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红楼梦》贾府的奴才过的有多好?

《红楼梦》贾府的奴才过的有多好?一,从门房仆人穿着来看。贾府的奴才都穿着贾府统一定制的服装,有时候也穿着主子们赏赐的衣裳,大氅等衣物,和己爱美自己做的衣裙鞋袜。那么他们都穿什么衣裳呢?林黛玉进贾府那回,黛玉看到宁国府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

《红楼梦》贾府的奴才过的有多好?

一,从门房仆人穿着来看。

贾府的奴才都穿着贾府统一定制的服装,有时候也穿着主子们赏赐的衣裳,大氅等衣物,和己爱美自己做的衣裙鞋袜。那么他们都穿什么衣裳呢?

林黛玉进贾府那回,黛玉看到宁国府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这些人相当于门童,他们的穿着很华丽。

刘姥姥来贾府打秋风,一见门口的奴才就露怯了,有点自惭形秽。做了自我调整自我鼓励后,才鼓足勇气,蹭到门口,打听周瑞。贾府门房的仆人穿着打扮令刘姥姥等平民无法望其项背。

二,从宝玉丫头穿着来看。

贾宝玉的丫头袭人穿得也十分华丽。袭人回家那回,“身上穿着桃红百子缂丝银鼠袄子,葱绿盘金彩绣绵裙,外面穿着青缎灰鼠褂。”后来王熙凤又给她一件大毛的红色斗篷。

袭人可不是仅有一件灰鼠皮褂子,她还有一件银鼠皮褂子。到了冬天,贾府还会给她做大毛的大褂。贾芸到怡红院那回,他看见袭人穿着“穿着银红袄儿,青缎背心,白绫细折裙”。

丫头的内衣不是缎,就是绫。一天早晨那晴雯只穿葱绿院绸小袄,红小衣红睡鞋,披着头发,骑在雄奴身上。麝月是红绫抹胸,披着一身旧衣,在那里抓雄奴的肋肢。雄奴却仰在炕上,穿着撒花紧身儿,红裤绿袜,两脚乱蹬,笑的喘不过气来。这些丫头的内衣都这么讲究,不是丝绸,就是红绫。

三,贾母丫头的穿着。

鸳鸯是贾母的丫头,她穿的是“水红绫子袄儿,青缎子背心,束着白绉绸汗巾儿,脸向那边低着头看针线,脖子上戴着花领子”。

刘姥姥拜见贾母那回,只见一张榻上独歪着一位老婆婆,身后坐着一个纱罗裹的美人一般的个丫鬟在那里捶腿。给贾母捶腿的丫头是纱罗裹着的美人。

四,王夫人的丫头。

黛玉进贾府拜见贾政时,来到王夫人院子里。黛玉一面吃茶,一面“打量这些丫鬟们妆饰衣裙,举止行动,果与别家不同”。“茶未吃了,只见一个穿红绫袄青缎掐牙背心的一个丫鬟走来”。王夫人房里的丫鬟衣裙装饰都是顶尖级别的。

五,王熙凤的丫头。

王熙凤酷喜奢华,她的丫头平儿自然也是盛装打扮。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她见平儿“遍身绫罗,插金戴银”的,还以为是王熙凤呢!

六,三四等的仆妇穿着打扮。

在贾府丫头比仆妇地位高一些。仆妇,就是媳妇和婆子。然而贾府三等仆妇的“吃穿用度已是不凡”。

《红楼梦》所处的时代,贫富差距巨大。普通百姓衣不蔽体,白居易在《石壕吏》中写到,“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就是说年轻的媳妇,都没有完整的衣服裙子,穿着破破烂烂的,没办法出门。

可是,贾府的奴才都穿着绫罗绸缎。袭人穿的缂丝袄,更值钱。俗话说一寸缂丝,一寸金。有缂丝袄的丫头一定不止袭人一个。由此可见,贾府的奴才穿着相当考究,一般家庭的**都没有贾府丫头穿得好。贾府的生活奢侈到什么程度无法预料,单是奴才的穿衣打扮就无比奢侈。

《红楼梦》里的小红是大管家林之孝的女儿,为何却显得身份低微?

