姐,承蒙你这半年的关照,我今天要走了,今后你需要啥帮忙,一句话,凡是我能做到的,尽管说!”说罢,朱大牛带着十八贯的辛苦钱扬长而去。

高秋莲望着朱大牛离去的背影,静静地站着,沉思良久,似有不舍。高秋莲心里清楚,她是喜欢上这个朱大牛了。起初,她只是对朱大牛有好感,这次朱大牛轻松解决了老爹出的难题,使她充满了对朱大牛的敬佩,更是对他多了一份喜欢。她也能感觉出朱大牛是喜欢她的。

高秋莲其实有自己的心事:作为二十七、八的大姑娘,由于腿有残疾,至今还没有嫁出去,眼看一天天成为父母的心病,街坊邻居私下议论纷纷,作为茶余饭后的笑谈,她心里更是着急,不想让别人看笑话。高秋莲决定舍下女人的矜持,主动给父母说下,让父母托媒人去朱大牛家提媒。

高秋莲认为还是先给母亲说下比较合适,然后通过母亲去影响父亲的态度。主意打定,高秋莲就回到屋里,高夫人一个人正在无聊抚摸着小花猫玩。朱秋莲走过去,和母亲闲聊几句,就把自己的想法给母亲说了一下。

高夫人听罢,沉思一会,说道:“闺女呀,你的终身大事也是父母的心病,娘觉得朱大牛这个人还真不错,勤劳能干,忠厚本分,虽然家里穷点,但这个问题也不大,我是愿意,只是恐怕你爹不同意呀,他是想给你找一个家境不错的,不想让你过门受苦。”

“娘,只要你愿意,我心里就踏实一半了,朱大牛虽然暂时穷一些,只要他踏实能干,以后父亲再带带他,日子会好起来的。”

“闺女,只要你乐意,我也没意见,晚饭时,咱们就和你爹商量一下,看他啥想法。如果他不同意,我也从中劝劝他。”

高秋莲高兴地一把搂住高夫人,眉笑颜开说道:“娘,还是你疼女儿,您的话让我更有信心了。”

晚饭时,高员外一家三口围坐在八仙桌上吃饭,一家人闲谈了几句,高夫人正准备要说起找媒人到朱大牛家提媒之事。高员外突然说了一句:“今天这个朱大牛把我气死了,不知道他中什么邪了,一个老实巴交的人咋就能想出那样的点子呢,把我搞得下不了台,老脸都丢尽了。”

高秋莲放下碗筷走到员外后面,给他一边轻轻捶背,一边说道:“我说爹呀,你先消消气,以后你就别做这些贪小便宜的事了,免得影响咱家的名声。”高夫人也附和说道:“员外,咱们女儿说得对,咱家一不缺吃二不愁穿,干嘛在乎那点蝇头小利,让人说闲话呢!”

高员外呼地站了起来,眼一瞪,胡子一翘,说:“你…你们妇人之见…啥也不懂!”高秋莲把员外按到座位,又是一阵捶背,摇肩才把高员外情绪平抚下来。

高秋莲和母亲对视一眼,高夫人看出了闺女眼中期待的眼神,虽然高员外主动提起朱大牛就来了气,但高夫人还是趁此把商量的事给高员外说了一通。

高员外听罢,筷子一丢,呼地又站了起来,吹胡子瞪眼,说道:“懒蛤蟆想吃天鹅肉,美得他。咱们闺女虽说腿脚不灵便,但要人有人,要貌有貌,我们高家富甲一方,吃穿不愁,再怎样也得找个门当户对的。朱大牛家穷的叮当响,让闺女过门去喝西北风呀?”

高秋莲看老爹抵触,不愿意,便说道:“爹,我就是喜欢上朱大牛了,其他再有钱的翩翩公子俏儿郎,我也不爱。朱大牛勤劳善良,脑瓜灵活,只要有人带带他,他一定会好起来的。”高夫人也随声附和闺女,说了不少朱大牛的好话。

“你就死了这条心吧,就是一辈子不出嫁,当老闺女,我也不会答应你嫁到朱大牛家。”高员外气得饭也不吃了,甩门走了出去。

高秋莲没想到,一顿晚饭竟搞成这样,爹爹怎么会有那么大的抵触情绪呢,她不由伤心地抽泣起来。“闺女,别难过了,咱们继续吃,我了解你爹,他出去排遣一下闷气就好了。你和朱大牛这事得慢慢来,你爹一下子还接受不了,我们以后再慢慢劝解。”

当夜,高秋莲躺在闺房里,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她一会想想晚饭时,爹爹火冒三丈的情景,一会儿又想起,朱大牛不知道是否明白自己的心思,高秋莲只是感觉朱大牛有些喜欢她,但还不知道朱大牛是否在乎她的腿脚不便。

高秋莲决心要主动捅破这道窗户纸,她立即起来,披上外衣,点上蜡烛,给朱大牛写了一封信。在信中,高秋莲把自己心里的想法以及父母的态度都详细说了一下,并询问朱大牛的态度和想法,若朱大牛对自己也有意,那就主动和她共同努力,想办法把爹这一关打通。如果朱大牛对自己无意,那这封信就算一个了结,两人互不耽误。

高秋莲写完信,准备第二天让人送到朱大牛家。

再说朱大牛,当日兴高采烈地拿着工钱回到家里,弟弟朱有智正在读书,准备来年考取功名。朱有智见哥哥高兴地回来了,放下书,说道:“哥哥,我说没问题吧,工钱拿到了是不是?”

