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鲧被杀非因治水无功

文/仓林忠《国语》卷四云:“鲧障洪水而殛死。”《史记·夏本纪》曰:“舜……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当代史学界对鲧的被杀多持上述观点,认为鲧是由于治水无功而被尧或舜杀死的。如《辞海》解释鲧字时亦有类似的记载:“鲧:传说中原始时代

鲧被杀非因治水无功文/仓林忠《国语》卷四云:“鲧障洪水而殛死。”《史记·夏本纪》曰:“舜……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当代史学界对鲧的被杀多持上述观点,认为鲧是由于治水无功而被尧或舜杀死的。

如《辞海》解释鲧字时亦有类似的记载:“鲧:传说中原始时代部落首领,颛顼之子,禹之父,建国于崇(亦称有崇),号崇伯。

由四岳推举,奉尧命治水。

他用筑堤防水的方法,九年未治平,被舜杀死于羽山。

”对于这一甚为流行的观点,笔者颇疑之,现就对有关史料的研究与通家商榷。

鲧不是因治水无功被尧舜杀死的1.鲧临危受命,忘身勤死,尽力于治水。

当帝尧之世,“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中原地区的广大人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尧帝为洪水泛滥的事日夜焦愁。

他满怀希望地咨询四岳,希望他们中能有人站出来治理洪水。

四岳百姓向尧推荐了鲧。

在当时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的历史条件下,鲧明知治水是一项极为艰苦又充满风险的工作,但他从中原地区各部族人民生死存亡的大局出发,毅然接受了治水的重大历史使命。

在治水的9年中,鲧殚精竭虑,可以说用尽了当时他所能想得出的一切方法。

后世人们总是责难鲧采用原先共工曾经使用过的“堕高堙庳”的方法治水,却不知道堕高堙庳在治水中也是非常必要、行之有效的方法,更不知鲧还创造了许多至今仍为人们所沿用的治水方法。

如鲧受“鸱龟曳衔”的启示修筑河堤闸坝约束洪水使之进入水道不至横流,围筑城郭以居住受灾地区的人民。

他“汩陈其五行”,即按照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不同的性质和功用及其相生相克的关系,各尽其宜,配合使用。

他“莆是营”,组织人民日夜不停地编织草袋蒲包装泥石之物以拦截洪流。

他“咸播拒黍”,发放大批积贮的粮食赈济灾民以发动人民一起治水。

正如王运所说,鲧治水九年,忘身勤死,历尽艰危,显示了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

三国时代的诸葛亮六出岐山而无功,知其不可为之,仍被后世誉为千古忠杰;按远古时代的主客观条件,像鲧这样一个不计个人荣辱安危、以天下为己任的治水英雄,即使没有完成使命,也理当歌之颂之书之于竹帛。

如果说是鲧工作不称职而未能完成治水的任务,也绝不同于失职、渎职,鯀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免其职事更易他人可矣,何至于获罪?退一万步讲,即使有罪,也罪不当诛,又怎么可能因此而被“其仁如天、其智如神”的尧和“揆百事,莫不时序”的舜所忍心杀害呢?2.鲧治水取得了很大成功。

鲧作出了长达9年的艰苦努力,他的治水工作是否真的“九载绩用弗成”呢?恰恰相反,鲧治水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屈原称赞禹“续初继业”,“纂就前绪遂成考功”,《国语》说禹能“修鲧之功”。

也就是说禹继承了鲧治水的事业,是在鲧治水事业的基础上取得成功的。

换句话说,鲧作为禹治水事业的先驱,他的治水工作为禹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鲧的治水工程进展到什么程度了呢?屈原歌颂他“顺欲成功”。

也就是说,鲧治理洪水的工作开展得很顺利,眼看就要驯服横流不羁的洪水,大功告成了。

即将大功告成,这就是鲧治水的业绩所在。

既然鲧治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怎么可能因治水的事被尧舜所杀呢?3.鲧变东夷时并未被杀。

《史记·五帝本纪》云:“四岳举鲧治洪水,……试之而无功。

故百姓不便,……舜归而言于帝,请……殛鲧于羽山,以变东夷。

”殛的意思是杀,鲧是黄帝族部落首领,杀死鲧来改变东夷之俗,解释不通。

联系前文及《左传·文十八年》:“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浑敦、穷奇、梼杌(即鲧)、饕餮,投诸四裔,以御螭魅”。

正如柳宗元《天对》所云:“鲧盗湮息壤,招帝震怒。

”亦如苏轼所言:“四族之诛,皆非诛死,亦不废弃,但迁之远方,为要荒之君长尔。

”我以为“極鲧于羽山”应理解为尧舜发现鲧“治水无状”,就把鲧流放到羽山,让其变革同化夷族社会、御魅魅,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囚素,但后来又杀死了他。

换言之,尧舜发现鲧治水无状之时,并没有立即杀掉他,只是把他流放到了东夷地区。

鲧已受到尧舜的惩罚,若没有其它方面的原因,怎么可能在其被流放东夷数年后再因治水的事被尧舜旧事重提,法外施法、诛上加诛呢?4.鲧并非因治水而获罪。

屈原曾在《天问》里再三为鲧鸣冤叫屈:“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此问有两种解释,一释鲧被杀长期沉冤羽山,为什么不陈尸彰其罪?按此解释则屈原认为鲧是无罪而被杀;另一释施通“驰”,即鲧被流放羽山,为什么长期不开释?责问尧帝不该长期囚禁有功无罪的鲧。

“不任汩鸿师何以尚之?佥曰何忧何不课不行之?”如果说鲧不胜任治水工作,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推举他?大家都说(让鲧治水)不必担心,为什么不自始至终地考察他,让他把治水的工作干到底?“顺欲成功帝何刑焉?”鲧治水即将成功,尧为什么要在这时候降罪于他?从屈原的诘问中可以看出,不是鲧没有治水的本领,也不是鲧治水无功而遭尧舜的降罪,而是因为尧舜的降罪,才使得鲧的治水事业半途而废、功败垂成的。

春秋时臼季曰:“舜之罪也殛鲧”,直指殛鲧是舜犯下的滔天大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