晴雯和袭人同是《红楼梦》中非常出色的艺术形象。晴雯“心比天高,风流灵巧”。性格刚烈,疾恶如仇,虽身为奴婢,却从不自轻自贱。晴雯尽管只是怡红院的一个丫头,却深受贾宝玉喜爱。她美丽纯洁,心灵手巧。但不幸的是,有人因为晴雯平日不趋奉她,便忌恨在心,抓住机会就在宝玉的母亲王夫人面前耍奸使猾,诬陷晴雯。说她如何妖里妖气,不成体统。王夫人不问青红皂白,便据此认为,是晴雯把宝玉勾引坏了。这对于一个爱子如命的封建贵妇人来说,是无法容忍的。最终导致,晴雯在生病时被王夫人狠心地逐出了大观园,不久便死去。

袭人温柔和顺,言谈举止非常合乎封建社会的妇道标准和封建礼法对奴婢的要求。她从第三回就开始正式出场,是一个贯穿全书的人物。但无论书里书外,袭人都受到了人们的怀疑。人们普遍认为,晴雯之死,袭人负有极大的责任。这也难怪,因为袭人的所作所为确实让人感到疑云重重。

那么,究竟是谁向王夫人告的密?难道真的是袭人告的密吗?还是另有元凶?

(全文)

从清代乾隆年间到现在,从一个普通读者到著名红学家,有许多人都认为,晴雯之死,袭人负有极大的责任--是因为袭人告密,导致了晴雯被赶出大观园。当时晴雯生着重病呢,所以不久晴雯就死了。

在乾隆、嘉庆年间,也就是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那么离开现在已经有二百年了,有一位叫二知道人,一位评点家,他在谈到金钏之死、晴雯之死的时候,他就说:“袭人是功之首,罪之魁。” 她向王夫人进言有功,立头功的就是她,罪魁祸首也是她。比他稍微晚几十年,道光年间,那就是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有一个叫涂赢的,说得就更严重了,人如果奸猾,可她装得非常有人情味--“奸而有人情者难辨”,这样的人不太好分辨,那些奸在表面化的,你一看就看出来了--袭人就是“奸而近人情者,阅其平生,死黛玉,死晴雯,逐芳官、蕙香,挑拨秋纹、麝月等等,其虐肆矣。”她干的坏事太严重了,太多了。由此可见,袭人受到大家的怀疑,可以说是历史悠久。那么到底袭人有没有责任呢?我们借用一句俗话来说,这叫“事出有因,查无实据”。

我先说,为什么“事出有因”?因为袭人确实十分可疑。

她有三大疑点。第一,袭人曾经向王夫人进言。这事情发生在贾政毒打宝玉之后,贾政差点把宝玉打死,可是袭人对王夫人说什么呢?她说:“论理我们二爷也须得老爷教训两顿,若老爷再不管,将来不知做出什么事情来。”你看,她这话说得多么严重。而且袭人说:“希望太太怎么变着法,把二爷搬出大观园。”这意见够具体的了,不仅分析了事情的严重性,而且提出了“建设性意见”。那么王夫人当时一听,非常感动,对袭人说了许多感激的话,而且保证绝不辜负她。紧接着,赏给她两个菜,这是小事;再紧接着,就命令王熙凤把袭人的工资增加一倍半。这是第一,袭人可疑。

第二,在抄检大观园之前,王夫人不是把晴雯叫来给训斥了吗,当时她说了那么句话,她说:“你干的事,打量我不知道呢!”你干的事,我都知道。那你想,晴雯干的事,王夫人知道,只可能谁告密?那明摆着,只有袭人告密了。这是七十四回。七十七回,王夫人亲自到大观园,她在怡红院公开宣布,她说:“我身子虽不大来,我的心儿神意,时时都在这里。”这明摆着说,我在这儿有“暗探”啊!我这儿有“间谍”派着呢,我自己不来,我的心,我的耳朵,我的精神,我的感觉,都在这儿,有人给我打“小报告”。这是明摆着说袭人,这还有跑吗!

