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八贤王为什么不用跪

八贤王在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概念:一指周太王古公亶父生有八个儿子,都是圣君之后,所以称八贤王。一指宋太祖赵匡胤和赵光义的八位功臣,都被封为王,因此得名。在这两种情况下,八贤王都不需要跪拜皇帝。1. 在唐朝的礼制中,八贤王地位显赫,手握实权,且

八贤王在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概念:一指周太王古公亶父生有八个儿子,都是圣君之后,所以称八贤王。一指宋太祖赵匡胤和赵光义的八位功臣,都被封为王,因此得名。在这两种情况下,八贤王都不需要跪拜皇帝。

1. 在唐朝的礼制中,八贤王地位显赫,手握实权,且在唐朝初期的政治上占据了重要地位,他们不需要对皇帝进行跪拜,反而可能站在与皇帝平等的立场上进行对话。

2. 在宋朝,八贤王是皇帝的辅政大臣,地位尊崇,自然也不用跪拜皇帝。

所以,八贤王不用跪拜皇帝的原因主要是他们的特殊身份和地位。

历史上真实的八贤王是什么样的人?

因为八贤王不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而是文学小说戏剧虚构演义出来的,所以不可能被选择为皇帝。

八贤王是古典文学名著《杨家将传》、《杨家府演义》、《三侠五义》和《万花楼》的人物。

熊大木《杨家将传》中的“八王”署名是宋太祖的儿子赵德昭(后世的杨家将评书、戏剧中的“八王爷”则大多署名赵德芳,这是宋太祖的另一个儿子),太祖临终前传位给其弟赵光义,赐其子赵德昭金锏一把,朝中如有不正之臣得专诛戮,曾多次救杨家将众人。

《杨家府演义》中的“八王爷”署名是赵德崇(这是宋太宗长子赵元佐的原名)。

石玉昆《三侠五义》里,“八王”小说第一回就出场了,但未署名,他住在南清宫,妻子狄娘娘,“狸猫换太子”的时候陈琳救下小仁宗抱到南清宫交给八王爷抚养,后来过继给宋真宗继承皇位。

程派名剧《贺后骂殿》:宋太祖赵匡胤死后,弟弟赵光义篡位。匡胤皇后贺氏,让长子德昭上殿质问,光义大怒,要斩杀侄子,德昭气愤,撞死金殿。贺后带着次子德芳上殿责问,光义谢罪,赐贺后尚方宝剑,封入养老宫,加封德芳为八贤王。(这是加封八贤王的由来)

在赵光义赐封赵德芳时有几句唱,很好的解释了八贤王的权力范围:孤赐你金镶白玉锁,加封你一亲王,二良王,三忠王,四晋王,五德王,六敬王,上殿不参王,下殿不辞王,再赐你凹面金锏,上打昏君,下打谗臣,压定了满朝的文武大小官员哪一个不尊,你是个八贤王,代管朕躬。

---------

太祖四子:长滕王德秀,次燕懿王德昭,次舒王德林,次秦康惠王德芳。德秀、德林皆早亡,徽宗时,追赐名及王封。

----------宋史卷二百四十四列传三宗室一

燕懿王德昭字日新,母贺皇后。

乾德二年出阁。故事,皇子出阁即封王。太祖以德昭冲年,欲其由渐而进,授贵州防御御。开宝六年,授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终太祖之世,竟不封以王爵。

太宗太平兴国元年,改京兆尹,移镇永兴,兼侍中,始封武功郡王。诏与齐王廷美自今朝会宜班宰相之上。

三年二月,娶太子太傅王溥女,封韩国夫人。是冬郊祀,加检校太尉。

四年,从征幽州。军中尝夜惊,不知上所在,有谋立德昭者,上闻不悦。

及归,以北征不利,久不行太原之赏。德昭以为言,上大怒曰:\"待汝自为之,赏未晚也!\"

