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女娲补天后,颛顼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

文/郭静云 郭立新摘要:在中国正统历史中,大禹治水传说表现为天下建立第一王朝的伟大背景。因此在后期传说中,禹的身份被加以神化,成为治水神的范型,如在汉代以后的民间信仰和传说纪录中,提及治水之事时,经常会联系到禹神。这一现象或许导致现代学界通

女娲补天后,颛顼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文/郭静云 郭立新大洪水灭世而创世神救世复苏神话之普遍性洪水神话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这一类神话的叙述方式通常是,神发怒降下大洪水惩罚人类,人都被淹死,只留下少量幸存者(一个人、一对兄妹、一家人或数个人)重新开始繁衍人类,成为现今人类的始祖。这种神话的确是多见于不同及未必有关联的文化中,如最闻名的亚伯拉罕诸教《创世记》的大洪水(Genesis Great Flood in Abrahamic religions);此外,吠陀诸教(Vedic religions)中摩蹉(Matsya)预告洪水大患,而毘婆斯婆多‧摩奴(Vivasvat Manu)建造一艘救世船,以救人类和生物的物种,退水后他成为新生人类的祖先。

中国湘西苗族神话中也有大洪水灭世,之后一对兄妹成为人类祖先的传说。

台湾原住民大洪水传说虽有自己的特点,但也符合这种范型:在阿美族、泰雅族的传说中,大洪水淹没了许多部落,一对兄妹幸存,大洪水退去后重新繁衍人类。

西亚和印度文明洪水故事的共同性可能基于文化交流,但是中国湘西苗族和台湾原住民的传说很难受到喜马拉雅山脉以西文化的影响,他们应该与前二者有不同的来源。

这说明,大洪水神话可能是一种人类思考世界灭亡与再生的范型,不同族群都可能会创造这一类范型。

当前学界一般认为这一类神话不是对往古灾变的“回忆”,而与人类灭绝、再生联系在一起,旨在解释宇宙生成与族群的起源;之所以在创世之后,还用一场大洪水使人类再生,则是为着切断文明人与人之初作为“众生”之一的生物,即人与造物之间的跨物种、超自然的联系,将人类与其他造物进行区隔,使人类从中独立出来。

洪水神话的范型确实蕴含着造物者与某一位人或家族的特殊契约,以及新人类的产生,有时候甚至从中可以看出政权与国家社会形成的情况。

如苏美尔洪水后恩基(Enki)神取代恩利尔(Enlil)老神,这意味着以埃里都(Eridu)为中心的神权及前国社会的形成。

不过,完全否定神话中对灾害记忆的看法可能过于武断,毕竟不同地区的人都有经历过洪水的经验,因此部分学者反而认为,创世大洪水故事奠基于实际经验。

但是学者们所提出的历史古洪水现象并不能说明该故事为何具有世界普遍性。

笔者认为,虽然不宜完全否定实际经验的成分,但同时也不宜将这一类故事与具体历史事件做联接,这不过是一种总体经验被神奇化而形成的天地万物毁灭时,种族被救,以使天地万物再生的范型故事。

中国神话中洪水灭世的范型故事中国最有名的洪水传说是大禹治水,其散见《尚书‧尧典》《楚辞‧天问》《诗经》《山海经‧海内经》《庄子‧天下》《国语‧周语》《史记‧夏本纪》等等典籍中。

人们经常将大禹治水传说与《创世记》的大洪水相比较。

但是依笔者浅见,这种比较并不对等。

二十世纪初,詹姆斯‧弗雷泽(James George Frazer)在英国皇家人类学院的演讲,在声称中国和日本虽然拥有庞大历史文献却未见大洪水本土神话时,特别声明他所指的洪水神话是普遍性的洪水,即造成整个或极大部分种族死亡的洪水,而大禹治水并不符合这种范型。

笔者在下文的分析无疑也支持这一论述,大禹治水不是大洪水的范型神话。

不过,在传世的中国神话中,确有另外一种普遍性的洪水神话,这就是天空破裂,雨水如注,女娲补天以救天地和颛民的神话。

这一神话记载留在《楚帛书》、《淮南子》等战国、西汉文献中,因此表现得极为零碎。

玄珠(沈德鸿、茅盾)准确地指出,《淮南子》所载女娲补天传说只是原来大神话留传下来的碎片。

虽然女娲补天神话包含有一些后期的观念,如大水与大火搭配所反映的应该是较晚形成的“两极均衡”宇宙观的理想;但总体来说,女娲补天传说应该可以归类为灭世洪水与救世范型神话,所以,只有将该传说而不是大禹治水故事与《创世记》大洪水范型神话做比较,方才适当,并显明其意义。

《淮南子‧览冥》曰:“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在中国传统宇宙观中,天生水,水属于天的范畴,因此前述神话形象中,天空破裂使天水全漏到地上,已造成大洪水。

女娲神母修补天空,控制天水降雨盈满大地,以救万物(包括人类)。

文献将人类称为“颛民”,高诱注:“颛,善。

”但除此之外,没有文献用“颛民”表达良民的意思。

从故事的内容明显可见,“颛民”是指颛顼始祖之后裔,即楚地古文明之先民。

《淮南子‧天文》有补充说明,大洪水由共工所造成:“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共工破坏天柱,水质的天落于地,因此《淮南子‧兵略》言:“共工为水害,故颛顼诛之。

”安妮‧比瑞尔(Anne Birrell)认为,女娲补天与共工斗颛顼是两个神话,笔者倾向于认为这是同一神话所留下的不同版本及说法。

在此神话中,楚文明创世神母女娲或楚国始祖颛顼先王出来救民,修复天地或打败洪水神共工,水害由此结束。

袁柯先生认为,最早的女娲补天故事中没有共工。

这种想法也许有道理,在经常爆发洪水的长江中游的楚文明神话中,共工也许到较晚时期才被固定为引起洪水的恶神形象。

但同时也不能排除,“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的说法,反而源自更古老绝传的历史神话。

若与两河流域的神话比较,苏美尔信仰中最原始的创世神恩利尔,在时代更晚的两河流域的神话中,却更多表现为有能力造成洪水的灭世者。

而在中国,我们所能看到的女娲救颛顼民的神话记录,都不早于战国、西汉时期,所能看出的共工的神能全都为具有贬义的毁灭作用。

在这些记录中,共工都被视为洪水恶神,这种情况颇似两河流域,其创世神恩利尔在后世被贬为灭世者。

不过,共工原本是否有类似于恩利尔作为创世大神的其他原型神能,已不得而知。

由于在楚人的信仰谱系中,有这样一位洪水恶神共工,故在描述历来的洪水时,楚人均会提到共工。

如《淮南子‧本经》载:“舜之时,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龙门未开,吕梁未发,江、淮通流,四海溟涬,民皆上丘陵,赴树木。

舜乃使禹疏三江五湖,辟伊阙,导廛、涧,平通沟陆,流注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