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4000年前北旱南涝

文/吴文祥 葛全胜夏朝(2070~1600B.C.)的建立被多数学者认为是中国古代文明或国家社会诞生的标志。然而,有关夏朝产生的动因却一直存在争议。研究者提出多种假说或理论,如比较流行的阶级斗争说、大禹洪水治理说、地理限制说、技术进步说、区

000年前北旱南涝"文/吴文祥 葛全胜夏朝(2070~1600B.C.)的建立被多数学者认为是中国古代文明或国家社会诞生的标志。然而,有关夏朝产生的动因却一直存在争议。研究者提出多种假说或理论,如比较流行的阶级斗争说、大禹洪水治理说、地理限制说、技术进步说、区域相互作用说、挑战-应战说、人口压力说、中原地区地理位置中心说、中原地区资源环境优越说等。

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理论能够很好地解释夏朝建为何诞生于4.0kaBP左右而不是其他时间,为何诞生于中原而不是其他地区?大量的研究表明,人类社会演进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气候变化的影响也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但是,以往多数学者更多关注气候变化对文明衰落的影响,而较少注意到其在文明起源过程的作用。

目前,在国际上,战争是古文明社会演进的主要驱动力(PrimaryDriver)的观点在学术界已基本取得共识;在中国,熟悉西方文明起源理论和中国考古证据的学者也强调战争在夏朝国家建立过程中的作用。

然而,对于战争形成的原因或少见有系统地探讨,或虽有讨论,观点却不一致。

美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的人类学家RobertL.Carneiro是战争论最具代表性的学者。

他在“Science”上发表的文明起源“限制理论”在国际学术界最为流行,然而他的理论在解释文明起源动因时也遇到了极大的挑战。

本文首先对该理论进行了简要评述,指出其不能解释文明起源的原因;然后根据古气候重建的结果,结合人口学和社会学理论,提出了另一种中国文明诞生的假说。

这种假说包括几个因素,即人口增长、气候突变、人口迁徙和地理限制。

认为气候突变作用于一定人口规模之上引起的两种形式的战争:即气候变化引起生态环境脆弱带地区的人群向中原地区迁徙,从而触发中原地区人口-资源失衡,进而引起部落间战争,这是夏朝建立的主要原因。

……发生于4.2~4.0kaBP气候事件已经被大量各类证据所证实。

从文献记载上看,根据《墨子·非攻上》纪录:“昔者有三苗大乱,天命殛之。

日妖宵出,雨血三朝,龙生于庙,犬哭乎市,夏冰,地坼及泉,五谷变化,民乃大震”。

古本《竹书纪年》也有类似的记载:“三苗将亡,天雨血,夏有冰,地坼及泉,青龙生于庙,日夜出,昼日不出”。

“夏有冰”和“五谷变化”的字句表明大禹征伐位于南方的三苗时,气候出现异常,温度下降;另外大量的古文献纪录尧舜禹时期,中国发生洪水事件。

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夏代的始年定为2070B.C.,禹伐三苗发生在夏王朝建立前夕,即距今4.2~4.0ka期间。

000年前北旱南涝"这一气候事件亦被大量高分辨率古气候自然档案所记录。

敦德冰芯δ18O曲线明确显示当地气温在4.2~4.0kaBP左右达到最低点。

贵州董哥洞、湖南莲花洞、湖北神农架山宝洞、辽宁本溪水洞等石笋δ18O均显示4.2~4.0kaBP期间是一个显著的弱季风期。

青藏高原东缘四川省西北部红原县泥炭沉积物表明,4.2~4.0kaBP该地曾发生季风强度减弱事件。

东北金川的泥炭纤维素δ13C显示,在4.2kaBP左右该区有一次大的气候转型,气候从之前长时间的湿润状态转为之后的干旱状态。

临近地区的四海龙湾湖泊纹泥也清楚地记录了这次变干事件。

在冲绳海槽,全新世黑潮强度变化的多种指标显示,4.2~4.0kaBP期间曾显著减弱。

南海高分辨率(15~20a)有孔虫氧同位素记录表明4.2~4.0kaBP期间夏季风发生明显减弱。

广东湛江湖光岩玛洱湖沉积物记录则揭示4.2kaBP左右存在降温事件。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4.2~4.0kaBP为一全球性降温事件。

