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联想供应链脱节的四大原因

杨元庆对联想整合供应链的难度有个比喻,很传神也很弄险:“给高速飞行的飞机加油,给高速行驶的汽车换轮子”。不擅长幽默的杨元庆,无意中泻露了联想整合供应链的无奈与困顿。 一直在控制成本方面有绝活的联想,在收购IBMPC后的美国市场上,却撞上了

杨元庆对联想整合供应链的难度有个比喻,很传神也很弄险:“给高速飞行的飞机加油,给高速行驶的汽车换轮子”。不擅长幽默的杨元庆,无意中泻露了联想整合供应链的无奈与困顿。

一直在控制成本方面有绝活的联想,在收购IBMPC后的美国市场上,却撞上了一时难以逾越的供应链障碍。首席财务官马雪征担心,通过运作“我们创造了需求,但却未准备好去满足这种需求。”

马雪征的担心很现实。戴尔的核心供应商均在其电脑生产基地旁边建厂,联想却需要在全球范围进行采购。现在中国以外的联想客户下订单需要8天才能到达生产地点,而戴尔仅仅需要1小时。数据显示,并购前,联想产品的库存天数是22.7天,已经接近全球平均PC库存水平。并购后,供应链成本占联想总成本的6%左右,而并购前联想只有1%多一点。戴尔敏捷供应链是联想无法望其项背的。

联想计划在全球设三个供货中心:中国、美国和日本。遗憾的是,先前IBMPC没有在美国留下什么现成制造基地可供选择,要另起灶炉。现在我们知道联想在北卡罗来纳州获得了一块享受政府补贴的土地。北卡罗来纳州会提供便宜的土地,但是一个农业大州却无法建立消费电子产业群落和有竞争力的供应商群落。

一线管理人员,可能最清楚问题所在。联想的一位高级主管很无奈地说,“我们后端经常遇到某个主板断货几星期的情况,各个分区客户经理都在抢货、屯货”。她认为有几个原因,一是上游厂商Intel和AMD打价格战导致整个产业出现振荡;二是联想内部的一套“商机预测”机制对下一个季度的预测失准,前后端相互责怪;三是零部件全球采购工作做的确欠佳;四是联想的产品线深度细分导致零部件需求复杂化。这个高管所分析的这四条原因,直戳联想供应链的心脏。这不是个内部IT技术和流程的问题,这是个更长期的积累和建设问题。

2006年,英特尔和AMD都推出了双核以至四核CPU,使CPU不再像原来只强调高主频,由于两大CPU厂商的竞争加剧,使PC厂商在技术研发上变得越来越难以应付。新的CPU出来后,主板得换,软件得重写,所有的应用得重测,甚至机架、机箱结构都得重新设计,使PC厂商这一年下来非常劳神。而上游厂商的价格战和产业震荡,应该是对所有PC生产厂商都有影响,为什么惠普、戴尔感觉不到,而联想则反映过敏呢?后三个问题是关键。

联想内部的一套“商机预测”机制,是一个没有敏捷供应链机制下面的补偿机制。既然当自己需要货的时候,供应商并不是优先满足自己。同时招标也需要时间。因此对“商机预测”成为重要的弥补手段。也就是需要不断预测市场,提前进行招标,满足供货需求。但是,商机预测本身就难以准确。预测不准有客观不能避免的原因,而更加可能的原因是,市场端的信息和生产端的信息共享不够,由此导致全流程各个环节相互责怪和整体效率不高。

前端震荡和商机预测机制失灵,使得零部件全球采购工作欠佳。压缩成本基本上有两条,或是通过内部管理的提升,或是压缩外部采购成本。2006年,联想决心裁员1000人,表示了压缩成本的决心。而压缩采购价格,莫过于将供应商的备件市场变成竞争市场,不断进行招标,每次选择价格最低的合作伙伴。公开招标是柄双刃剑,在可以有限度压价之外,也就很难给供货商建立合作伙伴的观念,同时可能导致供应商市场预测紊乱,打乱供应商的全盘市场计划。最后导致供应商付出的成本最终要转移给联想。故此,在备件紧缺的时候,供应商先供谁就不是个简单的采购问题了。持续招标采购,使得供应关系没法稳定,一旦供货吃紧,供应商首先剔出联想这种利润微薄的客户,在所难免。

联想的产品线深度细分,对信息分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旦做不到产品线之间信息共享、经验共享、设计共享以及零部件共享,就会导致零部件需求复杂化和紊乱。联想因此库存管理成本提高,单品采购规模降低采购价格上升,久经考验的设计不能共享导致新推出的系统稳定性和其他性能降低。最终导致不仅质量下降而且成本上升。这个问题,只有深知制造业的精髓和长期积累的公司才能够完全掌握。中国公司在把握工业经济的精髓方面都不够。离虚拟大企业(无边界组织)的差距就更加远了。