朱大牛给了弟弟一个大拥抱,兴奋地说道:“老弟,你真行!工钱一个子不少,按照你教给我的法子做,都把高员外眼珠子差点要惊掉。明日我去集上割点肉,庆祝一下,咱兄弟俩都好久没吃过肉了。”

“哥哥,不用这样,还是攒起来吧,以后用钱的地方还多着呢。你得攒钱抓紧娶媳妇,由于供应我读书,你到现在还没成家,再耽搁下去,恐怕就要一辈子打光棍了,弟弟于心不忍,内心有愧呀!”朱有智眼角湿润起来。

“弟弟,千万不要这样想,咱爹娘死得早,把你托付给我,哥就是一辈子打光棍也心甘情愿把你供应出来,为你娶妻生子,我等两天继续去找活做。”

兄弟俩人互道衷肠,感情更加亲近起来。

第二天,朱大牛和弟弟刚吃过早饭,高员外家一个小伙计就把高秋莲的书信送了过来。兄弟俩拆开书信一看,朱有智喜笑颜开:“恭喜哥哥,哥哥好事近了!高小姐才貌双全,对哥哥又有情有义,这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呀。”

朱大牛看完信半喜半忧,喜的是高秋莲喜欢自己,朱大牛和高秋莲熟悉后就渐渐喜欢上她了,只是埋在心里,不敢妄想。忧的是高员外仍然不答应。

朱大牛说出自己的想法后,朱有智说道:“哥哥,不必担心,事在人为,只要你喜欢高小姐,她对你也有意这就好办了,唯一需要应对的就是高员外,机会总是有的。哥哥事不宜迟,赶紧修书一封,给高小姐回过去,说明自己的心意,好让高小姐安心。”

于是,朱大牛写了一封回信,述说了对她的爱意,表示愿和她共同努力早日说服高员外。

当天,高秋莲收到了朱大牛的回信,她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有了软磨硬缠老爹的动力。

这天,高员外从账房里愁眉不展地走出来,高秋莲正在院子里刺绣,她看见老爹脸上阴云密布,便走上前问道:“爹,你是怎么了,还在为那晚我和朱大牛的事生气的吗?”

“乱弹琴,我眼下遇到的这事更麻烦,更闹心,我哪还有时间管你们的事?”高员外沮丧着脸,像霜打的茄子一样蔫蔫的。

“爹,到底怎么了?遇到啥麻烦事了吗?”

“哎,一言难尽呀!”

原来,高员外有个朋友叫孙旺,是做茶叶生意的,在蔡州开了一家茶叶店铺。他们是在一次孙旺来陈州做生意时结识的,两人谈的比较投机,便共同在陈州合伙开了一家店铺,生意由孙旺经营,高员外不参与经营,只是获得盈利份子钱。

高员外投入了1000两银子的本钱,第一年底结算时,孙旺分给了高员外200两银子,高员外拿到分子盈利钱时,非常高兴,感觉这个茶叶生意利润不错。

第二年底结算盈利时,高员外又分到了220两银子的盈利。高员外那个兴奋呀,这可比他家田地里种庄稼,用同样的成本钱收获多。渐渐地,高员外对孙旺更加信任。

有一天,孙旺跟高员外说:“这几年茶叶生意不错,我一直准备想把陈州的生意再扩大一些,把旁边的店铺也盘过来经营茶叶,到时候肯定赚得更多,无奈目前手头上钱财周转不开,剩下的余钱不够盘下来,还差800两。”

高员外眼珠一转,忙说:\"你怎么不早说呢?找我借就是了。你我相识以来,生意来往几次,我还不信任你?\"

“好!到时利息我给你按店铺盈利分成算。”孙旺见高员外如此信任自己就说道。高员外微微一笑,说:“利息怎么算都行!我相信你不会让我吃亏。”高员外立马回到家里取出800两银子交给孙旺,孙旺高兴地接过来,开了个借据,便着手去谈盘点店铺生意去了。

一个多月后,高员外正赶上女儿和朱大牛的事,生闷气,便出去溜达散心,顺便来到孙旺的店铺。可是高员外到店铺一看,发现孙旺不在,结果一问,高员外霎时目瞪口呆,二十多天前,孙旺已把陈州的茶叶铺子转手给了别人,听说是回蔡州去了。

