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李学勤:新郑和具茨山和黄帝的传说

文/李学勤具茨山的岩画和石构建筑等等的发现,实际上已经讨论有一段时间了。刚才我们在录像上也看到了,也已经举行了多次的相关学术研讨会。经过这些研讨会,特别是新郑市编著的一些著作和图录,已经使这个发现为世所周知。特别是河南省和新郑市各方面的领导

李学勤:新郑和具茨山和黄帝的传说文/李学勤具茨山的岩画和石构建筑等等的发现,实际上已经讨论有一段时间了。刚才我们在录像上也看到了,也已经举行了多次的相关学术研讨会。经过这些研讨会,特别是新郑市编著的一些著作和图录,已经使这个发现为世所周知。

特别是河南省和新郑市各方面的领导,邀请和组织历史学、考古学、岩画研究以及艺术等等各个方面的专家学者,集中力量对具茨山的岩画做了调查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明显的成果。

对于这个成果,我们应该给予一个充分的估价。

今天这次研讨会一定会更进一步把这一发现和中华文明起源问题结合起来,进行深入的探讨。

在更高的层面上深化这方面的研究,这样的话一定会有更大、更好的效果。

我自己能有机会参加这个会,应该向主办、承办的各方领导和在座的各位表示特别的感谢。

我今天发言的题目叫《具茨山与上古历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题目也可以这么说《古史传说是中国古史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说法我以前在一些会议上也提过了,今天在这里再申述一下。

我想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的历史,都知道二十四史,最近刚刚有一件学术界的大事,就是《史记》标点本修订版的发行。

不但在我们国内举行了首发式,而且在世界上举行了首发式。

这个对于中国历史研究也是一个重要的贡献。

二十四史头一部就是司马迁的《史记》,《史记》是以《五帝本纪》为首的,《五帝本纪》是以黄帝为首的。

我常常说以黄帝作为我们正史的开始,这不是一个偶然的事情,而是反映了我们祖先以来传统的文化理念,肯定了中华文明的开端和作为人文初祖的黄帝的历史地位,对这点应该有明确的认识。

而黄帝的历史传说,从来就是和具茨山和新郑结合在一起的。

具茨山,什么叫具茨?我很希望在座的各位先生给我讲一讲,这个词本身非常古老。

什么叫具茨?为什么叫具茨?这两个字的名称本身就可以看出来它的历史久远,这是非常古老的词。

而具茨山有关的历史可见于先秦文献,正如新郑刘五一副市长在他著作里已经记录的,目前我们能找到的是《庄子》的《徐无鬼》篇。

徐无鬼我个人意见应该念徐无畏(wei),徐无畏这是当时的人名。

不管怎么样,庄子的《徐无鬼》篇是战国时期的著作,这部著作里边曾经记述:“黄帝见大隗于具茨之山。

”这是我们今天所能够查到的关于具茨山的最早记录。

当然,以前可能还会有,可是我们目前在其他的材料里还没有发现。

而“黄帝见大隗于具茨之山”,《水经注》里面有一个明确的解释,说“大隗山即具茨山也”。

黄帝见大隗,当时大隗是一个神性的传说人物,可是它也是这个具茨山的名称。

因为有这个人物,所以就有这个山名,所以说大隗山就是具茨山。

这是《水经注》从地理角度提到的。

可是《水经注》同时也提到了新郑,《水经注》说当时的新郑县是“故有熊氏之墟,黄帝之所都”。

《水经注》这句不是他本身说的,而是根据皇甫谧的《帝王世纪》,皇甫谧是晋代的人。

皇甫谧的《帝王世纪》明确说了,新郑是有熊氏之墟,是黄帝之所都,就是黄帝的都城。

这也就是说,关于具茨山和新郑的传说,自古以来都是结合在一起,不能分开的。

这个传说不是后人造的,而是长久存在的古史传说,这点是我们要特别明确的。

所以我们研究具茨山的岩画和上面的石构遗址等等其他各个方面,都要考虑到这个传说的历史背景。

李学勤:新郑和具茨山和黄帝的传说新郑和具茨山和黄帝的历史传说是有非常密切、不可分的关系,这点对我们探讨中国文明起源,和其早期的发展,有很重要的启示意义,对我们理解具茨山岩画以及有关的考古遗址,它的历史背景和历史地位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这是我今天在这里说的一个主要的想法。

可是我们大家也应该充分注意到,像黄帝这样的古史传说,在今天探究上古历史和文明的时候,究竟应该怎么看待?这些传说居怎么样的地位?起什么样的作用?在我们研究里面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位置?这个问题一直到今天还是有待阐明的问题。

我也提请在座的各位专家学者,应该进一步探讨和讨论。

具体说起来的话,有些学者和著作,这里面包括国内外的,我必须特别说明,今天尤其是一些国外的汉学家,他们认为黄帝和类似的中国古史传说,可以说基本上,甚至可以说完全没有什么历史价值,好像是禁区,是不能提的。

对于这样的古史传说应该怎么看?《五帝本纪》内容是不是完全是后人的虚构?或者说是伪史?这样的话,我们有必要来考虑研究上古历史方法论的问题。

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这些问题?这个问题我觉得值得我们今后和在这个会议上的各位专家讨论和研究。

根据司马迁本人的叙述,《五帝本纪》的写作不是一个很简单的记述和传说性的东西,而是经过很长期的工作。

《五帝本纪》后面司马迁“太史公曰”讲的一段很清楚。

他说,“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

”《尚书》里面没有黄帝的内容,百家诸子言黄帝又有很多矛盾,不雅驯的地方,“荐绅先生难言之”。

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