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哥哥在内地年收租20亿

香港这片寸土寸金的土地,一直都有着许多富豪,闻名的就有以房地产发家的郭得胜、李兆基、李嘉诚、郑裕彤这“香港四大家族”。 一般来说,富豪们的江山到一定规模时,他们的兄弟、儿子、侄子乃至孙子,都会进入家族企业帮忙打理公司,以巩固家族帝国。但

香港这片寸土寸金的土地,一直都有着许多富豪,闻名的就有以房地产发家的郭得胜、李兆基、李嘉诚、郑裕彤这“香港四大家族”。

一般来说,富豪们的江山到一定规模时,他们的兄弟、儿子、侄子乃至孙子,都会进入家族企业帮忙打理公司,以巩固家族帝国。

但位列2020年福布斯杂志公布之香港富豪榜第一位的李兆基,其弟弟李兆楠却不喜商界,甘愿留在佛山顺德老家做一个普通人。

李兆麟、李兆基、李兆楠三兄弟出生于佛山顺德大良镇一个较为殷实的家庭。

所以,小的时候,三兄弟或多或少都接受过一定的教育,读过四书五经, 生活上也不愁吃穿,算是能过上安稳的日子

在大哥李兆麟之前,父亲李介甫还有两个儿子,都在小的时候就夭折了,但家里人还是按照辈分,叫李兆麟老三,李兆基老四,李兆楠老五。

所以,李兆基成为名震香港的大富豪之后,人们都叫他“四叔”,李兆麟则是“三叔”。

李家在顺德当地拥有天宝荣金铺和永生银号两间门店,以黄金和外汇生意为主, 李兆麟和李兆基兄弟两人从小就跟在父亲身边,看着店里的人如何打理生意,学习怎样鉴别黄金白银。

两人也天资聪慧,学得了一手生意经。后来,日寇全面侵华,李兆麟跟着叔父到湛江去读书,李兆基则继续跟着父亲打理店铺的生意。

金银铺里打金器、银器的师傅总会在干活的时候偷一点儿材料,李家的铺子里也有这种情况, 但李介甫碍于师傅们的技艺,却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年纪还小的李兆基发现这种情况,却觉得从长久考虑,不能听之任之。思来想去,他觉得求人不如求己,于是自己摸索铸金的技术。

12岁时,李兆基就已经熟练掌握了看金、化金、熔金的核心技术以及相关知识,鉴别黄金的本领也为人称道。

后来,李兆基又在偶然间摸索出了使旧纸币变新的方法,为店铺赚得不少利润。

李兆基才十几岁,父亲就把店铺都交给他打理,而他也把家里的事业打理得井井有条。 然而,日本战败后,货币极速贬值,尽管李兆基很能干,也抵不过金铺的生意江河日下。

1948年,李介甫希望儿子到更大的地方去发展,不要局限于家中这一亩三分田。

那时,大哥李兆麟因为种种原因也停学回到广州,在当地的金银业内供职,一开始吃了许多苦,但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勤奋,渐渐升任经理。

李兆麟和弟弟李兆基一样,他们的目光都不局限于眼前,而是在更大更远的地方,听到父亲的想法后,他们早已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想要到繁华之地去大展宏图。

李介甫于是分别给了李兆麟和李兆基一千块钱,让他们到澳门和香港去发展。 兄弟俩就此告别长大的故乡,背起行囊,开始他们的打拼之路。

李兆基初到香港时,在几间银铺挂单,从事买卖外汇和黄金的老本行生意,大赚了一笔。后来,李兆基涉足房地产,成立公司,他的准则就是每件事情无论大小,都必须要亲自过目。

凭借深远的目光和在商战中过硬的手段,李兆基打下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随后投资大陆的酒店项目,进行多元化发展,其产业领域包含煤气、基金等,一举跃入了香港十大富豪榜。

经过多年的发展,李兆基已成为香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晚年时身价高达两千多亿 ,风头甚至要超过首富李嘉诚。

