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巍巍武城山

对武山人来说,武城山应该是一座很有名的山,可惜很多人都知道广武坡,不知道武城山。广武坡只是武城山最北端的一段,以前国道翻越广武坡,弯多路陡,翻车事件频发,是司机眼中的鬼门关。现在国道、高速路、铁路都从广武坡下穿洞而过,广武坡逐渐淡出了人们的

对武山人来说,武城山应该是一座很有名的山,可惜很多人都知道广武坡,不知道武城山。广武坡只是武城山最北端的一段,以前国道翻越广武坡,弯多路陡,翻车事件频发,是司机眼中的鬼门关。现在国道、高速路、铁路都从广武坡下穿洞而过,广武坡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辞源》载:“武山,民国以宁远改置,县有武城山,为邓艾据姜维处,故名。《中国地名大字典》载:“武城山,在甘肃省武山县西南……后魏时,在山下置武城县。”从以上文献中可以看出,后魏置武城县,民国时宁远县改称武山,都源于武城山。前年中央电视台《地理志》出了一期武山的栏目,讲到这件事,大部分武山人才对武城山有了个模糊的印象,但具体说到武城山,还是不清楚。

关于武城山,有两种说法:武城山是天爷梁延伸出的一条山脉,武城山是一座独立的山。究竟怎么样,得追根溯源,实地走一走才能知道。就这样,我们登上了武城山。不去不知道,去了吓一跳:武城山好大!武城山有多大?我们早上从广武坡上山,驱车沿山脊由北向南,走走停停,黄昏时分,才走到武城山尾巴上的滩歌阴山里村。武城山是武山境内最长的山,是武山的“父亲山”。

要全方位描写武城山是一件困难的事,我用一个比喻来说吧:武城山是一条巨龙,由南向北奔向渭水。东边流着山丹河,西边流着榜沙河。前爪东伸山丹,西向鸳鸯,后爪东揽滩歌,西挽马力。龙脊逶迤起伏,横贯南北。龙脊两侧,肋骨呈“野马分鬃”之势有序排开,形成山梁沟壑,落入山丹河与榜沙河中。

武城山气势汹汹,携风裹雨,直奔横亘于渭水北岸扭头南饮渭水的盘龙山中腰。盘龙情急,缩腰弯身躲闪。武城山龙头与盘龙山龙腰之间,逼形成一深谷,就是邱家峡。邱家峡内盛产美玉,盘龙山腰部褶皱,是武山鸳鸯玉的矿区。邱家峡逼仄奇险,易守难攻,自古是东来西进的一道险关。武城山与盘龙山山坡上,发现了许多墓,大部分应该是驻守关隘的将士的。古宁远八景中的“峡石蕴玉”与“古峡虹桥”都在邱家峡,康熙、乾隆年间的《宁远县志》中均有记载。武城山龙嘴两边各伸出一条细山脉,左右相对,是两根龙须,东边龙须上有一座古堡,西边龙须上有一座正方锥形土红色烽火台。烽火台是什么时候留下的?汉代?三国?北宋?没有人考证。渭河水西来,从龙脖处转向北,绕过西龙须、龙嘴、东龙须,扭成“S”东去,是萦绕龙头的飘带。

广武坡略细,是龙脖子。原先的国道,是缠在龙脖子上的丝带。站在龙脖子上,向西,能看到桦林,向东,能看到洛门,向南偏西一点,很远的地方,半天里林立秀峰中隆起一座绿色城堡,是铁笼山。龙脖东侧梁上,建有泰山庙,听说是陇西人建的,陇西人为什么跑到武城山来建庙,不知道。西肩弯里,塌方了一片,曾出土过石柱、石墩等物,听说是泰山庙旧址。泰山庙旧址下方,榜沙河汇入渭河处,河谷宽阔,有广武村与颉家门村,三国时的新兴县址,在两村之间。这样一看,泰山庙应该是一座年代久远的庙,或许三国时就有。