德昭退而自刎。上闻惊悔,往抱其尸,大哭曰:\"痴儿何至此邪!\"赠中书令,追封魏王,赐谥,后改吴王,又改越王。

德昭喜愠不形于色。真宗即位,赠太傅。乾兴初,加赠太师。

----------宋史卷二百四十四列传三宗室一

秦康惠王德芳,开宝九年出阁,授贵州防御使。

太平兴国元年,授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

三年冬,加检校太尉。

六年三月,寝疾薨,年二十三。

车驾临哭,废朝五日。赠中书令、岐王及谥。后加赠太师,改楚王。

----------宋史卷二百四十四列传三宗室一

太宗九子:长楚王元佐,次昭成太子元僖,次真宗,次商恭靖王元份,次越文惠王元杰,次镇恭懿王元偓,次楚恭惠王元侢,次周恭肃王元俨,次崇王元亿。

------宋史卷二百四十五列传四宗室二

汉恭宪王元佐字惟吉,初名德崇,母元德皇后。

少聪警,貌类太宗,帝钟爱之。年十三,从猎近郊,兔走乘舆前,太宗使元佐射,一发而中,契丹使在侧,惊异之。从征太原、幽蓟。

太平兴国中,出居内东门别第,拜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卫王,赴上中书。

后徙居东宫,改赐今名,加检校太尉,进封楚王。

初,秦王廷美迁涪陵,元佐独申救之。廷美死,元佐遂发狂,至以小过操挺刃伤侍人。

雍熙二年,疾少间,帝喜,为赦天下。

重阳日内宴,元佐疾新愈不与,诸王宴归,暮过元佐第。曰:\"若等侍上宴,我独不与,是弃我也。\"遂发忿,被酒,夜纵火焚宫。

诏遣御史捕元佐,诣中书劾问,废为庶人,均州安置。

宰相宋琪率百官三上表,请留元佐京师。行至黄山,召还,废居南宫,使者守护。

谘议赵齐王遹、翊善戴元顿首请罪,帝赦之曰:\"是子朕教之犹不悛,汝等安能辅导耶?\"

真宗即位,起为左金吾卫上将军,复封楚王,听养疾不朝,再加检校太师、右卫上将军。

元佐生日,真宗赐以宝带。平居不接人事,而事或预知。帝尝遣术士管归真为醮禳,左右未及白,元佐遽曰:\"管归真至矣。\"帝闻之曰:\"岂非为物所凭乎?\"

封泰山,真拜太傅;祀汾阴,迁太尉兼中书令。又加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遂拜天策上将军、兴元牧,赐剑履上殿,诏书不名。

时禁中火,元佐表停奉禀助完宫阙,不许。加兼雍州牧。

仁宗为皇太子,兼兴元牧。仁宗即位,兼江陵牧。

薨,年六十二,赠河中、凤翔牧,追封齐王,谥恭宪。

------宋史卷二百四十五列传四宗室二

周恭肃王元俨,少奇颖,太宗特爱之。每朝会宴集,多侍左右。

帝不欲元俨早出宫,期以年二十始就封,故宫中称为\"二十八太保\",盖元俨于兄弟中行第八也。

真宗即位,授检校太保、左卫上将军,封曹国公。明年,为平海军节度使,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检校太傅,封广陵郡王。

封泰山,改昭武、安德军节度使,进封荣王;祀汾阴,加兼侍中,改镇安静、武信,加检校太尉;祠太清宫,加兼中书令。

坐侍婢纵火,延燔禁中,夺武信节,降封端王,出居故驸马都尉石保吉第。

每见帝,痛自引过,帝悯怜之。寻加镇海、安化军节度使,封彭王,进太保。仁宗为皇子,加太傅。历横海永清保平定国节度、陕州大都督,改通王、泾王。

仁宗即位,拜太尉、尚书令兼中书令,徙节镇安、忠武,封定王,赐赞拜不名,又赐诏书不名。

天圣七年,封镇王,又赐剑履上殿。

明道初,拜太师,换河阳三城、武成节度,封孟王,改永兴凤翔、京兆尹,封荆王,迁雍州、凤翔牧。

景祐二年大封拜宗室,授荆南、淮南节度大使,行荆州、扬州牧,仍赐入朝不趋。

俨广颡丰颐,严毅不可犯,天下崇惮之,名闻外夷。事母王德妃孝,妃每有疾,躬侍药,晨夕盥洁焚香以祷,至忧念不食。母丧,哀戚过人。平生寡嗜欲,惟喜聚书,好为文词,颇善二王书,工飞白。

仁宗冲年即位,章献皇后临朝,自以属尊望重,恐为太后所忌,深自沉晦。因阖门却绝人事,故谬语阳狂,不复预朝谒。及太后崩,仁宗亲政,益加尊宠,凡有请报可,必手书谢牍。方陕西用兵,上所给公用钱岁五十万以助边费,帝不欲拒之,听入其半。尝问翊善王涣曰:\"元昊平未?\"对曰:\"未也。\"曰:\"如此,安用宰相为。\"闻者畏其言。

庆历三年冬,大雨雪,木冰,陈、楚之地尤甚。占者曰:\"忧在大臣。\"