早在1996年,李兆基的财富值便在全球富豪榜中位列第四, 是华人富豪在全球财富榜的最高排名, 至今没有华人能打破这项记录。

李兆基的哥哥李兆麟同样是一个风云人物。当年,弟弟带着一千块钱只身前往香港,他则只身前往澳门。

在澳门,他依旧从事自己擅长的金银业, 有了几年的积累之后,他决定前往香港发展。

初到香港的李兆麟,做过进口贸易、塑胶树胶制品等生意,但都不太理想,尔后,他便和弟弟一样,投身房地产,成立地产公司。

当年,香港的经济逐步发展,对房屋的需求日益增大, 房地产是一个潜力十足的发展领域, 李兆麟脚踏实地,让公司稳步发展,很快就赚得第一桶金。

七十年代时,李兆麟成立的“兆安地产有限公司”成为上市公司,到了八十年代,他的公司业务扩大到了上海、广州、佛山等地。

李兆麟的财富虽然没有弟弟李兆基多,但他在香港有上百间铺子收租,一年的租金就高达几个亿, 被人称作“铺王” ,再加上地产公司的收入,他也是香港富甲一方的百亿富豪。

成为富豪的李兆麟, 致力于为家乡的发展做贡献, 给顺德捐献医院、教学楼等,是乐于奉献的慈善家。

两位哥哥在外出打拼之后,皆取得不小的成就,成为闻名的大富豪, 相比之下,弟弟李兆楠的人生则截然不同。

上世纪四十年代,当李兆麟、李兆基两个哥哥远离家乡时,父亲也询问过李兆楠的意见, 但他选择留在老家,帮忙打理家中的铺子,照顾父母,并完成自己的学业。

李兆楠性子一向温存,并不像哥哥们那样有冲劲,对做生意也没有那么感兴趣, 不喜欢名利场上的那些纷争,只喜欢安稳的生活。

别人会问他,为什么不跟着两个哥哥一起到外面去做生意,他总会说: “我走了,谁在家照顾父母?” 事实也确是如此。

身在老家照顾父母的李兆楠就好像是哥哥们的后盾一样,让他们得以放心远行。

家中两间铺子生意的重担就落到了李兆楠身上,父亲李介甫也手把手教李兆楠做生意,但李兆楠对生意是一点兴趣都没有,他也不是做生意的料,多多少少没有那种能独当一面的气魄。

所以,李兆楠在家里的铺子干活时,不像是掌柜,更像是一个言听计从的伙计。

李介甫知道小儿子是一个没有那么多闯劲的人,但他也希望儿子能继承自己的生意,能发扬光大那自然最好。可惜,他也知道,李兆楠对此毫无兴趣,于是也就随他去了。

时代砸下许多沙子时,谁也无力抵挡。随着国内战事告急,各处形势动荡, 李家铺子的金银货币生意越来越不好做,逐渐萧条

李介甫夫妇年纪也大了,无法在乱世中力挽狂澜,只能退步,在损失更大之前关掉家中的铺子。

李兆楠一下子仿佛“失了业”,但他并没有什么怨恨,毕竟他对生意上的事一向不上心。 为了维持生计,他选择进入工厂打工,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

从衣食无忧的商人之子到平平无奇的打工仔,这样的落差大概会使很多人觉得心里难受。

但李兆楠却没觉得这样有什么难过, 从工厂到家两点一线的生活虽然平淡,但是安稳,每月的工资虽然只能维持温饱,但是这也就够了, 李兆楠从来都不是爱财之人。

到了能够成家的年纪时,李兆楠便同在工厂里认识的一个女孩结了婚,两人办了简单的酒席。

至于新婚的房子,则是李兆楠自己拿出积蓄,再加上父母的资助,东拼西凑买的一个六十平方米的小房子。

结婚后,李兆楠和妻子很快便生下几个孩子,夫妇俩过着在工厂上班、回家后则照顾小孩的柴米油盐的生活,就和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一样。

而此时远在香港的李兆基和李兆麟,则在他们的商业帝国里大展拳脚。

两位哥哥是远近闻名的大富豪,自然忘不了感情甚好的亲弟弟,李兆麟和李兆基多次邀请李兆楠到香港,和他们一起管理公司,或是全家一起搬到香港,跟他们一起住豪宅,但每次都被李兆楠婉拒了。

李兆楠觉得,在香港这样快节奏的繁华都市里很不适应,自己也不懂任何生意场上的事情,对他来说,守在老家过平淡一点的生活,没什么不好。

哥哥们知道弟弟不喜欢名利纷争后,也就不勉强弟弟了。李兆基帮弟弟在顺德找了一份商场工作人员的工作,让他不用每天都在工厂干那些又苦又累的活儿。

李兆楠便守着这样一份工作,直到退休。同事们有时候会打趣李兆楠说:“李叔,你和四叔(李兆基)名字像兄弟噢!”李兆楠每次也只是笑笑不说话。

同事们不知道,李兆楠和李兆基真的是亲兄弟。

李兆基一向喜欢孩子,儿媳徐子淇在八年内为李家生下了四个孩子,凑成了两个“好”字,并表示可能还会再生第五胎,深得公公李兆基喜欢,为其买下豪宅和豪车,还直接给了十亿元的巨款,可谓是“重重有赏,绝不手软”。

