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二郎神是怎么从李冰次子变成杨戬的

文/焦杰灌口二郎是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神祗人物,自北宋以来香火就十分兴盛,他的故事也被搬上舞台,编入小说,在社会上广泛传颂。然而这位名气颇大的神祗,历来却有很多歧义的说法,有的说是李冰次子,有的说是赵昱,有的说是杨戬,也有的说是邓遐,真是

二郎神是怎么从李冰次子变成杨戬的文/焦杰灌口二郎是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神祗人物,自北宋以来香火就十分兴盛,他的故事也被搬上舞台,编入小说,在社会上广泛传颂。然而这位名气颇大的神祗,历来却有很多歧义的说法,有的说是李冰次子,有的说是赵昱,有的说是杨戬,也有的说是邓遐,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现代以来,研究二郎的论著不少,如容肇祖的《二郎神考》,《中国民间诸神》“二郎神”条的有关考订,以及黄芝岗《中国的水神》一书中关于水神二郎的描述,尽管资料征引得比较全面,但都没能将诸二郎神之间的关系及演化过程中的问题解释清楚,加上对史料缺乏考证,又有一些错误说法。

因撰本文对二郎神进一步考述。

李二郎的出现及其在宋代的流行李二郎的出现与李冰有着极大的渊源。

关于李冰,容肇祖等人已作了充分的论述,除容氏一条资料引用有点错误以外,基本没有岐义,大致为:李冰是战国时秦国蜀郡守,因治水之功而受到人们崇敬。

后汉时开始神化,不但兴修水利与民灌溉,而且能化身为牛与江神战斗。

隋唐五代时,随着灵怪迷信的进一步盛行,便彻底脱离人的特性而成为一名地地道道的神。

值得注意的是,容氏等人所论已将李冰资料搜罗殆尽,但没有一个提到李冰次子。

李二郎是如何出现的呢?最早提到李冰次子的是《宋会要》卷1237“郎君神祠”条:

“永康崇德军广英惠王次子仁宗嘉祐八年八月诏永康军广济王庙郎君神特封灵惠侯,差官祭告。

神即李冰次子,川人号护国显应王,开宝七年去王号。

至是军民上言神尝赞助其父除水患,故有是命。

政和八年八月改封昭惠显灵真人。

同书卷1236又说:

“宋太祖乾德三年平蜀,诏增饰导江县应圣灵感王李冰庙,开宝五年庙成,开宝七年改号,岁一祀。

庙旁有显灵王庙,盖丹景山神,诏去其伪号。

……冰秦孝文王时为蜀郡守……历代以来蜀人德之,飨祀不绝,伪蜀封大安王,孟昶又号应圣灵感王,仁宗嘉祐八年封灵应侯,神即冰次子,川人号护国灵应王,哲宗元祐二年七月封应感公。

可见李冰次子实际上就是丹景山神,百姓认为他是李冰的第二个儿子,给他加了个护国灵应王的称号,直到仁宗嘉祐八年才被政府承认。

神而有子乃是民间的造神习惯,但唐以来诸神以排行三郎最为有名,李冰之子独突出二郎殊不可解。

张政烺《〈封神演义〉漫谈》谈到二郎神赵昱的起源时说道:“成都青城山自汉以来是道教的圣地,道教徒不能容忍毗沙门天王的二郎独健在这一带割据,遂抬出一个赵昱进行偷换。

这个说法起源不晚,但不如李冰次子顺理成章,所以宋仁宗承认后者。

”言外之意,李冰次子的出现是受佛教中二郎神的影响。

此说虽有一定道理,但缺乏足够证据。

因为并没有资料表明唐代二郎独健在四川具有影响,他的事迹也不与治水有关。

李冰次子与二郎神独健究竟有没有关系,实不好妄下定语。

二郎神是怎么从李冰次子变成杨戬的李冰父子尽管李冰次子来历不明,但是经统治者的承认,却在北宋中后期大为流行,声势压倒其父。

高承《事物纪原》卷7载:“元丰时国城之西,民立灌口二郎神祠,云神永康导江广济王子,王即秦李冰也。

《会要》所谓冰次子郎君神也。

”洪迈《夷坚丙志》卷9“二郎庙”条云:

“政和七年,京师市中一小儿,骑猎犬扬言于众曰:‘哥哥遣我来,昨日申时灌口庙为火所焚欲于此地建立。

’儿方七岁,问其乡及姓名,皆不答,至晚神降于都门,凭人以言,如儿所欲者。

有司以闻,遂为修神保观。

自春及夏,倾城男女负土助役,名曰献土。

至饰为鬼使巡门催纳土者之物,憧憧或谤于通衢曰,某人献土,识者以为不祥,旋有旨禁绝。

既而蜀中奏永康神庙火,其日正同。

每逢神之生日还举行大型庙会。

《东京梦华录》卷8云:

“(六月)二十四日,州西灌口二郎生日,最为繁盛,庙在万胜门外一里许,敕赐神保观。

二十三日,御前献送后苑作与书艺局等处制造戏玩。

如毬杖、弹弓、弋射之具、鞍辔、衔勒、樊笼之类,悉皆精巧。

作乐迎引至庙,于殿前露台上设乐棚、教坊,钧容直作乐,更互杂剧舞旋。

太官局供食,连夜二十四盏,各有节次。

至二十四日,夜五更争烧头炉香,有在庙止宿,夜闻半起以争先者。

天晓,诸司及诸行百姓献送甚多。

其社火呈于露台之上,所献之物,动以万数。

自早呈拽百戏,至夕而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