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南明王朝是怎样一步步走向灭亡的

如果把“大顺政权”的发展历程看作是一家上市企业的成长史,那它就好比是诞生于(当今社会)上个世纪末的一家小作坊,在当时,一位名叫“李自成”的乡下人凭借着一股不畏困难、不怕吃苦、“横竖都是个死”的精神和闯劲,成功创办了一家名叫“大顺”的小型公司

如果把“大顺政权”的发展历程看作是一家上市企业的成长史,那它就好比是诞生于(当今社会)上个世纪末的一家小作坊,在当时,一位名叫“李自成”的乡下人凭借着一股不畏困难、不怕吃苦、“横竖都是个死”的精神和闯劲,成功创办了一家名叫“大顺”的小型公司。与现在不同,上世纪后期下海经商对于大部分人来讲还是一个新鲜词儿,更何况“李自成”还是个土生土长的乡下小赤佬。

得益于当时国内的大环境和领域的空缺,由山沟沟里走出来的“李自成”倚靠着一腔热血逐渐将“大顺公司”创办得顺风顺水,在这个过程中,他吞并了不计其数的小同行,实力愈发强大,最终成功将公司上市。从此以后,“大顺”也就成为了一家名副其实的上市企业,而作为这家企业的头号人物,“李自成”的身份也就顺其自然地由一位乡野村夫转变为了上市企业董事长。好景不长,“大顺”上市之后由于种种原因导致董事长“李自成”突然驾鹤西去,俗话说得好:屋漏偏逢连夜雨,董事长的离去让某些外企看到了机会,并借此良机扩大投资大力抢占了“大顺公司”的市场份额。除此以外,由于“李自成”的死属于突发行为,而且其生前又未培养出一位能够堪当大任的继承人,导致自“李自成”死后,“大顺公司”瞬间解体。

参考图1

解体后的“大顺公司”为了能够生存并重新夺回市场份额,便找到了先前在该领域内号称龙头企业的“南明公司”,试图通过二者的强强联手击败外企。但令人遗憾的是,尽管“大顺”和“南明”两家公司通过某种途径成功联手,依然没能打败实力雄厚的外企……

看到这里相信读者朋友们或多或少都察觉到了一点猫腻,不错,以上所述的“大顺公司”便是明末清初时期以李自成为首的“大顺政权”;“南明公司”便是大明王朝的延续,即“南明政权”;外企则是清廷势力。接下来在该篇文章当中,笔者就以“大顺公司”联合“南明公司”为重心,谈一谈发生在这一阶段的故事,以及深度探究一番关于“大顺公司”联合“南明公司”对抗外企失败的原因。

公元1644年11月形势

南明政权的无能,给大顺军余部创造了相互“抱团取暖”的政治条件

在文章前面也讲到过,李自成在创建大顺政权的过程中是兼并了许许多多的小势力的,也恰恰是这些势力的相互配合,大顺军才得以由一群“乌合之众”逐步过渡为“百万雄师”,才能够一举推翻大明王朝。然而,自李自成死后,编制混乱的大顺军中潜在的弱点也就一一暴露出来了,虽然余部兵力尚有20余万,但群龙无首,四分五裂,内部之间也不乏有摩擦和碰撞。值此之际,追击李自成的八旗劲旅主力阿济格已率军北归领赏,而坐镇武昌的清朝八省总督佟养和手中既没有一举歼灭大顺军余部的兵力,一时间又无法满足大顺军余部拒绝剃发的要求;另一方面,隆武政权驻守于湖南的湖广总督何腾蛟和巡抚堵允锡也自知兵力有限,单凭手中那几支张扬跋扈的杂牌军阀想要和大顺军抗衡俨然是天方夜谭,因此,对他来说借助大顺军的势力去抗衡清廷不失为一个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李自成电视剧照