联想的供应链直接反映了联想体制的三个问题:一是核心层的知识结构、知识更新方式不够;二是对虚拟大企业的全流程管理和知识管理不到位;三是传统低价格低成本成功模式与建立共生共荣的敏捷供应链相脱节。联想的问题,是中国制造业共性的问题。同样是制造业的华为,历经5-6年投资几亿美元改造自己的流程和供应链。任正非誉之为“削足适履”。这份心智和魄力,还真不是一般企业家所能具备的。

杨元庆对整合供应链的难度有个比喻,很传神也很弄险:“给高速飞行的飞机加油,给高速行驶的汽车换轮子”。这个比喻显然不是深思熟虑的东西。如果把联想供应链的打造需要这样弄险,投资者还是很有理由担心的。

杨元庆“给高速行驶的汽车换轮子”的比喻显然不是深思熟虑的东西。如果联想供应链的整合需要这样弄险,投资者还是很有理由担心的。

风箱老鼠两头难 车企老板伏案叹息全是苦

原材料作为所有产品最基础的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也就是意味着从供应链的源头开始上涨。这就会引起整个链条上的各个行业的价格上涨,生产经营都会受到影响。

本次原材料上涨,会对以下行业的经营造成影响。

01

工业品生产制造企业

这次原材料涨价涨幅最大的就是一些涉及到工业品生产的原材料。比如重金属,铜,铁,铝等。其他的包括塑料品,木材,玻璃等有有一定幅度的影响。这样就会造成以下工业品企业影响较大。

1. 家电行业

家电行业这次是受原材料影响较大的工业品制造企业。家电企业的产品,比如,空调,洗衣机,电视,冰箱等,主要的工业原材料是塑料,铜,铁,钢材等。以及外包装箱涉及的材料。都有大幅度的上涨。

造成影响:

在目前家电市场并不理想的情况下,市场容量相对饱和。并不是市场需求量很大的市场背景下,从去年产品的价格一直在上升。年后新一轮的涨价,让产品的价格继续攀升。

产品价格继续攀升。市场需求疲软。造成家电企业开年后很难启动市场。无论是生产厂家,经销商,还是实体店都感觉面对目前的涨价,应该何去何从。

2. 小型机械制造

小型机械制造也是涉及到重金属的行业。主要是铁矿石的价格增长,煤炭的价格增长,造成钢材的价格持续上涨。所以,这次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势必会让一些小型器械制造企业面临产品价格的大幅度增长。

造成的影响:

小型器械制造产品,市场上也是供大于求的行业。市场销售并不理想。去年这类行业的产品价格战也是非常的激烈。企业的利润下滑。目前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产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势必会影响春节后市场的启动。消费者一定是持观望的态度的。

3. 造纸印刷行业

造纸印刷行业本次主要是受木材价格的影响,以及本身受环保政策影响,价格一直是处于上涨的阶段。首先从包装原纸开始上涨,导致产业链上的印刷业,产品外包装行业,都会出现连锁的上涨趋势。

02

加工制造行业

1. 建材行业

建材行业所涉及的原材料产品,主要也是钢材,铝合金,玻璃,木材等。是这次涨价幅度比较大的。也会造成各类建材产品品类的价格上浮,而且幅度较大。

造成的影响:

建材行业是最近几年随着房地产的遇冷,竞争比较激烈,市场下滑较大的行业。一般成品的建材材料的利润较少,主要靠服务加工收费。这次原材料上浮,也会对建材行业的造成一定的压力。

4. 家具家居行业

家具家居行业属于加工制造行业,主要的原材料是木材。木材主要受环保政策的影响,木材的价格也在大幅度上浮。同时,家具家居的加工也会涉及到原材料就是玻璃制品。

家具家居是大众家庭消费的必需品,行业竞争也较为激烈。面对新一轮的价格上涨,消费者也是会很理智,等待观望。特别是春节后,家具家居行业进入传统的销售淡季。

03

零售业

原材料上涨,造成大部分行业的产品上涨,最终会体现在零售行业。也就是会通过渠道商,零售商进行销售。

虽然说对于零售业来说,上游供应链的产品价格上浮,只能是采取水涨船高的方法。但在最主要是消费者是否接受的问题。在目前市场本身较为低迷的情况下,产品大幅度的涨价,是会给所有涉及到涨价产品的零售商造成较大的经营压力。

主要影响:

1. 这次涨价并不是供不需求造成的。春节后的市场消费并不理想。很多的行业,特别是涉及到涨价的行业,比如家电行业,是进入传统的销售淡季。在这个时间节点,产品采取涨价的策略,而且涨价的幅度较大。消费者非常不容易接受。而且会继续观望,等待价格的进一步的信息。

2. 零售商的采购成本增加。去年很多大宗商品的价格非常不稳定。从供应链源头到渠道商,以及零售商,几乎都是最小化的库存。也就是没有存货。今年春节后,无论是否销售,都要有最基本的商品的库存,这样在涨价的情况下,就会增加采购成本。