高员外额头上急得大汗淋漓,晃晃悠悠回到家里,一屁股坐到账房里,那可是不差快2000两银子呀,想一想就肉疼。他一时还不想给家人说,不想让家人担心。

第二天,高员外以出外谈生意为名告别家人,坐着马车,来到了临近陈州的蔡州。高员外找到孙旺的店铺,说明来意。店伙计告诉他,孙旺出外谈生意去了,可能要几天才能回来。让高员外等几天再来。

高员外无奈只得回来,等几天高员外再次来到蔡州,店伙计对他说,老板还没回来。高员外感觉孙旺是在有意躲他,只得回家另想办法。

高秋莲听完老爹的讲述后,说道:“爹,这孙旺是想赖账,真是可恶,不能便宜了他。目前也没有好办法,要不请人到朱大牛家,让他过来问问,上次看朱大牛的表现还蛮不错,说不定他有什么法子呢?”

高员外也没有别的、好的办法,说道:“只要朱大牛能有本事把账给我全要回来,我就答应你们的事。”

高秋莲听后很高兴,便派小伙计去请朱大牛。朱大牛来到高家,高员外便把事情经过给他说了一番。

朱大牛听罢,说:“这么多银子,这事非同小可,容我回去好好想想办法。我相信一定能够讨回来。”

“朱大牛,只要你能帮我讨回全部的银子,我就答应你们俩的婚事。”高秋莲也充满期待地望着朱大牛。

朱大牛回到家中,就把这事给朱有智说了。朱有智听后,沉思片刻,说道:\"为了哥哥的婚事,我帮你给他讨回来,我有一个朋友李武,擅长武艺,力大无穷,我找他说下,到时我们一块去,我自有办法。\"

朱有智找到李武,说明来意,李武满口答应。

第二天一早,朱大牛兄弟,李武一起来到高家,朱大牛给高员外说明情况,高员外就和他们一起乘坐马车来到蔡州孙旺茶叶店铺。

高员外说要见孙旺,伙计照例说孙旺不在。朱有智给李武和朱大牛耳语一下,三人走到店铺里,就开始往外搬茶叶,一袋袋的茶叶就要被他们搬出去,伙计忙要阻拦,不料,李武一手把他像拎玩具一样扔到一边,疼得那伙计哇哇直叫。

店铺外围观了很多看热闹的人,朱有智又给高员外耳语了几句,高员外就走到外面,把孙旺欠自己钱的事以及来找几回都见不到人等来龙去脉说了一通,并说迫不得已,没办法才要搬出他的茶叶抵债。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认同。

眼看店铺里一半的茶叶都要被搬了出来,突然,躲着不见的孙旺,硬着头皮从里屋走了出来,孙旺见围观的人对他指指点点,颇有微词,为了以后的生意着想,孙旺忙给高员外赔礼道歉,并将合伙投的银子以及借的银子连本带利一分不少地归还给高员外。

高员外收回本钱,非常高兴,就请他们三人好好吃了一顿酒席,并拿出部分银两酬谢他们三人。朱有智笑道:\"员外不必谢我们,只要员外遵守诺言答应我哥和高小姐的婚事就好。\"高员外说道:“我也明白,朱大牛和小女情投意合,到年底我就给他们举办大婚,绝不食言。”

朱大牛兄弟俩一听,抱着跳了起来,高兴得像个孩子。

转眼就进入年底腊月,高员外找人挑选了一个吉利日子,忙着为女儿出嫁做各项准备。高员外也想通了,以他这么大的家业,就这一个独生女儿,找的女婿必须忠厚老实,可靠才行。朱大牛也符合这个条件,虽然朱家暂时比较贫穷,但有他这个老丈人连帮带学,相信朱大牛会把日子过得红火起来。

这天,是朱大牛和高秋莲新婚的大喜日子,一大早,朱大牛就头 前带着轿子,礼物来到高家迎娶。高员外夫妇为了风风光光地打发闺女出嫁,准备了不少嫁妆,前来看热闹的乡邻站满了高员外门前的街巷。

锣鼓喧天,吹吹打打,好不热闹。高员外夫妇自是扬眉吐气了一番,自己的二十七八的女儿终于出嫁了,夫妇二人多年的心病也治愈了。

牛家兄弟也是高高兴兴地把高秋莲迎娶到家里,尤其是弟弟朱有智,看到自己的哥哥,三十多岁,终于娶到媳妇成家了,他比哥哥还高兴,他抹掉眼里幸福的泪水,深感哥哥这些年来为了供应他读书,是多么的不容易。

次年,是三年一度的乡试大考之年,朱有智不负众望,金榜高中,拔得了头名解元,朱家顿时门庭若市,处处一片喜气腾腾…

故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