实际上联合大顺军,并不是何腾蛟的本意

顺治二年六月,大顺军余部相继进入湖南的岳州、浏阳、平江一带,在此之前,由于遭受过清军的打击导致部队涣散,一时无法实行对清作战,因此这一阶段的大顺军基本上处于一边向清廷势力卑词请降,一边又积极与隆武政权寻求合作的状态。起初,隆武湖广总督何腾蛟对大顺军还存在着一丝敌意,但这一丝敌意随着隆武长沙知府周二南(在镇压大顺军过程中)的阵亡也被迫消失了。说白了,在当时联合大顺军成为了何腾蛟的唯一一条出路,也是隆武政权的唯一一条出路,就这样,双方经过谈判磋商,何腾蛟以“合营”的方式换取了大顺军余部奉南明为正朔,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二者联合。

南明隆武帝

联明但不“联心”

毫无疑问,大顺军余部能够联明抗清必然会使虚弱的南明重获生机,客观地讲,大顺军是整个抗清队伍里边一支不可小觑的中坚力量,因此,大顺军的联明之举从某种程度上推动了隆武政权时期反清复明运动的第一次高潮。正如史料《遵攘略》所记载:

隆武此举,诚是鼓励人心,故能使英贤效命,至今保有沅湘,犹留中朝半壁者,卒赖其力也夫!

与其他合作性质不同的是,大顺军此番联明实际上并没有做到真正的效忠于朝廷,多数大顺军部队在联明之后仍然不同程度地保持了各自的独立地位,换言之,对于南明统治者而言,大顺军与朝廷本身所掌握的杂牌军阀其本质其实都差不多,差的只是战斗力的大小而已。因此,联名之后的大顺军余部仍然保持着四分五裂的状态,各部相互之间关系也十分的复杂,当时的大顺军余部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其一,忠贞营。忠贞营属于大顺军余部之中最大的一股势力,其主要***为李过(李自成的侄子)、高一功(李自成妻弟)等,其部兵力乃原驻守于陕北的大顺军后营。联明之初,大顺军右营、左营和前营中诸如袁宗第、刘芳亮、刘汝魁等原大顺军高级将领基本都与忠贞营合兵一处,使忠贞营暂短时间内形成了一支具有统一指挥系统的势力,但令人遗憾的是,不久这支部队又进行了解体。

其二,忠武营。确切的说,忠武营乃四支部队,分别为马进忠部、张光翠部、牛万才部和王进才部。在这其中,数马进忠最为骁勇,此人乃农民起义前期重要的首领之一,其余三人则都属于李自成起义过程中兼并的一些小势力首领。

其三,原大顺军右营。如前所述,这支部队曾与忠贞营合兵一处,而后袁宗第、刘体纯等人又率部脱离忠贞营另谋出路,因此,不难推出该部与忠贞营或多或少存在着些许矛盾,不然也不会率部出走。

其四,郝摇旗部。四大势力中最数郝摇旗的出身最卑微,其本人在起义初期乃军中的一名旗手,而后在李自成溃退的过程中趁机获取了一部分兵力,由一名不知名的下级军官成为了一营之主。此举让其余营部的将领颇为不满,因此,从某种角度上讲,郝摇旗部与其余三部之间的关系都不如意。

纵观全局,以上所述的四大势力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四条心,而另一方面,懦弱的南明政权又无法震慑得住这四大势力,因此,在对明作战时,这四大势力始终各自为战,美其名曰“联明抗清”,但实际上却各自心怀鬼胎。严格意义上讲,南明统治者手中没有能拿得出手的筹码,想要联合大顺军一同抗击清廷是不现实的,也注定着是要失败的。

结语:

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在明清过渡的过程中尽管存在着少部分真心复明的人物或势力,但显然单凭这些势力是难以撬动实力强大的清廷。

明朝京师顺天府被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攻陷后,明朝宗室先后在南方成立朝廷,沿用?大明?国号。 但是,由于清兵入关之初宣称?天下取自于贼,而非明?,并且,在其立足未稳之时便着急诏修《明史》,目的是显而易见的:以此宣告明朝已亡,不再承认南明朝廷的合法性。以至于,清朝官方即在南明君臣称呼上,都加了?伪?字加以区别?前明?,比如:?伪永历?、?伪晋王? 等。