对于李兆楠的儿孙,李兆基也是帮衬许多,资助他们到国外去留学。

尽管身份天差地别,李兆楠从未离开家乡顺德,兄弟几个各有发展,但兄弟几个人的感情一直不错,空闲时都会一直喝茶。

李兆楠和李兆基看到报纸后,并不觉得生气,只觉得有一点哭笑不得。

回到顺德的李兆楠仍住在小房子里,没有豪宅,没有豪车,也没有保姆。他觉得,晚年儿孙满堂,兄弟和睦,家庭和谐,就是最好的生活了。

实际上,李兆楠是不为人知的“隐形富豪”。 早在1993年,李兆基就出资以他和弟媳的名义成立了广州恒德贸易发展有限公司,并入股了平安保险。

也就是说,李兆楠本人持有平安保险2.72%的股份,大约是两亿股。

一开始,内地的保险业还未发展起来,外资要进入中国保险市场,审批的程序也十分复杂。

但是,在那个时候,李兆基就看到了保险市场的发展潜力,有计划要进军保险业,足见其目光之远大。

李兆楠行事低调,对于这家公司,他不过是挂一个名, 因为要在内地发展保险业,还是要内地人办事比较方便, “香港人投资要好多手续”。

尽管如此,由于平安保险近十几年来发展迅速,上市之后,市值更是节节攀升,李兆楠手中的财富有了爆炸式的增长, 身价高峰期时曾高达两百亿人民币,在胡润富豪榜上排名第34位,李兆楠被外界形容为“神秘低调的富豪”。

时至今日,李兆楠手中的财富依旧很可观。

李兆基当时出资以弟弟的名义开办公司,一方面是为了手续可以便利一些, 另一方面也是为弟弟的以后考虑,让弟弟不用工作也不会坐吃山空。

普通人要是一下子有了两百亿的财富,兴许早就肆无忌惮地挥霍了, 但李兆楠二十多年来并没有动过这笔钱, 一直过着朴素清贫的生活。

退休之后,李兆楠的生活更是简单,空闲时就是在公园和伙伴们下棋,在家便是喝茶、养花,每天早上都会提着篮子到菜市场去买菜,安闲自在。

李兆楠有孩子在加拿大定居,曾把父母接到加拿大,但两夫妇不会讲英文,觉得在国外生活跟坐牢没什么分别,很没意思,于是没过多久就还是回到老家生活。

李兆楠在去世前,把李兆基给他的价值两百亿的股份都还给了哥哥,并没有传给子女,这也是属于他的骨气。

2020年1月25日,李兆麟也在香港逝世,享年98岁,这对儿孙满堂,赚得百亿财富的他来说,人生倒也没多少遗憾了。

李兆基则退居二线,不再直接掌管企业,把公司都交给儿子打理,自己享受天伦之乐。

每种人生的样子都不一样,人各有志,我们往往很难说得清楚,什么样的人生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可平淡也好,繁华也罢,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就是分外精彩的。

凤凰网,2020年2月13日《香港首富李兆基98岁兄长李兆麟葬礼低调简约,一门三杰皆百亿富豪》

人生有起有伏很正常,都说钱财乃身外之物,亲情与爱是每个人心中无法割舍的 。但有时候面对生活的转折,很多人都会为了自己的利益,选择逆光而行。贫困的环境能够激发一个人的斗志与潜力,所以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真的是一个人生哲理。

当一个人贫困时,身旁的亲朋好友都会与你保持一定的距离,但只要有了一定的财富,众人就会纷纷朝你涌来。 这是一种 社会 大趋势,利益关系已经远超于人类真实的 情感 ,这不是自私而是时代的改变。

兰世立是前湖北首富,他在39岁的年纪就已经达到身家20亿, 有谁能够想到,这么庞大的财富,都是他靠着双手一点一点积攒起来的。可当亲大哥向他借10万元时,他却毫不思索的一口回绝了。

兰世立1960年出生在湖北 ,他的家庭环境可以用贫困来形容。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一双靠务农为生的父母,这就注定了他们的生活环境会比较恶劣。兰世立家中有5个孩子,他是最小的那一个。

由于年纪较小,所以从小他就受到了姐姐与哥哥的很多照拂,这让他少吃了许多的苦。 因为经历过饥饿与生活的困境,所以兰世立立志,长大后要成为一名商人,赚很多的钱 ,让一家人吃饱穿暖。

