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道士带着尼姑私奔

道士带着尼姑私奔

唐朝贞观年间,偏远的山区里,有三座相连的高峰,左边的山顶上有一座道观,右边的山峰上有一座尼姑庵。中间的山峰比较矮,站在左右两座山峰上,能相互看见。道观的道士们,站在道观前,能影影绰绰地看见尼姑庵前的尼姑,反之亦然。
据传,几百年前,有一对青梅竹马的情侣,因为男方家里贫穷,富裕的女方家里拒绝把女儿嫁给他,另许了一门亲。男方愤然出家当了道士,在一帮有缘人的资助下,在山顶上建了一座道观。女子发誓不嫁他人,以死相逼,父母只好依了她。人到中年的时候,女子在山顶上自费建了一座尼姑庵。
两人经常站在山顶上相互对望,虽然影影绰绰看不清晰,但是彼此的情义能在空气里传播。碍于清规戒律,他们不敢逾越雷池半步,只好把情意连同遗憾,深埋在心底里。

话说最近道观里来了一个小道士,俗姓贾,道号玄心,因为父母双双死于战乱里,被舅舅送到山上当了道士。刚开始,他还对道教充满好奇,时间一长,便觉得无聊,于是经常到山脚下小溪里玩耍。
这一天,贾玄心又偷跑出来,到小溪边散步,忽然看见树林里人影一闪,似乎是在躲避。他走过去一看,居然是一个小尼姑,正局促不安地低着头,躲在一棵小树边。
原来,小尼姑俗姓甄,法号清隐。她的父母也是双双死于战难里,跟着大伯过日子。但是大妈是一个心胸狭窄之人,经常指桑骂槐,大伯迫于无奈,只好含泪把甄清隐送到山上当了尼姑。
甄清隐并不是真心想当尼姑,她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心里向往着外面的世界。因此,她也经常下山在小溪边散心。平常她都是在上游,想不到今天往下游多走了几百步,竟然撞见了一个小道士,吓得她赶紧躲在树后。
贾玄心上前打招呼,两人都是年少之人,很快就相谈甚欢。也不知道在一起谈了多长时间,贾玄心看见日影西斜,匆匆告别而去。临走时,两人相约,三天后再来小溪边谈心。

这以后,两人隔三差五地来到小溪边谈心,时间一长,两人彼此心里有了情意,但是,碍于两人都是出家人,都不敢开口表明心迹。
就这样过了三年多,贾玄心十八岁了,甄清隐也年满十六了,正是情窦大开的青春时期。这一天,两人在溪边散步,忽然看见一对鸳鸯戏水,彼此触景生情。贾玄心到底是一个男人,终于鼓足勇气表明了心迹。
甄清隐不无忧愁地说:“哥哥,我俩都是出家人,是无法在一起的。”贾玄心就说:“妹妹,我们都要求还俗,这样就可以婚配了。”甄清隐点点头,相约五天后再来小溪边相会。
回到道观里,贾玄心对主持道长讲了想还俗的想法,主持道长起疑,不住地追问,贾玄心只好讲了和小尼姑甄清隐相恋的事情。道长大怒,唤来道士们,将贾玄心打了二十棍,告诫他赶快断了俗念,不然的话,违背了清规戒律,就将他锁在山洞里。
一转眼,到了第五天,贾玄心下山,询问甄清隐。原来甄清隐也被师太责骂了,打了二十棍子。两人相对叹息,最后心一横,决定一起私奔。临走时,两人相约十天后,午时在小溪边相会,一起去千里之外生活。

到了相约之期,贾玄心一直到二更天才下山,来到小溪边,却哪里有甄清隐的影子呢?难道因为他延迟了下山,甄清隐已经回去了?他在小溪边不断地徘徊,默默地流着泪。
到了子夜时分,甄清隐匆匆忙忙地赶了过来,原来她被师太关了起来,半夜里才偷跑下山。两人相拥而泣,然后手牵着手走了。
一路上餐风露宿,一个多月后,两人来到了千里之外的深山里,搭建了几间茅草屋,隐居了起来。他们开垦荒地,蓄养家禽,小日子倒也过得惬意。后来,他们生下了一儿一女,一家人过着安逸的生活。
一转眼,十年过去。这一天,贾玄心忽然心血来潮,想回道观里探望师父,就对甄清隐讲了想法。甄清隐也很思念师父,就同意了。过了一段时间,两人雇了一辆马车,带着一双儿女,回到了山脚下。他们把儿女留在山脚下,委托马夫照管,各自回了道观和尼姑庵。
贾玄心回到道观里,道士们吓得惊慌四散。他的师父道行深,发现他是鬼魂,就说道:“你不是以死殉情了吗?你为何还在世间游荡呢?”贾玄心猛地醒悟过来,化成一阵白烟消失了。
原来,贾玄心当初挽着一个包袱下山时,被师兄弟们发现,将他捉住关了起来。眼看月亮升起,绝望之下,他一头撞死在墙壁上,魂魄飘飘荡荡地下了山。

甄清隐也是同样的遭遇,回到尼姑庵里,吓坏了师姐们。她喜笑颜开地讲了她的情况,师父冷不丁地说:“你不是以死殉情了吗?尸骨埋在后山,为何又回来了呢?”甄清隐猛然醒悟了过来,当初她做事不周,挽着包袱下山时,被师姐们发现,将她捉起来关在房间里。到了半夜里,甄清隐趁人不备,一头撞死在门上。
片刻后,甄清隐也化作一阵白烟消失了。
师父叹息一声说:“她刚才不是说还有一对儿女在山下吗?我们去看看吧。”于是带着众人下山,果然看见了一对儿女坐在马车上。师父令人把儿子送到了道观里当了道士,女儿便被她带回尼姑庵里当了尼姑。
这正是,情到浓时人自醉,爱到深处不后悔。生活里有了爱情才变得多姿多彩,失去了爱情的生活,无疑是一潭死水。这或许就是,人们愿意以死殉情的原因吧!本故事采用了荒诞的笔法,在于借事喻理,劝喻世人,与封建迷信无关。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