直到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官方开始把这段历史改称为?南明?或?后明?。

但是,提起南明的灭亡,很多人都很困惑,南宋能撑个150年,可是,南明怎么20年就没了?因此,就有人从继承人、民心、军队实力及经济进行了分析。

首先,就是继承人。

崇祯当年预感北京是守不住的,就先让他的三个儿子出城,往南边逃了。但是,在李自成进攻北京之时,还有一路人马去了山东,等于掐断了南下的路线。

所以,这三个正统的皇子,就自然落入了李自成的手中。然而,关于这三人究竟死于谁的手中,一直都有争议。但可以肯定的是,崇祯当年期待他的儿子能再重振明朝的想法注定是没有结果的。都知道,在封建王朝中,血统的事情是容不得半点马虎的,既然崇祯这一支没人了就得找关系近的。

于是,就筛选出了两个人:福王朱由崧和潞王朱常淓,各有忠粉。后来,前者胜出,建立了南明的弘光政权。

其实,大家不要以为这只是简单的皇位争夺。

要知道,明朝的藩王是不能出镇、不能领兵、不能议政的。而突然来了这么一个机会,只要有点野心的人,都会去抢。

再者,身边的那些臣子们,谁不愿意做个?功臣?呢?

于是,这边的王爷突然成了皇帝,那边的其他王爷心里自然不痛快,就想整点事。但是,如果大伙不能齐心,那么,后面事情就难办了。

并且,这些从来不参与政事的皇帝能?驭国?呢?

当时,南京城破,朱由崧跑路,后被抓。朱常淓直接打开杭州城门,欢迎满清。也就是后来的隆武政权,依靠手下的几员将领,抵抗了一阵。

再者,至于民心方面,起义军闹的那么大,可见,大家早对这个王朝早没有了耐心。

至于战斗力,更是没法比较,南宋可以列举一串英雄名单,可是,南明又有几个人呢?

再看经济,明朝经济南北差异分化明显,而满清一定要占领南方,才足以支撑其经济运转。

其实,同样是大敌压境,但当时的明朝其根基已经腐败了。即使崇祯的儿子做了皇帝,那些臣子们,该降的还会降,该跑的也不会留在原地。

回过头来再看看北京城沦陷的场景,有多少人愿意?玩命?呢?

答案是:没有。

所以,继承人不是核心问题。

关键的是,底层百姓觉得王朝无望,上层官僚看不到方向,人心都散了。可见,在封建社会,皇帝起到的就是一个?聚合力?的作用,做得好,大家会围着你,做得烂,大家会选择逃跑。

那么,李自成为何能一度聚集百万之众呢?

原因就在于,大家感觉跟着他有希望,而这正是明朝当时最大的危机。可能,有人会反驳,为何当时不合力驱赶满清,反倒之后举旗反抗呢?难道***是靠嘴巴说说,就可以上位的?其实,以前不像现在,要什么施政纲领,以前都是真干。试想,哪位开国皇帝,自己没上过战场,没杀过人?

因此,只有身为表率,你才能证明自己可以驾驭这个位置。可当时,还有谁有这个能力呢?要知道,大家不会去拥护一个无能的君主。既然没有这个可以产生?聚合?效应的人物出现,那么,自然就无法形成强大的战斗力量。

就算李自成可以拿下北京,但他注定还是守不住。因为,皇帝不是谁都可以当的,尤其是开国皇帝,需要极其高超的领导才能。

这里,我们再来看南宋,虽然,当时的南宋没有什么大规模的军事力量,但是,大家对于皇室还是拥护的。所以,在抗金军事中,一度能形成极大的?合力?,这就是真正打败敌人的力量。

因为,大家都知道他们?为谁而战?。

当然,经济绝对制约着战斗力。

满清南下,并非经济驱使,而是南明政权自己的妥协让对方看到了希望。当时,李自成退回陕西一带,而南明弘光政权不联合地方势力乘势收复失地,反倒和满清联手要杀尽李自成的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