既而元俨病甚。上忧形于色,亲至卧内,手调药,屏人与语久之,所对多忠言。赐白金五千两,固辞不受,曰:\"臣羸惫且死,将重费家国矣。\"帝为嗟泣。

明年正月薨,赠天策上将军、徐衮二州牧、燕王,谥恭肃。

------宋史卷二百四十五列传四宗室二

--------------

根据以上文学作品和史料对比可见,《三侠五义》、《万花楼》、《杨家将传》中的“八王爷”的故事与历史人物赵德昭、赵德芳、赵元佐、赵元俨的生平不符。

八贤王就是由历史上宋朝初年四位皇子德昭、德芳、元佐、元俨为原型、吸收他们的一些轶闻加上群众的感情倾向经过剧作家的艺术加工塑造融合出来的文学人物,虚构的人物是不会成为历史上的皇帝的,所以不会被选择为皇帝。

不过,八贤王这个虚构人物不仅增加了杨家将、包青天等故事的戏剧性冲突,还满足了老百姓寄托希望期望有大清官、有公正的大人物(八贤王)能够为民做主、惩处权奸、抑制皇权的心理要求。

爱新觉罗·胤禩(禩同祀,为祀异体字;1681年-1726年),清朝宗室,清圣祖康熙帝第八子,雍正异母弟,生母良妃卫氏。少时为胤禔母惠妃抚养,诸臣奏称其贤。

赵德芳(959年―981年),宋太祖赵匡胤第四子,宋太宗赵光义之侄,宋真宗赵恒的堂兄,北宋宗室。历任检校太保、贵州防御使、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检校太尉等。太平兴国六年(981年),病逝,时年23岁,追赠中书令、岐王,谥号康惠。后加赠太师,改封楚王、秦王。

八王爷,被人称为“八贤王”,是古典文学名著《杨家将传》、《三侠五义》、《杨家府演义》和《万花楼》的人物。

熊大木《杨家将传》中的“八王”署名是宋太祖的儿子赵德昭(后世的杨家将评书、戏剧中的“八王爷”则大多署名赵德芳?[1]?,这是宋太祖的另一个儿子),太祖临终前传位给其弟赵光义,赐其子赵德昭金锏一把,朝中如有不正之臣得专诛戮,曾多次救杨家将众人。《杨家府演义》中的“八王爷”署名是赵德崇(这是宋太宗长子赵元佐的原名)。

扩展资料:

胤禩自幼备受康熙喜爱,17岁的时候即被封为贝勒,是当时封爵皇子中最年轻的。康熙帝曾命其管理广善库,重建东岳庙,署理内务府总管等等。一废太子时,胤禩及其同党跃跃欲试。但是康熙帝对胤禩利用张明德相面为自己立嗣的行为深恶痛绝,导致胤禩在他心里的形象大损。胤禩的个人威望和私党势力元气大伤,但胤禩本人并不肯认输,康熙朝的最后十年里,他都没有放弃对太子之位的争夺。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玄烨驾崩,本以为自己的同党胤禵能入承大统的胤禩,见胤禛嗣位如五雷轰顶,气急败坏,却又无可奈何。雍正上位后,将其改名为允禩。为稳定人心,先进封其为和硕廉亲王,命办理工部事务,兼理藩院尚书。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帝坐稳根基后,找各种借口削其王爵,圈禁,改名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萨保”。

八王爷,被人称为“八贤王”,是古典文学名著《杨家将传》、《三侠五义》、《杨家府演义》和《万花楼》的文学人物。

熊大木《杨家将传》中的“八王”署名是宋太祖的儿子赵德昭(后世的杨家将评书、戏剧中的“八王爷”则大多署名赵德芳?[1]?,这是宋太祖的另一个儿子),太祖临终前传位给其弟赵光义,赐其子赵德昭金锏一把,朝中如有不正之臣得专诛戮,曾多次救杨家将众人。《杨家府演义》中的“八王爷”署名是赵德崇(这是宋太宗长子赵元佐的原名)。

石玉昆《三侠五义》里,“八王爷”小说第一回就出场了,他是真宗的亲弟弟,又叫八大王、贤王爷,未署名,他住在南清宫,妻子狄娘娘,“狸猫换太子”的时候陈琳救下小仁宗抱到南清宫交给八王爷抚养,后来过继给宋真宗继承皇位。历史上真宗的亲弟弟、被称为“八大王”的 、有“贤王爷”之称的、是太宗第八子赵元俨。三侠五义里的八王爷是赵元俨。

《万花楼》、《杨家将传》中的“八王爷”的故事与历史人物赵德昭、赵德芳、赵元佐的生平不符,他可能是由宋初宗室赵元俨(人称“八大王”)、赵元佐(宋真宗赐他带剑上殿和诏令上书不称名的待遇)等人的一些轶闻,加上人民群众的感情倾向,经过剧作家的艺术加工,融合而成的人物。“八贤王”这个虚构人物不仅增加了“杨家将”、“包青天”等故事的戏剧性冲突,还满足了人们崇敬忠臣、惩处权贪的心理要求。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清朝爱新觉罗·胤禩 ?百度百科-赵德芳 百度百科-八贤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