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从老子、元始天尊到玉皇大帝

文/田兆元道教创始人张陵的地位本应同佛教的释迦牟尼相同,可两人的命运很不一样。当佛陀在一片婆罗林中涅槃后,凡人的释迦不久便被神化。张陵创五斗米道,在当时就被统治者骂为贼了。《后汉书·刘焉传》:“初,祖父(张)陵,顺帝时客于蜀,学道鹤鸣山中,

从老子、元始天尊到玉皇大帝文/田兆元道教创始人张陵的地位本应同佛教的释迦牟尼相同,可两人的命运很不一样。当佛陀在一片婆罗林中涅槃后,凡人的释迦不久便被神化。张陵创五斗米道,在当时就被统治者骂为贼了。

《后汉书·刘焉传》:“初,祖父(张)陵,顺帝时客于蜀,学道鹤鸣山中,造作符书,以惑百姓。

受其道者辄出五斗米,故谓之‘米贼’。

”早期道教的另一支太平道因发动黄巾起义受到统治者的镇压,五斗米道也受到影响,因为太平道与五斗米道有许多相通处。

《三国志·张鲁传》:“有病自首其过,大都与黄巾相似。

”其注引《典略》说:“五斗米道法略与角同。

”两者道法相似,统治者对其加以防范,那是自然的。

幸赖张陵之孙张鲁割据汉中三十余年,尽力推行其祖之五斗米道,取得了民众的信仰。

后张鲁归顺曹操,五斗米道遂得公开流行。

张陵被道教徒尊为天师,五斗米道也称天师道。

张陵在道教徒中是很受尊崇的,其子孙世世代代继承天师之职。

《汉天师家传》把张陵说成是其母梦天人自北斗魁星降至地,以薇蘅之香授之,感而有孕,遂于光武建武十年甲午正月望日,生于吴地天目山。

《列仙全传》说他七岁通《道德经》,后在北嵩山得丹书,炼就分形散影之功,又受老君之命降妖伏魔,得封人间天师。

这样看,好象天师地位很高,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回事。

张陵那五斗米道本是“米贼”,怎么可能步入神坛?乱臣贼子作教主是不可思议的,这是道教创始人受压抑的根本原因。

据王裳《知新录》说:“宋时有林太守者,送张天师于狱中,奏云:其祖乃汉贼,不宜使子孙袭封。

”朱熹对这林太守的举动大加赞赏,说人人人都尊信天师,而唯独林太守骂他是贼。

说穿了,张陵所创的五斗米道跟统治者的意志不合,并容易煽动起反叛的火焰,朝廷深以为忌,故天师一职乃道教所封,为民间称号,朝廷从来没给他封号,所以,张陵跟道教主神无缘。

以张陵不显的声名想征服众人是困难的,故张陵创五斗米道时首先就把老子抬出来了,老子是五斗米道的神主。

张陵所著《老子想尔注》残卷称,“道”为“一”“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

此刻,道教世界里还没有元始天尊的影子,老子便是道教的第一神。

老子何以能成为道教的主神?这主要是老子著作《道德经》里的一些神秘内容,即关于长生不老的学说,对恍惚迷离的“道”的解释最能体现道教精神。

老子其人在没有成为道教之神时就有些神秘色彩。

《史记》说他百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善修道养身,又传说他好象没死,西出函谷后,“莫知其所终”。

这些事迹为神化老子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但老子大约只是在张陵创五斗米道后一段时间里独受尊崇过,至少,在晋葛洪的《枕中书》里,他的地位就被元始天尊所取代了。

在陶弘景的《真灵位业图》中,老子被排列第四位。

把老子捧为宇宙主宰的神话在陶弘景后还进一步发展过,按说,其地位不应在元始天尊之下,但在道教的“三清”天里,他最多做了个老三,头上压着虚无缥缈的元始天尊和灵宝天尊。

要说,道教也有它的苦衷。

道教从它的诞生之日起,就受着内外压力。

佛教传入中国,气势汹汹想独占神坛风光,而儒家自汉以来,一直成为国家正宗的意识形态主流。

道教一方面要对抗佛教的入侵,同时又要防止儒家的排挤,一时陷入了两难境地。

道教曾左右开弓,一会儿是老子化胡,为释迦牟尼之师,一会儿又是孔子曾向老子求教,老子是孔子的老师,道教徒忙于神话的编造中。

显然,这种两面出击的手法是不明智的。

对于佛教,他们不愿妥协,而对于儒家,他们得作些让步,儒家思想是封建国家的纲绳,道教还实在是惹不起。

道教有自己的弱点,张天师当年还是“米贼”,孔子是圣人,他的理论是统治阶级的理论支柱,说说老子是孔子的老师容易,要当皇帝的信老子而不信孔子就不是件容易事。

再说,道教的神系也是在很大程度上吸收了皇家祀典中的天神、地祗、人鬼中的诸多神灵组成的,而皇家祀典又最为儒家所信服,道教攻击儒家很难理直气壮。

因而,道教放弃了以老子为第一神的企图,这是为了孔子的面子。

事实上,老子没坐上第一把交椅了,还在遭到儒家的猛烈攻击。

唐代李世民为了提高皇族身份,认老子为其祖,于是,老子在唐代又大放异彩。

可是一到宋代,攻击老子的言论便联翩出笼。

宋儒范祖禹说:“唐祖老子,由妖人之言,而谄谀者附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