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中国最早的朦胧诗《秦风·蒹葭》

文/赵逵夫《秦风·蒹葭》探析赵逵夫《诗经·国风》中《秦风·蒹葭》被当代有的诗歌评论家说为“中国最早的朦胧诗”,历来的《诗经》研究者和评论家也给它以很高的评价。但关于这首诗的内容与主题的理解,从古至今学者们看法分歧却很大。我觉得是受传统经学的

中国最早的朦胧诗《秦风·蒹葭》文/赵逵夫《秦风·蒹葭》探析赵逵夫《诗经·国风》中《秦风·蒹葭》被当代有的诗歌评论家说为“中国最早的朦胧诗”,历来的《诗经》研究者和评论家也给它以很高的评价。但关于这首诗的内容与主题的理解,从古至今学者们看法分歧却很大。我觉得是受传统经学的影响太大,总脱离不了它的藩篱,未能弄清其形成的文化背景与传说本事的缘故。

其实本诗反映了牵牛织女传说早期流传中的状况。

今先录原诗如下:《诗序》说:“《蒹葭》,刺襄公也。

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

”但秦人的崛起正是在襄公之时,国人不可能刺襄公;秦襄公当西周灭亡之际,以兵送周平王迁都洛邑,周平王因而封秦襄公为诸侯,当时是秦国稳定、强盛,而西周败亡,也说不上什么用不用周礼的问题。

郑玄《笺》说:“秦处周之旧土,其人被周之德教日久矣。

今襄公新为诸侯,未能用周礼以教之。

”事实上秦襄公时因护送周平王有功而周赐以岐以西之地,但只是一个空头支票。

平王说:“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

”至秦文公十六年伐戎,戎败走,这片地方才成为秦国地,“于是文公遂收周馀民有之”。

郑玄《笺》在这里弄错了时间关系。

总的说来《诗序》是不顾文意地套了“美刺说”的框框,不可信。

郑玄《笺》、孔颖达《疏》都回护其说,唐以后成了经书正解,定于一尊,故影响于学人至深至广。

朱熹《诗集传》说:“言秋水方盛之时,所谓彼人者,乃在水之一方,上下求之而皆不可得。

”朱熹真是一位大学者,而且立说通脱,不受《诗序》影响,也少牵强附会。

后来又有学者提出秦穆公访贤得贤说(宋代王质《诗总闻》,清吴懋清《毛诗复古录》),慕思隐居贤人说(明丰坊《诗说》,清姚际恒《诗经通论》,郝懿行《诗问》),不可远人求道说(明季本《诗说解颐》),惜招隐难致说(方玉润《诗经原始》)。

学者们真是搜索枯肠,以求其解,甚而至于有人提出:“《蒹葭》,百里傒荐蹇叔也。

”(牟庭《诗切》),还有的认为“所谓伊人”“盖指周礼”(宋吕祖谦《吕氏读书记》),不啻痴人说梦。

以上这些都难以揭示出这首诗在风格不仅同《秦风》中其他各篇迥异,在《诗经》三百零五篇中也以极强的抒情性和朦胧的叙事片段而使人玩味无穷的原因。

它展现给读者的真如云中神龙,见首不见尾,令人产生无限遐想。

我以为本诗是“牵牛织女”早期传说的反映。

织女原型即秦人始祖女修。

《史记·秦本纪》开头便说:“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

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

”大业即秦人由母系氏族社会过到父系氏族社会的第一位领袖人物。

秦人这位女性始祖的业绩,在早期的传说中只留下了一个字:织。

一个历史人物、事件,在长期的流传中,总是逐渐地将一些细节和无关大局的事件忽略而除去,最后留下最重要的、最基本的事实、事件,而且凝练为极概括的语言,定型为一种说法,口耳相传。

在流传中人们有时也加以想象,另外填一些情节上去,甚至演变为神话,但作为历史内核的那一部分,则总是不变。

女修的事迹从远古传到后来,只留下一个“织”字,可见她在纺织方面是作出了重大贡献的:或发明了纺织工具,或改进了纺织方法,或在本民族中推广、教人以纺织之法,总之和“织”有很大关系。

她应该是秦民族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前母系氏族社会的首领。

那个时候氏族间通婚的形态有点像至近代仍存留于个别少数民族中的走访婚,家庭中是女子当家,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后代称这位秦人始祖为“女修”, “女”言其身份,“修”为其名号。

古代“修”有修饰和治理二义,或者也与改进织布技术或组织妇女纺织有关(女修的“修”字又作“脩”,与“修”同)。

其后秦人以其在织布方面对氏族社会生活与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而称她为“织女”,并以为天汉西侧最亮一颗星的星名。

上古时代作为星名者,是把他(她)看作神灵的,永远受到后人的怀念、赞扬和祭祀。

织女星在银河西侧,这同秦人最早发祥于汉水上游的西岸是一致的。

织女星为零等星,最亮,其命名应该是很早的,因古人给天上星命名肯定是先从最亮的星开始的。

牵牛的原型为周人远祖叔均,《山海经》中有两处记载他发明了牛耕(《海内经》、《大荒西经》),并且赶走旱魃,后人以之为“田祖”(《大荒北经》)。

牛耕以代替人力,大大地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中华民族从很早就开始农业生产,而周民族是以农业起家的,在发现优良品种、精耕细作、田间保护等方面作过重大贡献,而牛耕的发明是最大的贡献。

所以,周人将发明了牛耕的叔均作为田祖,每年进行专门祭祀(《诗经·小雅》中《甫田》、《大田》两诗皆祀田祖乐歌,参方玉润《诗经原始》),并以“牵牛”为名号,作为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