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史记》中的秦穆公是个什么样的人

《史记》中的秦穆公是个什么样的人1、根据《史记》记载的轶事典故结合司马迁对其评价,我们可知:秦穆公是个以德报怨、心胸宽广、爱才纳贤,非常有智慧的君王。2、人物简介:秦穆公(前682年—前621年),一作秦缪公,嬴姓,赵氏,名任好,秦德公少子

司马迁著史记图片

《史记》中的秦穆公是个什么样的人

1、根据《史记》记载的轶事典故结合司马迁对其评价,我们可知:秦穆公是个以德报怨、心胸宽广、爱才纳贤,非常有智慧的君王。

2、人物简介:秦穆公(前682年—前621年),一作秦缪公,嬴姓,赵氏,名任好,秦德公少子,秦宣公、秦成公之弟,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前659年―前621年在位。在《史记》中被认定为春秋五霸之一,还是缪氏祖宗。

史记 中的相人术,不服不行

3、有关典故:秦晋结好、穆公亡马、羊皮换贤。

4、为政举措:

(1)政治上:广纳贤才

秦穆公在位期间,广纳贤士,大胆任用非本国的人才,开秦国任用客卿制度之先河。在他的感召下,号称“五羖大夫”的百里奚、相马专家伯乐及九方皋纷纷投其门下。由于他在用人方面,始终采取“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的相马之法,因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2)军事上:称霸西戎,与晋相争

兼并西戎二十国,开疆拓土,为四百年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石,秦国在函谷关以西一带称霸,史称“称霸西戎”。

秦穆公企图向东争霸中原,但由于向东的通路为晋所阻,三次挥师东进,却只收获了累累白骨和血的教训。

(3)外交政策上,从长计议,与多个邻国结盟。

秦穆公羊皮求贤,任用能臣称霸西戎,却因死后殉葬人才惹得骂名

在秦国的崛起之路上,秦穆公一定是其中不可无视的一号人物。起初的秦国身处西部边陲,国力弱小,东出的要道被他国遏制,而自身的实力又不足以与之抗衡。秦穆公继位之后,秦国的状况大有改善,秦穆公渴求贤才,为人所称道的就是其羊皮求贤的故事。

秦穆公通过招揽贤才,强大了秦国的实力,征伐西戎,成为西戎的霸主,大改秦国落后的现状。

本来秦穆公为秦国建立如此功绩,应当是秦国史上名副其实的明君。

但秦穆公死后却有177余人为其殉葬,其中不乏为秦国建立不朽功绩的贤臣。从而导致秦国人心离散,发展也趋于滞后。因而秦穆公也因此招致骂名。

秦穆公雕像

秦穆公是春秋五霸之一,虽然秦国落后弱小,但是秦穆公颇有雄才大略,企图一统天下。不过国家的发展离不开能人志士,因而秦穆公便网罗各方谋士为自己所用,百里奚就是其中一位,这就是著名的羊皮求贤的佳话。百里奚是虞国人,但并不得重用。后虞国为晋国所灭,百里奚成了晋国的俘虏。在秦穆公登基之后便想同强大的晋国结成姻亲关系以此壮大自身的实力。晋献公同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秦穆公,并且将百里奚作为随行的奴仆。百里奚不堪受此屈辱,因而逃到了楚国。

百里奚画像

晋国而来的大臣公孙枝向秦穆公举荐百里奚,秦穆公得知之后便想将其纳入麾下。不过楚国并不知道百里奚之名声,如果重金换之,必然会引起楚国的怀疑。所以在公孙枝的建议下,秦穆公派遣使者前往楚国,告知楚王百里奚是犯了过错的奴仆,需要将其押之回秦国受罚,便用五张羊皮换回了百里奚。

而后秦穆公用羊皮换回贤才之举也成为后世君王渴望贤才的典范。

而秦穆公一心寻求百里奚这个贤才并且将其任命为大夫,百里奚也并未让秦穆公失望。因为百里奚对秦穆公的重用之情感恩戴德,因此对秦国的国事也更加鞠躬尽瘁。招纳了百里奚之后,更多的谋士也纷纷向秦穆公靠拢。在百里奚的举荐下,西乞术、白乙丙也都投靠秦穆公。

有了这些贤臣的谋略智慧,弱小的秦国逐渐找到了发展之道,走上了崛起之路。

羊皮求贤

同时根据秦国的国力,百里奚也为秦国制定了一改现状的良策。秦国的实力尚弱,还不能够与东边的晋国以及楚国等强国直面抗衡。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先行壮大自身,向西戎进攻是更佳的选择。秦穆公应允并且按照百里奚的建议将招揽了西戎的能人勇士,摸清了该地的情况之后再制定作战的策略。

秦穆公先后兼并了西戎的十二国,成为函谷关以西一带的霸王。

函谷关

秦穆公选贤举能,为秦国建立功绩,可谓功不可没。但是秦穆公死后却让一众能臣为之陪葬,

其中包括当时在秦国国内享有极高声望的子舆氏三子。而秦国境内具有才干之人也都担心此灾祸终有一天会在自己身上上演,因而也都纷纷逃离秦国,秦人之中也对这样的暴行深感失望。

失去了这些能臣的建言献策,秦国还未完成的强国计划就这样夭折。

再加上秦穆公的继承者并没有较大的作为,秦国也陷入了停滞发展的状态,直到秦孝公即位状况才得到改观。

西戎地理位置(红圈标注)

秦穆公生前渴求贤能之臣以期壮大秦国,他任人唯贤为何死后却要这些贤臣为其殉葬?关于殉葬之事其实也存在争议,一说是由秦穆公钦定。殉葬从商朝起而后在战国时期形成一种制度。因为秦穆公时期,秦国走向强大,秦穆的功绩受到认可,而这一殉葬的规模也更为壮大,殉葬的人员也是当时秦国之中具有较重分量之臣才得以配得上秦穆公的贡献。但是也有另一种说法,认为殉葬并不是秦穆公的本意,他如此爱惜人才,而且有着称霸中原之心,并不会让得之不易的人才为其殉葬,而使秦国再次陷入危机之中。甚至也有说法认为在这些殉葬之人中,不少都是自愿随秦穆公而去的。

殉葬

现今关于秦穆公选定一众能人为之殉葬是不是出于本意,已经无从证实。不过在今天看来,用活人殉葬无疑是残酷的,也是不利于后世发展的。但秦穆公为秦国所建立的功业也不能因此被抹杀,因为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下,对待同一事件的看法和受社会环境影响的程度都是不同的。

参考文献

《史记》

交什么样的朋友 做什么样的人 史记中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