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古代的四种纪日方法

文/张衍田(一)十干纪日干支是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创制的两种表示记数次第的符号。干即天干,共十个,依次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即地支,共十二个,依次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使用干支纪时,是中国特有的

古代的四种纪日方法文/张衍田十干纪日干支是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创制的两种表示记数次第的符号。干即天干,共十个,依次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即地支,共十二个,依次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使用干支纪时,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纪时方法。

干支纪时最早是用于纪日,而干支纪日首先是使用十干,而后发展为干支相配。

大约在中国夏代,已经使用十干纪日的方法。

这方面,目前还没有直接的考古资料作为确证。

《尚书·益稷》记载禹回答舜的话说:“娶于涂山,辛壬癸甲。

启呱呱而泣,予弗子,惟荒度土功。

”意思是说,我娶了涂山氏的女儿,辛日结婚,中经壬日、癸日,到甲日我就离开治水去了。

后来,启生下来呱呱啼哭,我也顾不上抚爱他,心思全都用到了治理水土方面。

《益稷》记载的虽是舜、禹时事,但系后人根据传闻而写成的追拟之作,约成文于战国时期,文中用词难免带有成文时代的痕迹。

何况夏禹其人本来就是一个传说人物,将其娶妻时间肯定于十干某日,显系后人附益之说。

所以,《益稷》所记禹时已用十干纪日之事,诚难信为实录。

中国上古时代,有“天有十日”的神话传说。

《山海经·海外东经》:“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

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又《山海经·大荒东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摇O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叶如芥。

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

”这是说,古代有十个太阳,依次轮流出没,每个太阳当值一天,十天轮流一遍。

天上的十个太阳从何而来?《山海经·大荒南经》说,帝俊之妻羲和生十日:“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

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于甘渊。

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据学者考证,帝俊即帝喾,是商人始祖契的父亲。

契与尧舜同时,曾佐禹治水,封于商。

关于十日传说,还见于其他文献记载。

如《庄子·齐物论》记载舜的话说:“昔者十日并出,万物皆照。

”又《淮南子·本经训》:“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庄子》与《淮南子》所记“十日并出”的时间,一云舜前,一云尧时,这与《山海经》所说十日生于尧时的时间正相吻合。

《竹书纪年》也有“天有十日”的记载,而时间系于夏代后期胤甲时期。

据《太平御览》卷四《天部》四引《汲冢书》曰:“胤甲居于河西,夫有妖孽,十日并出。

”又言:“本有十日,迭次而运照无穷。

”《竹书纪年》所记时间虽然比上面三书推后了许多,但仍属夏代。

由此可以推想,“天有十日”的神话传说产生于原始社会的末期到夏代这一时期。

天上太阳的数目怎么是十个呢?“天有十日”的神话传说,反映了上古时期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水平。

人们看到每天太阳东出西入,但是,太阳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又进入什么地方去了?夜间待在何处?是只有一个太阳每天东出西入呢,还是有好多个太阳而每天出来一个呢?这些问题,人们百思不得其解。

当人们对数字的认识进展到十位数的时候,这种认识与对太阳出没的思考相结合,便产生了天有十日轮流出没的神话传说。

人们认识了十位数,创制十干作为记数符号。

天上十个太阳形状一样,行迹相同,人们便用十干作为表示十个太阳出没的序数予以区别。

某个太阳当值之日,就用它的序数称呼它,于是序数也就成为十个太阳的名称,这就是甲日、乙日、丙日、丁日、戊日、己日、庚日、辛日、壬日、癸日。

天上的十日形成地上昼夜晦明变化的十日,用十干记天上十日也就等于记地上十日,这样,十干也就成为记地上十日序数的符号。

《左传》鲁昭公五年记载卜楚丘的话说“日之数十”,晋代杜预注“甲至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