兰世立在上学之后,成绩一直都很优秀,他知道想要走出山村,拥有更加广阔的未来,知识便是他唯一的途径。学习时他十分的刻苦,每天都会按时完成学业, 并且还会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

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能够捡拾一些废品,挖一些可食用的野菜, 这都能够为家庭带来微薄的收益 。兰世立每天放学或者放假时,都会和几位小伙伴一起,用这样的方式赚取零花钱。

一晃26年过去了,兰世立通过自己的努力被保送到武汉大学 ,这样的一次机遇成为了他人生重要的转折点。在学校中他学到了更多的文化知识,这不仅让他开拓了眼界,而且对自己的能力更加的有信心了。

毕业之后的兰世立进入到了机关单位,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公务员。 在当时的年代之下,兰世立的工作可谓是铁饭碗,这让很多人都十分的羡慕,家人也因为儿子的优秀感到自豪。他们一家人的生活,也就此有所改善。

很多父母不希望孩子能够大富大贵, 只求能够平安踏实 过完一生 ,兰世立的父母也是如此。他们看到儿子能够有如此的成就,内心十分的欣慰。可兰世立却深知自己心中所想,这种安稳的生活并不是他想要的。

工作了一年之后,他不顾身边人的强烈反对,毅然决然 辞去了工作,开始尝试着自主创业。 他的这一选择让家人特别的失望,但兰世立有自己的想法。创业是需要资本的,刚开始时起步十分的艰难。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兰世立曾想向大哥借钱,可之前兄弟之间就存在一些矛盾,这次他的创业又与家人的想法相悖。 大哥害怕自己的投资会打水漂,于是果断 拒绝了弟弟的请求,这就让兄弟之间的芥蒂更深了

之后的兰世立并没有被打倒, 1991年他创办了东兴电子有限公司。凭借着独到的眼光和对于市场的考察,他靠着倒卖电脑,赚取了人生的第1桶金。 当时电脑是新兴产业,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兰世立的个人资产就已经上千万了。

这样的成就在很多人看来已经够大了,可兰世立却并没有就此止步。 1992年,他萌生了发展餐饮行业的想法,说干就干,这是她的一贯作风。在 专业的团队进行过商议之后,东宫酒楼的建设方案初步完成。

酒店在建设完之后,由于内部装修富丽堂皇,而且菜品价格相对便宜,这让生意特别的火爆。 有了两项事业上的成功之后,他又开始发展 旅游 业 。大家的生活条件提升了,外出 旅游 成为了很多人的日常。

之后的兰世立因为有雄厚资金的支持,他收购了许多的旅行社,这种强强联合产生了强大的蝴蝶效应,让兰世立的资产金额不断上升。 直到2005年,凭借在商界较好的口碑和资产支撑,兰世立获得了中国民航总局的批准,开始发展自己的航空事业。

这时兰世立的资产已经高达20亿,甚至还登上了全球福布斯排行榜。他的大哥在这时由于生活所迫,想要向他借10万元。但却被他拒绝了 ,很多人都觉得他太过于心狠,但其实却有着不为人知的原因。

兰世立是一个很重亲情的人,在有了资产之后,很多亲戚都曾向他寻求过金钱上的帮助, 他也毫不吝啬 将钱借给了对方。但他有要求这钱他是借的以后要还,但随着资产的壮大,很多亲戚所借的钱款也就不了了之,这让兰世立有些寒心。

他并不是在乎这些钱,而是想要激励对方去拼搏,用自己的双手赚取钱财,不劳而获并不可取。因为此事很多亲朋好友,都觉得兰世立太过于小气,而他自己也不想做过多的解释, 当亲人真的需要帮助时,他会毫无条件的给予钱财上的帮助,但如果是以借为借口,他全都拒绝。

2009年,一场经济危机的到来,让兰世立的事业遭到了打击,他个人也因为偷税的原因被捕入狱4年 。出狱之后本来想重振旗鼓的,可没想到他却选择了不择手段,之后更是逃往国外,成为了通缉犯。

从一无所有到湖北省的首富,兰世立的一生可谓是一段波澜壮阔的传奇。本来他可以拥有让人羡慕的人生,可没想到却因为自身的贪婪,毁掉了一切的辉煌。 他的经历其实也是在告诉众人,钱财乃身外之物,做人做事要有底线。

钱财虽然是大家一直在追寻的,但到最后我们会发现,亲情才是最难让人割舍的 。家庭永远都是一个人的避风港,人生的得与失并不可怕,有灰暗就一定会有精彩,好与坏就在一念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