西边龙爪伸入鸳鸯的地方,突然直起一座红色孤山,叫支锅石,山上有古堡,叫红山古堡。方圆十里的山脉,只有支锅石山体褐红,据说二郎神担山途径此地,鞋中进入沙土,脚被磨破,倒出鞋中被血染红的沙土,形成了红山。民国期间,村民为了躲避土匪,在红山上修建了堡子。此处山势陡峭、与对岸相距较近,形成隘口,易守难攻,可掐断南北交通。人们多次在古堡周围发现骨制箭头、铜角、石刀和石斧等物品,故有古战场一说。支锅石对面的大林山东坡苟家山狼叫屲遗址,发现了距今3.8万年的武山人头骨化石。大林山是武山的“母亲山”。

沿龙脊向南,经过刘屲村、马家山,在武城山龙背上,崔家山和任家山之间,高起一驼峰,是武城山的最高峰,叫柳柳屲,当年因南坡北坡长满了柳树和松柏而得名。任家山在南边山弯里,崔家山在北边山弯里。崔家山依山沿沟散落,树很多,是一座森林村庄。粗壮的酸梨树三五棵便成一片树林,开着白花,榆树满挂钱串,丁香开紫花,黄刺梅开黄花……村子西边路畔并排着三棵青杆树,长得很旺盛。主干笔直,粗壮挺拔,结满麟甲。侧枝下覆,仪态萧疏。树上老叶翠绿,新叶浅黄,叶间长出无数紫红的指头大小的松塔,似挂着满身的铃铛。东边的一棵最大,目测有十层楼高。半腰分开两枝,两枝并生,如干将莫邪插出鞘,直指青天。张开双臂量了三次,还差一拃,粗略一折算,腰围五米有二。近根处破了一块皮,裸露的树干纹理灰黑,都快石化了。听说最大的一棵倒掉了。一位老太太眯着眼说:“我小的时候,树就这么大,老了,树还这么大。”东边村委会左下侧有一棵柳树,更大,很沧桑。枝干从根到梢全枯,呈黑色,火烧的一样,却在枝干间又蹿出许多新枝,叶子很绿。枝干间有许多圆洞,住着麻雀。麻雀上蹿下跳,叽叽喳喳,能将人吵晕。几个坟队中间有一棵酸梨树,拴着一匹土红色马,受了惊扰,将自个缠到了树上。沟畔一石缝间流出一泉。村委会前下方山脊上有一座庙,山门上贴着一副对联:“古寺无灯明月照,山门不锁白云封。”意境很好。

登上柳柳屲,不太费事。山坡开着马兰、马先蒿、狼毒花,狼毒花名字不好,花却很好看,周围一圈花是白的,中间花苞是红的。狼毒花只开在两千米以上的地方。山顶长着一片一片酸刺林,半人高,绿得很鲜。站在山顶,能看到武山境内的所有大山。老君山、尖山、云雾山前后错落在东,南边,太皇山与天爷梁峰峦耸入云霄,铁笼群峰跑到了西边,再西,是桦林山,盘龙山横亘在北。柳柳屲向南,沿龙脊向东西两侧排列开的肋骨上,全都修了梯田,一层一层,依山势起起伏伏,高高低低错落有序。麦绿,油菜黄,山肌红,这才是真正的“龙脊梯田”,比广西的好看得多。柳柳屲真是看山观景的好地方。

柳柳屲东边肋骨间向下跃出一虎,虎额上蹲踞一寺,叫显龙寺。寺不大,高踞山岭,极险。寺内门角、房顶、廊檐、台阶处的砖雕古朴大气,很好看。

沿龙脊穿过任家山文心阁,绕过龚山梁,继续向南走了老半天,到了松山村,进入了滩歌地界。山梁变低,滩歌镇在东,马力镇在西。走过黄山村、棉花地村地界,山梁又逐渐高起,向上,到了一村,叫阴山里。村子两侧小麦正绿,油菜花初黄,村后,几个山头扯起绿帐,插入云天,看不到天爷梁主峰。回过头,铁笼群峰飘飘渺渺,转到了北边,夕阳正缓缓落下。脚下,武城山的尾巴连着天爷梁。这阴山里村,既是秦岭与黄土高原的一个分界点,又是林区与农耕区的一个分界点,更是武城山脉的南端起点。武城山是天爷梁的一条分支,这种说法完全正确!