当时欧洲阿尔卑斯山地冰川重新活动并广泛分布,北大西洋区发生幅度高达1~2°C的广域性降温,西亚地区的降温幅度甚至可以与本地区新仙女木事件(YoungerDryas)最冷和最为干旱的时期相比,北美在4.2kaBP前后发生了一次严重的干旱事件,非洲季风区和北美季风区气候也发生突变。

这次降温事件被认为是新仙女木事件以来最大幅度的一次降温过程,是历史时期最具影响力的一次小冰期。

我们赞同Carnero关于战争是文明产生的主要动因这一观点,也赞成人口-资源失衡是触发史前区域规模性战争发生的主要因素,但不赞同他关于人口增长是引起人口-资源失衡的独立变量的观点。

我们认为与夏朝建立有关的战争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由于一个地区的人口迁徙至另一地区,从而导致两个不同地区人群之间为争夺资源而产生的冲突或竞争;二是同一地区由于气候变化作用于一定人口规模之上,导致人口-资源失衡,进而触发社会团体内部或不同部落之间的合作与竞争。

(一)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生态环境脆弱地带人口迁徙而引起的地区间冲突或战争4.2~4.0kaBP气候事件在北方地区导致显著的降温和干旱,二者共同作用导致了西北地区齐家文化、北部内蒙古地区老虎山文化的衰落,人口剧减。

尽管由于考古证据的保存问题,目前尚缺乏充分人口迁徙的考古证据,但大量历史时期的人口迁徙证据表明,气候恶化经常引起生态环境脆弱地带的人口向中原地区迁徙,并触发游牧与定居农耕社会之间的战争。

因此,4.2~4.0kaBP气候事件同样会引起中原北部和西北部地区的人口向中原地区迁徙,进而触发不同地区、不同人群或部落之间为争夺资源而发生的规模性战争;另外,这种规模性迁徙人口对中原地区人群的威胁,也会促进该地区部落内部和部落之间的合作,强化中央集权的领导,促进政治结构的演进。

(二)气候突变作用于一定人口规模之上,导致区域内部人口-资源失衡而引发战争如上所述,尽管我们认为人口增长不是一个独立的能够引起人口-资源失衡的变量,但是人口增长的本身对人口-资源失衡的程度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一定的气候变化幅度和速率条件下,人口数量接近土地承载力水平的高低也影响了气候变化对人口-资源失衡的影响程度。

显然,如果人口压力远远低于土地承载力水平之下,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程度则较轻;反之,当人口接近土地承载力水平时,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程度也将更加严重。

人口数量越接近土地承载力水平,就越会降低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或极端气候事件的自然缓冲力,譬如缺乏可供开发的可耕种土地。

中国农业起源时间至少有万年的历史了,在夏朝建立之前,人口增长有充分的时间接近土地承载力水平,尽管这期间可能因为气候变化而发生多次波动。

在人口数量已经接近土地承载力水平时,4.2~4.0kaBP全球性气候事件作用于一定人口压力之上,将会导致文明诞生地—中原地区的人口-资源失衡,从而触发这一地区内部不同部落之间的竞争和战争,促进社会的分层和中央集权的强化。

(三)夏朝建立阶段地理限制的形成导致上述两种形式的战争产生的因素还有一种,即Carneiro所提出的条件限制,因为如果没有条件限制,人口将会迁徙他乡而不会从事风险性较高的规模性战争与冲突。

前文的讨论已经说明资源集中和社会限制两种条件限制在古代国家产生过程的作用都没有Carneiro所描述的那样大;相反,地理限制的作用应该更大。

那么夏朝建立前夕,中国文明诞生所需要的条件限制是什么?从前文的讨论可知,夏朝建立的中原地区在正常情况不存在地理限制,但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夏朝建立时的条件限制与4.2~4.0kaBP气候事件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