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层累的创世神伏羲

文/张开焱摘要:楚帛书伏羲神系具有层累性特征,楚帛书创世神话产生的时代不会早过战国早期。伏羲是综合了来自北方的楚王室神熊崇拜和南方原住民苗蛮族团葫芦崇拜元素的产物,其产生年代也不会早过战国早期。但在楚帛书创世神话中,先出的夏商周若干大神都成

层累的创世神伏羲文/张开焱上世纪20年代,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提出“层累地形成的中国上古史”命题曾引发了古史研究领域的巨大轰动。这个命题指的是,古籍中上古史人物谱系具有层累特征,越后出者地位越高、时间越靠前,越先出者地位越低、时间越靠后。通俗地讲,即中国史书中上古历史人物谱系应倒着看。

根据这个命题,他发起了对《尚书》以来中国史书关于夏商历史的颠覆性研究,由此形成了以他为中心、影响巨大的疑古学派——古史辨学派。

此命题引发的争议持续至今。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上古传说性历史人物和神话人物有许多交集和重合:从历史学角度看,他们是历史研究的对象;从神话学角度看,他们是神话人物或者具有某些神性。

伏羲正是这样一个受到两个学科交叉关注的人物。

从汉迄今,很多人将他当做真实存在的远古帝王、三皇之首,也有学者认其为上古神话人物。

因此,笔者将顾先生的命题转换为“层累地形成的中国上古神史”,以楚帛书创世神话中伏羲的神系为研究对象进行考察,来验证这一命题是否适用于中国上古神史,同时也为中国上古历史和神史研究提供一个有益的案例。

楚帛书甲篇创世神话基本内容与产生年代1942年,楚帛书出土于长沙楚墓。

经过近80年的研究,学者们关于楚帛书的研究成果已十分丰富。

但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其主要成果集中在文字识读和辩词释义方面。

直到1994年,始有人确认楚帛书甲篇内容是以楚人神祖伏羲和女娲为原始父母与其四子(神)及夏商周多神共同完成创世的神话。

这一认定得到大多数后续研究者的接受。

笔者选择饶宗颐先生《楚帛书新证》一文中楚帛书甲篇原文及其释文为底本,个别文字识读释义吸纳其他学者最近二十多年新成果,今将楚帛书甲篇文字大意翻译如下:话说洪荒远古,(楚人祖神)天熊伏羲从雷泽出生之时,世界只有一片混沌原始大水,懵懵昧昧,无明无别,风雨淤积不畅。

伏羲娶某某氏(缺二字,疑为涂山氏)之子女娲(阴阳上下结合),生了四个神子(四方神)。

他们(在原始大水中)创造了最早的土地,开始区别天地上下,按照阴阳参合的原则化育万物。

他们命令禹和冥湮填洪水,创造和掌管大地。

他们又测量天地,上下腾转(继续创造世界)。

世界初创之时山陵尚不通泰(谓河流山川阻隔,淤滞不畅),他们于是令山川四海接通,阴阳二气调和,使山陵通泰,泷、汩、益、厉诸水(均在湖南,代指天下河流)得以畅流。

当时还没有日月(因此无法制定精准的历法),由四神轮替推步确定四时。

四神的老大叫青囗檊,老二叫朱四檀,老三叫白大橪,老四叫囗墨檊。

千百年后,夋(俊)生日月(世界有了光明)。

但(大约因天不兼覆、日月乱行之故)世界出现灾难,九州大地坼裂,山陵翻侧。

于是四神开始补救,他们(使天空完满地覆盖大地)使天盖顺向旋转,还以五木精华加固天盖,以捍蔽大地(天地得以安宁)。

灾难平息,炎帝命祝融让四神到人间大地,奠定天之三维与地之四极,并告诫民众说:“违逆九天诸神就会出现大灾难,所以绝不可侮篾天神!”此后,夋(俊)才制定和安排日月正常运行的规则。

后来共工氏(根据日月运行规则)推定十干、四季和闰月,制定神圣的历法,天地、神灵、自然皆按秩序运行,不相错乱。

共工此后将制定历法的原则传给相土,相土又将一天分为霄、朝、昼、夕四个时段,使时间更为精准。

神话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从“故(古)大熊雹戏(伏羲)”到“四曰囗墨檊”,叙述世界的初创阶段。

原始父神伏羲娶女娲生四子,率领禹、冥等人在混沌中开始创造世界,天地上下四方四时被初创和确立。

第二部分从“千有百岁”到最后的“又昼又夕”,叙述世界灾难与再造阶段,涉及这个过程的重要神祇有四神、夋、共工、炎帝、祝融、相土等。

显然,楚帛书甲篇神话与很多民族创世神话一样,内容都有世界初创与再造两个阶段。

楚帛书创世神话大约产生于什么时代?此帛书出土于长沙子弹库的一个楚国贵族墓,学者们依据有关信息大体确认,墓的年代应是战国中后期。

在有关先秦的文献史料中,伏羲创世神话首见且仅见于此帛书。

神话产生的时间肯定要比文字记载的时间更早,对于神话产生的具体时间,有学者如董楚平推断为“上古”。

但“古”到什么上限?笔者考证,认为“上古”的上限并不遥远,应多半在战国早中期。

首先,根据水桶理论,一个水桶的最大容积由最短的一块木板高度决定,可以此来推断楚帛书神话形成的时间上限。

逻辑上讲,这个神话只能产生于创世活动中诸神最晚出的神之后。

有关资料显示,伏羲之外,这些神祇中“四神”和炎帝可能出现最晚,大约不会早过战国早期。

伏羲、女娲所生“四子”(四神)模式源自商人四神模式,商以后四神模式一直被不同时代和地域转借。

不同时代和地域,四神所指的具体对象不同。

如《尚书·尧典》四神与楚帛书四神名字各不一样。

楚帛书四神分别叫“青囗檊”“朱四檀”“白大橪”“囗墨檊”,未见于任何先秦典籍,但带有楚人本土神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