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土木堡之战和萨尔浒之战同样的大败

明朝太祖,朱元璋,1368年-1398年,洪武 胡蓝大狱惠帝,朱允炆,1399年-1402年,建文 靖难之役成祖,朱 棣,1403年-1424年,永乐 郑和下西洋仁宗,朱高炽,1425年-1425年,洪熙宣宗,朱瞻基,1426年-1435

明朝

太祖,朱元璋,1368年-1398年,洪武 胡蓝大狱

惠帝,朱允炆,1399年-1402年,建文 靖难之役

成祖,朱 棣,1403年-1424年,永乐 郑和下西洋

仁宗,朱高炽,1425年-1425年,洪熙

宣宗,朱瞻基,1426年-1435年,宣德 仁宣之治

英宗,朱祁镇,1436年-1449年,正统 土木堡之变

代宗,朱祁钰,1450年-1457年,景泰 夺门之变

英宗,朱祁镇,1457年-1464年,天顺

宪宗,朱见深,1465年-1487年,成化

孝宗,朱佑樘,1488年-1505年,弘治 弘治中兴

武宗,朱厚照,1506年-1521年,正德

世宗,朱厚熜,1522年-1566年,嘉靖 戚继光抗倭

穆宗,朱载垕,1567年-1572年,隆庆 隆庆封贡

神宗,朱翊钧,1573年-1620年,万历 张居正变法

光宗,朱常洛,1620年-1620年,泰昌 红丸案

熹宗,朱由校,1621年-1627年,天启 宁远之战

思宗,朱由检,1628年-1644年,崇祯 明末大起义

清朝

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1616年~1626年 天命 萨尔浒之战

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1627年~1643年 天聪/ 崇德 己巳之变

世祖;爱新觉罗福临 1644年~1661年 顺治 清军入关

圣祖;爱新觉罗玄烨 1662年~1722年 康熙 三藩之乱

世宗:爱新觉罗胤禛 1723年~1735年 雍正 雍正变法

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1736年~1795年 乾隆 大小和卓之乱

仁宗:爱新觉罗颙琰 1796年~1820年 嘉庆 白莲教起义

宣宗:爱新觉罗旻宁 1821年~1850年 道光 鸦片战争

文宗:爱新觉罗奕詝 1851年~1861年 咸丰 太平天国起义

穆宗:爱新觉罗载淳 1862年~1874年 同治 同治中兴

德宗:爱新觉罗载湉 1875年~1908年 光绪 甲午战争

末帝:爱新觉罗溥仪 1909年~1911年 宣统 辛亥革命

补充:

明:1、在中央,明太祖废除丞相,设六部。六部设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在地方,实行三司分权,即承宣布政使司管民政、财政,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分管地方监察、司法和军政。三司分立,互相牵制,大权归中央。

2、在中央,明太祖将大都督府改为五军都督府,五军都督府和兵部互相制约。前者有统兵之权,但无调兵之权;兵部有调兵之权,但无统兵之权。军权便掌握在皇帝手中。

3、制定《大明律》,同时主张量刑。

4、授权锦衣卫掌管缉捕刑狱之事,监视侦查官民的不法行为。锦衣卫直接由皇帝指挥,不受政府司法部门管辖。

5、明成祖设东厂、明宪祖设西厂特务机构,由宦官统领,皇帝直接负责。

清:1、康熙时设南书房;

2、雍正时设军机处,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3、严酷的文字狱,压制汉人民族反抗意识,禁锢思想。

1211野狐岭战役:

野狐岭是阴山支脉大马群山的最高峰,海拔1600多米,位于张家口坝上和坝下的临界处。1211年,10万蒙古军在此以少胜多大败金军,消灭金军近30万人,奠定了元朝的基础.

“土木之变”是明王朝在历史上留下的极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发生在河北省的怀来县土木堡。

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二月,蒙古族瓦剌部落首领也先遣使两千余人借贡马为由,向明朝廷邀赏。把持朝政的大宦官王振发现瓦剌虚报人数,因此不肯多给赏赐,并减去原定马价的五分之四作为惩罚。瓦剌便借机制造衅端,于同年七月率大军向明边境骚扰。明军一败再败,战报传到京师北京后,英宗朱祁镇在王振的怂恿下,率五十万大军亲征,结果被瓦剌两万骑兵击溃,英宗本人于土木堡被俘,五十万明军“死伤过半”。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土木之变”,土木堡之战也因此成为世界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事例。

以少胜多的佩斯城战役:

1241年,蒙古苏布台和拔都分率大军进攻东欧,强行越过喀尔巴阡山脉,准备在匈牙利平原会师。在两支部队遥远的侧翼,还有两支小规模的骑兵部队,沿途横扫波兰、西里西亚和东普鲁士,掩护着主力部队的战略意图。

 在蒙古军队进抵佩斯城前,匈牙利国王贝拉判明了蒙古军的意图,立即组织10万人的军队,寻找与蒙古军队决战的机会。而蒙古近6万人的主力则稍稍后撤,以避匈军的攻击。4月,当双方最终在绍约河畔对峙时,匈牙利以为对岸便是蒙古的主力,迅速地抢占了1个巨大的桥头堡,并在河西岸以大量的马车连成了坚固的兵营,等待着蒙古军队的攻击。

当后续的工兵到达后,在黎明时刻,蒙古军立即用威力巨大的抛石车和火箭,向守卫桥头堡的匈牙利军队射击。在前所未见的猛烈攻击下,守备部队瞬间溃败,蒙古骑兵迅速穿桥而过,向刚刚醒来的匈牙利军队主力发起总攻。当匈牙利人满怀信心列队杀向数量处于绝对劣势的蒙古大军时,却发现这支部队并不是蒙古军队的主力!

此时,约3万人的蒙古大军主力,在近百里远的南方早已趁夜渡过冰冷的河水。当蒙古主力从背后杀向匈牙利军队时,队形混乱的匈牙利军队立即撤回坚固的兵营死守。蒙古人的工兵遂向兵营里发射了密集的巨石、火箭、毒箭(史料记载,蒙古人的毒箭含有砒霜、巴豆,产生强烈的毒烟)和燃烧油。这些攻击武器,大多是西方军队首次见到的,其内心的恐慌可以想见。蒙古人采用了“围城必阙”的战术,使匈牙利人迅速崩溃从缺口逃亡。然而,身着轻装的蒙古军队在速度和耐力上,远远高于逃跑者,他们可以不停顿地换马四处截杀。在绍约河战役中,匈牙利军队阵亡七万余人。

正是凭借着高度的机动性和灵活性,蒙古大军在欧洲消灭了大量装甲坚固但行动笨拙的欧洲军队。由于欧洲军队在速度上的劣势,使得在战场上逃回来的人极少。以至很久以来,欧洲人还始终认为是蒙古军队的数量极为庞大。欧洲军队主要依赖近距离的格斗杀伤,使得蒙古军队在运用机动作战时,只有少量的伤亡。现代的欧洲军事史学专家认为,欧洲军队和蒙古军队在战争中的伤亡比例,也许是冷兵器时代最为悬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