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一个人靠一件书法传世

书法家的标准到底是什么?这个原本不是问题的问题到如今却越来越变得模糊不清起来。当下名目繁多层出不穷的书法展览使人眼花缭乱,但真正能打动人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展览却寥若晨星。很多展览,进去时,兴致勃勃,出来后,兴味索然。密密麻麻的“二王”一

书法家的标准到底是什么?这个原本不是问题的问题到如今却越来越变得模糊不清起来。

当下名目繁多层出不穷的书法展览使人眼花缭乱,但真正能打动人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展览却寥若晨星。很多展览,进去时,兴致勃勃,出来后,兴味索然。密密麻麻的“二王”一路小行草,使人头晕目眩,几近窒息。走出展厅,脑子里就像关上电源的电视机屏幕一般,一片空白;当下自称和被他人称之为“书法家”的人成千上万甚至更多,但真正能够担得起“书法家”这一神圣称号的人到底能有多少?有人说,当下的中国书协会员不都是书法家么!可问题是,如果现在的会员都算是书法家的话,那我们这个时代的书法家阵容也未免太强大了!那现有的近两万人之多的中国书协会员就相当于是近两万个书法家,即便是号称书法盛世的唐朝与之相比也会相形见绌,黯然失色。我们耳熟能详的唐代书家充其量也不过数十余位,而我们当下真的会有如此之多的书法家么?

由此引出一个问题,那就是书法家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如果以古代的标准来衡量,则当下的“书法家”能有几个是合格的?一个王羲之、一个孙过庭就足以使当下所有的“书法家”汗颜不已。如果以当下的标准来衡量,那我们这个时代的书法相比于古代,究竟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呢?

从古代至近现代能真正称得上书法家的人大致都能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一、地位显赫,学问渊博。一部中国书法史,几乎就是一部官员书法史。古代至近现代的书法家大都具有十分显赫的社会地位和渊博的学问知识。像李斯,官至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有治国安邦之道,经天纬地之才。他辅助秦始皇扫平六国,平定天下,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强大而统一的封建王朝。奉秦始皇之命统一六国文字而成秦篆,功效卓著。钟繇官至太尉,为三国时曹魏“三公之一”,位尊名显。若无渊博之学问,焉能如此?二王父子、唐初四杰、颜真卿、柳公权、欧阳修、苏轼、黄庭坚、赵孟頫、文征明、刘墉、王文治、翁同龢、康有为、于右任、舒同、启功、沈鹏等莫不如是。或为政界名流,或为文坛书坛领袖。书法对他们而言,绝对不是毕生惟一之追求,而是有其他方面之建树。

二、书艺精湛,影响巨大。历史上的书法家,不仅地位显赫,学问渊博,且书艺精湛,影响巨大。他们都具有深厚的临池功底和独树一帜的书法风格,都有自己的代表作传世。他们不仅在当时具有很大影响,而且由于他们在书法上的巨大贡献,能够影响至今而长盛不衰。

三、著述甚多,以德为本。古人大多能见解独到,著书立说。以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宏阔的思想教化世人,影响当时及后世。或政治、或军事、或哲学、或文学、或历史、或书法、或绘画,皆能发人之所未曾发,言人之所未曾言。至少都能够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之上有所发展,从而对社会和历史有独特之贡献。历史上的书法家,除了极个别特例之外,大多能以德为本,以“修齐治平”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严格要求自己。

而当下的“书法家”的标准是什么呢?如果取得一个中国书协会员资格就能称之为书法家的话,那么,这个标准与古人相比,也未免太低了。我们知道,加入中国书协不外乎以下三个途径:一是有作品在中国书协举办的全国大展上入展获奖;二是有理论文章或著作在中国书协举办的学术研讨会或其所认可的专业报刊上发表;三是在基层书协做领导工作达到一定年限者。有的人反复训练一件作品,侥幸入展甚至获奖了,便可加入书协。有的人花较长时间反复修改一篇论文入选书学讨论会了,亦可加入书协。有的人既书写水平一般又不会写文章,但因特殊关系,出任基层书协领导,年限一到,便也可加入书协。除此之外,别无他能。还有的不择手段,抄袭、剽窃、请人代笔,靠拉关系走后门也加入了书协。如此不堪,自欺欺人。

因此,我认为,中国书协会员可能会有人成为真正的书法家,但绝不会都是书法家。非会员里面也可能产生书法家。人为降低标准,则经不起历史的考验。只有见贤思齐,不断向古人看齐,中国书法的未来才会大有希望。

转自《人民网》

之所以说学书法是一件靠拼爹的事情,主要还是因为两个原因:一是古代门派观念比较守旧;二是自古以来成名的书法家大多是父子关系。

书法守旧的门派观念:书法跟很多文化传承一样,虽然是中国瑰宝级别的存在,却也有着非常守旧的观念。书法经历过长久的发展,期间遗失过一部分,也重现过一部分。古代书法的传承并不是靠单纯的临摹名家的字帖,还要有其精髓。而每一脉书法传承所需要教授的心得、关键内容都是只传授给本家族或者是徒弟的,一般不会外传。毕竟每一个派系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

父子关系能促进书法的学习:古语有云言传身教。练习书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稍有懈怠就会半途而废。很多人从小时候开始学习书法,到老了还要多多练习。这就是为什么父子关系更加容易练成的原因,父亲在孩子幼小时候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的,不仅可以从语言上传授书法的精妙之处,还可以以身作则,做个好的榜样。以幼童对长辈的尊敬程度,无形中被影响也是自然的。

纵观我们国家历史上的书法名家们,大多都是父子关系。比如王羲之和王献之,就有很多经典的小故事流传下来。据传王献之在年幼时曾觉得自己的书法已经练得很不错的,拿去母亲那里显摆,结果其母翻看了很久,最后说了一句:我儿写字两千日,只这一点像羲之。可见书法的难练程度非常之高,也是因为有了父亲在前面不断地奔跑,才有了儿子后来的追逐。这才是学习书法的拼爹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