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淇水、桑中与上宫

文/赵春霞《竹书纪年》中有一条记载,值得我们体味。卷上“帝辛”条云:“冬,王游于淇。”这里的“王”帝辛,即殷纣,名受,曰受辛。《竹书纪年》是晋人在汲郡发现的,周灭商后,分封其国都为三个诸侯国,分别为卫、邯、鄜,卫的国土就位于汲郡朝歌。由此说

淇水、桑中与上宫文/赵春霞《竹书纪年》中有一条记载,值得我们体味。卷上“帝辛”条云:“冬,王游于淇。”这里的“王”帝辛,即殷纣,名受,曰受辛。

《竹书纪年》是晋人在汲郡发现的,周灭商后,分封其国都为三个诸侯国,分别为卫、邯、鄜,卫的国土就位于汲郡朝歌。

由此说明殷纣游玩的淇水正是《诗经·卫风》中经常出现的淇水,是卫国的主要河流。

殷纣王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炮烙之刑便是明证,也是好色之君,宠爱妲己导致亡国。

殷纣“游于淇”,表明淇水这个地方风景秀丽,开了后世青年男女在此谈情说爱的先河,使淇水这个地方充满了诗情画意。

《孟子》卷十二云:“昔者王豹处于淇,而河西善讴。

”王豹是古代一个精通音乐的人,因为他居住在淇水一带,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河西一带的人民都善于唱歌。

然而自春秋以来,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人物对郑卫之音大加鞭挞。

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

’”孔子还说:“恶郑声之乱雅乐也。

”认为郑声靡曼淫秽,破坏了典雅的音乐,把人引向邪路,像佞人一样危险。

自孔子以后,往往郑卫之音并称,即是说卫国的音乐和郑国的一样淫靡柔弱。

孔颖达正义在注孔子“放郑声,远佞人。

郑声淫,佞人殆”时云:“又当放弃郑、卫之音,远离辨佞之人”,把郑卫之音并称。

《礼记正义》卷十三《王制》“作淫声、异服、奇技、奇器以疑众,杀。

”郑玄注曰:“淫声,郑卫之属也。

”卷三十七《乐记》曰:“郑卫之音也,乱世之音也。

”卷三十九《乐记》引子夏的话说:“郑音好滥淫志,宋音燕女溺志,卫音趋数烦志,齐音敖辟乔志。

”并评论道:“此四者,皆淫于色而害于德,是以祭祀弗用也。

”正义曰:“上云‘郑、卫之音,’则郑、卫亦淫声也。

又此云‘四者皆淫于声’,是卫与齐皆有淫声也……按《诗》有桑中、淇上,是淫佚可知。

”则鲜明地指出淇水这个地方为淫佚之地。

时人对卫国之音口诛笔伐,这也说明了王豹在淇水所唱的歌,所作的乐在正统的儒家学者看来是淫佚之乐,严重扰乱了人心。

我们从相反的角度考虑,恰恰正是这些“淫佚之乐”是促成卫国青年男女在淇水一带进行自由恋爱的因素之一。

古代的青年男女喜欢在水边寻找自己的爱情。

如《诗经·郑风·溱洧》:

溱与洧,方涣涣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

孔颖达正义曰:“郑国淫风大行,述其为淫之事。

言溱水与洧水,春冰即泮,方欲涣涣然流盛兮。

于此之时,有士与女方适野田,执芳香之兰草兮。

既感舂气,托采香草,期于田野,共为淫佚……男女当以礼相配,今淫佚如是,故陈之以刺乱。

”屈万里《诗经诠释》曰:“此赋情侣游乐之诗。

”岸边往往水色秀丽,风光迷人,有一种浪漫气息,爱情意识也往往易于萌动,因此,水边往往是青年男女们约会的场所。

溱水和洧水成为古代著名的男女自由恋爱的场所。

另外,还有大家熟悉的“濮上”,即濮水岸边。

淇水也成为一个恋爱场所,诸如我们上面提到的《鄘风·桑中》一诗,相恋的男女青年在此送别,正说明这是一个颇受欢迎的地方,爱情的气氛比较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