总结:

原材料上涨,只要不是供不需求的情况上造成的上涨,几乎大部分行业都会受到影响。直接受到影响最大的就是制造业。特别是本次涉及到的工业品制造业。但继续涨价的下一个阶段,整个产业链上的加工企业,都会受到影响,最终体现的零售商层面,物价上涨,消费者并不会立即接受涨价。而是选择等待观望。只要是市场不启动,整个产业链都会受到影响。

(完)

对消费者有影响,行业高买高卖,又不做亏本生意。

过去一年,汽车产业挑战重重,新冠肺炎疫情又给新一年的市场增添了许多不确定性。整体行业在春节过后暂停了太久,重新启动起来自然问题多多。流通环节里,大幅降价与优惠回收并存。供应链上游,供应商发出原材料紧缺的警告。夹在中间的汽车企业,两头受压。

上游供应商敲警钟?要涨价了

汽车企业这边正加速复工的进度,上游的涨价潮已经快淹到门口了。近日有媒体收集各原材料的涨价通知,其中不少原材料与汽车行业相关。包括白色车漆涂料中常用的钛白粉,每吨价格上调500元。部分改性塑料材料中所用的聚乙烯醇,每吨价格上调200元。动力电池负极材料采用的石油焦,涨幅超过80%。电子元器件涨幅近30%……

由于汽车产业链较长,汽车消费市场尚未明确感知到涨价的影响。但可以参考纸制品产业在复工后的状况。自2月11日废纸原料企业开始复工,15日至20日,废纸价格开始7连涨,日均涨幅50元/吨。原纸价格随之上涨,涨幅为10%。压力传导至最下游的纸箱厂,涨幅已达15%。而在它们看来,这仅能弥补部分成本上涨的价差,不排除继续涨价的可能。

废纸类似于我们不太熟悉的钛白粉等原材料,原纸则类似于汽车零部件,最终产成品纸箱与汽车相近。两大产业不仅面临着停工时间过长导致的原材料供应减少,还要叠加运输行业尚未完全恢复运转,运价上涨10%~20%的影响。价格变动引发的连锁反应,层层传导,最终由消费者所承担。

另外,汽车行业也面临着高复工率与低开工率之间的矛盾,以华晨宝马为例,早在2月17日,其旗下两大工厂就已开工。但近日有消息称,因零部件供应问题,其沈阳工厂3、4月份配额订单已取消生产,官方暂未回应后续这批订单是否恢复的疑问。可以确定的是,在被迫放缓生产节奏,开工率不足的情况下,运营成本飙升绝不仅仅只有华晨宝马在承担。

下游经销商倒苦水?撑不住了

来自上游的成本激增、零部件供应不足只是硬币的一面,硬币的另一面是流通环节反向传导的压力。产业链本应单向流动,最终的承接者是消费者。但迟迟难以复苏的流通环节,使得产业链成为一个没有出口却仍在注水的管子,水压正在水管中汇集。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最新一期“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显示,2月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81.2%,处于历史最高水平。

事实上在2月第四周,经销商就开始大面积复工,比例高达70%。但疫情防护的需要使得消费者出行受阻,不仅新车购买减少,到店维修保养的比例也大幅度降低,综合复工效率仅为36.6%。

为进行自救,不少经销商在厂家的帮助下加大线上营销的力度,推行零接触服务。前者包括直播卖车、微信建群介绍等。就连由于采访需要,留资多家4S店的笔者也被拉入超过5个微信群中。最终效果并不好,据笔者观察,5个微信群总人数超1000人,提车量却未达两位数。整体看来,2月份库存指数高企,意味着大部分经销商销售继续处于低谷,资金周转的压力持续增加。

北京一家经销商集团园区的负责人向笔者表示,园区内部分4S店已在考虑转换品牌的问题,近两年来效益较差的长安马自达4S店已确定退网,转换为小鹏汽车的经销商。另一家吉利新能源的店面则在考虑从4S店退为2S店,仅保留销售或售后职能。

从更高的维度上看来,价格战正在汽车行业中酝酿,准备退网的经销商,急于宣泄压力的车企,像一个个“江南皮革厂”一样,唱起了降价的歌谣。

于此相对应是,原本就重视经销商效益、控制库存水平的日系车企,生产基地处于海外的部分豪华品牌却陷入了即将无车可售的烦恼中。包括广汽丰田、东风本田、雷克萨斯等经销商店明确向笔者表示,店中部分车型已无现货,订车需等待较长时间。

就眼下的情况来看,疫情不仅仅是对汽车制造商应变能力的考验,更是对此前经销商、供应商维护工作的一次检查。如广汽丰田般从容企业仍是少数,更多的汽车制造商在上游涨价,下游大打价格战的情况下,处于两头受压的尴尬境地。至于上游引发的这波涨价潮对消费市场的影响什么时候到来,具体影响几何,仍有待流通环节的完全复苏,做进一步观察。

文/秦志聪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