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社祭不是祭祀土地

文/傅道彬世界各地普遍流行过木的崇拜风俗,古老的民族普遍保存着古老的木神神话。希腊的樵夫们崇拜着叫“得律阿得斯”(Dryads)的木神,墨西哥的陶大(Tota),罗马的丘比特·法里特里亚斯(Jupiter Feretrius)的供奉像都是树

社祭不是祭祀土地文/傅道彬世界各地普遍流行过木的崇拜风俗,古老的民族普遍保存着古老的木神神话。希腊的樵夫们崇拜着叫“得律阿得斯”(Dryads)的木神,墨西哥的陶大(Tota),罗马的丘比特·法里特里亚斯(Jupiter Feretrius)的供奉像都是树木形。此外还有所谓世界生命之树(World Lifetrees),《圣经》伊甸园里即有生命树。

据茅盾先生介绍,北欧神话里的奇异生命树(Odin),是宇宙之树、时间之树、生命之树,它是充满全世界的。

这种生命树是图腾,是创造全部生命的神,因而受到人们的崇敬与护卫。

著名人类学家弗雷泽(James George Frazer, 1854—1941)说:“这种超自然的生命已不再是树神,而成了森林之神,一旦树神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每株具体的树木,于是,按照人类早期思想给一切抽象的神都披上具体人形的总倾向,它就立即改换了形态而披上了人形。

所以古典艺术中,树神总是按人的形态来描绘的,它们的森林特性则以树枝或某种同等明显的标志来表明。

”原始崇拜物往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世界生命之树诞生于森林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土壤,人形树神恰恰证明了人与树木的天然关系和神秘情感。

当人类把人与树木的天然关系付诸文化的表现形式,树木森林就产生了非凡的文化意味。

在许多场合对森林的崇拜和祭祀是伴随着宗教仪式进行的,弗雷泽曾特别注意到古代保卫金枝的古老风俗。

在罗马附近的内米湖畔的丛林中,有一座森林女神狄安娜神庙,神庙旁长有一棵大树,任何人都不许采折它的树枝,只有外来的逃奴才能这样做,如果成功就可同祭司决斗成为森林之王,但这个森林之王必须时刻守卫神庙旁那株高大繁茂的圣树,因为其他任何一个逃奴只要能够折取这株树上的树枝,就可以获得同他决斗的权力,逃奴如果决斗能够杀死这位祭司即可取而代之,从而成为新的祭司和“森林之王”。

金枝的故事不是单纯陈述森林之王诞生的惊险故事,而有深刻的象征意味。

首先它意味着森林的神圣,意味着即使失去一个“金枝”,也会因而失去森林之王的宝座,招来杀身之祸。

第二,它意味着森林之王的神圣,这种权力必须经过逃亡、折枝、决斗等过程方能获得,它是资格的选择,也是能力的选择,这个过程本身也创造着森林的敬畏气氛。

“金枝”是人类树木崇拜的象征物,也是人类崇拜森林神圣感情的集约表现。

社祭不是祭祀土地同其他民族一样,中国文化中也存在着木的祭祀和崇拜。

社树是中国古代具有神圣意义的“金枝”。

《说文》释社谓:“社,地主也。

《春秋传》曰:共工之子句龙为社神。

《周礼》以二十五家为社,各树其土所宜之木。

”这里“”字特别引起我们注意,古社字向我们透露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即社祭在古代并不是像今天这样表示对土地的祭祀,它的原初是祭木的,表示对树的崇拜,祭土的意义是后起的。

因为在古“”字里,“土”字是表声的,社与土发音相近,土只起一个声符的作用。

《尚书·甘誓》有“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予则孥戮汝”。

《左传·闵公二年》有“间于两社,为公室辅”。

《汉书·叙传》“布历燕齐,叔亦相鲁。

民思其政,或金或社”。

以上所引皆是韵文,“社”字与祖、辅、鲁等音相谐,可见社字初文只取音于土,而非表意。

社祭不是祭祀土地征之于史实,在中国古代有着普遍的社稷祭木风俗。

论语·八佾》记:“哀公问社于宰我。

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可见夏商周三代的社制都是祭木的。

《墨子·明鬼》说:“虞夏商周三代之圣王,其始建国营都日,必择国之正坛置以为宗庙,必择木之修茂者立以为丛社。

”《汉书·效祀志上》记:“高祖祷丰枌榆社”,颜师古注:“以此树为社神,因立名也”,可见祭木风俗历时邈远,而祭木形态亦形形色色。

《白虎通义·社稷》引《尚书》佚文云:“大社唯松,东社唯柏,南社唯梓,西社唯栗,北社唯槐”,《周礼·地官·大司徒》云:“设其社稷之壝,而树之田主。

各以其野之所宜木,遂以名其社与其野。

”虽然因地制宜,祭木各异,但是人们在神树面前表现出来的敬畏与神圣感情是相同的。

原始社祭,积土设坛,坛上设树,是为“社主”。

祭祀时,男女老少齐聚,杀牛杀羊祭祀,一方面是宗教庄严肃穆的神圣情感,一方面是长歌曼舞的艺术活动。

祭坛也是文坛,社树的庄严崇拜与宏大的艺术活动息息相关。

这种情形汉代还颇为流行,《淮南子·精神训》说:“今夫穷鄙之社也,叩盆附瓴,相和而歌,自以为乐矣。

”唐代诗人王建有《神树词》,诗云:我家家西老棠树,须晴即晴雨即雨。

四时八节上杯盘,愿神莫离神处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