《三国志·邓艾传》记载:“顷之,维果向祁山,闻艾已有备,乃回从董亭趣南安,艾据武城山以相持。维与艾争险,不克。”三国姜维与邓艾争险的地方在何处?武城山这么长,要考证清楚是一件麻烦的事。

最后,诌两句歪诗,做个总结:“清晨游广武,夕至天爷梁。遗迹何处寻?古道积烟长。”

“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的出自左丘明的《左传》。

意思是:悲伤得肝肠都快要断掉了,在人世间什么地方去寻找知音呢? 怀才不遇或没有知心朋友的感叹。

典故故事:

钟子期听俞伯牙鼓琴,志在泰山,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间,志在流水,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从此伯牙视子期为知音。二人谈诗吟对,举杯邀月,对影奏琴,《高山流水》曲罢,弹者动情,听者沉醉,好不惬意。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十分不幸的是,某一天钟子期仙逝了,俞伯牙自是伤心不已。

人死不能复活。俞伯牙将子期葬于村西的泾河旁,那里风景宜人,白色的水鸟栖息在河边,高大的垂柳扬枝吐绿,红色的玫瑰开向天边,子期的墓掩映其间。

伯牙长叹:“天下再无知音!”从此每天操琴于子期墓前,但奏《高山流水》,不再过问世间事。这自然引起俞伯牙老婆的强烈不满,整天抱怨他不懂赚钱,只会消费。

俞伯牙心想妇人之见,实在俗不可耐,同床共枕几十载,却还不及楚人钟子期理解他,一个能达到心灵共鸣的知音岂是易得?

某日,伯牙和往常一样到子期墓前,忽然看到老婆追将过来,不禁摇头喟叹:“天下之大,知音却难觅啊!”

老婆这次却未数落他,只走到伯牙面前,取过他手中的琴,端坐下来。伯牙疑惑地看着她,结婚这么多年,他从未见过妻子奏琴,也未听她谈琴,不知这回葫芦里卖什么药?

却见她已经开始弹奏,正是《高山流水》,他无数次弹给子期听的曲子!他不曾知道妻子的琴艺竟是如此之高,远在自己之上!时而玉拨金鸣,如大江东去,万马奔腾。时而灵动婉约,如小桥流水,燕过柳梢。一曲奏罢,万籁俱寂。

良久,夫人开口:“天下不只一个钟子期,也不只一个俞伯牙。所谓知音难觅,是自己的心难觅。”

伯牙颓然坐下:常慨叹别人不理解自己,自己又何曾尝试过去理解别人?所谓知音,存乎一心之间也。

扩展资料

出处:《左传》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儒家十三经之一。《左传》既是古代汉族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

《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儒家六经之一的《春秋》编成,记叙范围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

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五十四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中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左传》的瞩目成就,首先在于它是我国第一部规模宏大而内容详实的史学钜编,在古代史学发展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春秋战国之际,我国文化的发展尚处于早期阶段,史学的演进也是如此。就可靠文献来看,此前先后问世的少量著作。

不论是今存《尚书》中的部分编帙,还是各诸侯国编纂的史籍(诸如《春秋》之类)等,内容一般都比较零散、简约,载事也往往只是列述一些纲目。

而《左传》以近二十万言的规模,全面、系统记载春秋一代大事,广泛涉及周王朝和晋、鲁、楚、郑、齐、卫、宋、吴、秦、越、陈等十多个诸侯国,并且屡见追记西周与商殷、甚至有夏以前时期的史实。

它采用编年记事的方式,虽然以《春秋》为纲,然而其记事范围之广,叙述内容的具体、详赡,则大大超出了《春秋》。

《左传》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史书的编纂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左传》为后世所提供的春秋及其以前阶段之大量的思想史、经济史、社会史以及其它学术史的重要资料。

是此前或相同时期的任何其它一部史所难以企及和不能比拟的。它对于公元前八世纪至公元前五世纪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大事的可靠记载,填补了空白,有助于后人对中国古代文明进程的全面了解,弥足珍贵。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