第三,连宝玉都怀疑袭人。你想,宝玉跟袭人关系多好啊!抄检大观园之后,宝玉问袭人:“怎么咱们私底下说的玩的话,太太都知道了。怎么太太别人的毛病都挑了,就单不挑你,还有秋纹、麝月。”不仅袭人是“密探”,还有两个帮手!连宝玉都怀疑她。

所以,这袭人确实疑云重重,很难摆脱这个干系。所以,二百年来,她屡受怀疑,实在是在情理之中。

那么我为什么说“查无实据”呢?这个原因就比较复杂。

我们现在先从袭人这个人,她的基本品质开始分析。我们知道,一个人如果她有重大行动,有突出贡献,或者干了非常严重的坏事,常常和她的基本品质是有联系的,前面应当有蛛丝马迹可寻,应当有它的文化基因在里边起作用。在《红楼梦》的丫头里头,袭人有好几个地方都堪称第一。第一,是在所有有名有姓的丫头里头,除了黛玉刚带来的南方的那个小丫头雪雁,后来贾母又把紫鹃--她自己的丫头给了黛玉,提了一下这两个人以外,第一个出场,有名有姓的丫头就是袭人。而且曹雪芹是非常少见地对袭人做了很详细的介绍。比如,袭人她本来的名字叫什么?说叫珍珠。她原来姓什么?姓花。她后来怎么改的名?谁给她改的?等等。原来伺候贾母的时候怎么样?介绍得很详细。这就可想而知,袭人在曹雪芹心目中的地位的重要和在这个小说当中的地位的重要。你看,黛玉刚进府,当天晚上进府的时候,不是贾宝玉把那个玉甩了嘛,说,这么好的妹妹都没有玉,等等,哭啊什么的。后来当天晚上,袭人到黛玉屋里头介绍那个玉,也是她。所以袭人是所有大丫头当中,第一个出场的戏就很多的,介绍非常详细,这不寻常。

第二,袭人是所有丫头中戏分最重的,她的戏最多。《红楼梦》里边有很多大丫头,但是袭人的戏分超过了鸳鸯,其他就更不必说了。那是因为袭人是男一号贾宝玉的主要助手。

第三,袭人是惟一和宝玉有过肌肤之亲的。因为宝玉在梦游太虚幻境和可卿,叫兼美的那个女孩子的,他毕竟是属于梦境,是梦遗,他不是一个实际的行为;而袭人是和他惟一有性行为的女孩子。宝玉身边美女如云,但是惟一和他有性关系的是袭人。

那么在脂批里边有一句话,叫做“晴有林风”,就是说,晴雯有点林黛玉的作风;“袭乃钗副”,说袭人就好像是薛宝钗第二。袭人和宝钗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就是她们俩都真诚地信奉封建道德,她们都很自觉地用封建道德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不仅规范自己,也规范别人,也这样地要求别人。所以袭人向王夫人进言,正是出于这样一种动机,这样一种认识。

但是袭人她不是薛宝钗这个艺术形象的简单地翻版,而是另外一个突出的艺术典型。袭人和宝钗,我们绝不会混淆,她不仅地位不一样,长得不一样,艺术修养不一样,最重要的是袭人和宝钗有一些很重要的区别:薛宝钗是个冷美人,铁石心肠,“寿怡红群芳开夜宴”里边,抽那个诗签,上面那句诗“任是无情也动人”,所以薛宝钗的特点是“无情”,而袭人是“有情”。

何以见得?我们从同一件事就可以看得出来。金钏之死,薛宝钗就表现出那种对人的生命的冷漠,对一个丫头之死的那种冷漠:“如果自杀的话,她也不过是个糊涂人。无非多给她点银子发送发送。”她是这样一种非常冷漠的态度。而袭人不是,袭人想起了过去她和金钏在一起的时候,她不禁流下泪了;而且她是什么呢?点头赞叹,这点非常了不起。为什么说“赞叹”非常了不起?金钏为什么自杀?她要用自己的生命来证明自己是清白的,是无辜的。在金钏身上,体现了一种非常宝贵的人格意识,人格高于生命,我宁可去死,我也不能受辱。而袭人对金钏的这种行动是点头赞叹!这是她和薛宝钗所不一样的地方。

我们现在来看一下,在袭人进言之后,我为什么说她从来没有向王夫人提过晴雯的一点事呢?我们只要看,在抄检大观园之前那个七十四回。七十四回在“绣春囊事件”发生以后,邢夫人借机发难。王善保家的,她是邢夫人的陪嫁,王善保家的就说晴雯的坏话。这时候,王夫人连晴雯是谁都不知道,这就是最有力的证据。如果说,袭人以前说过晴雯的任何一句坏话,那么晴雯早就被赶出大观园了。那么王夫人当时就不知道哪个丫头叫晴雯,后来王夫人下令马上把晴雯叫来。而且让那个丫头不许告诉她,为什么叫她。

晴雯这时候来了,晴雯一看那架势,就知道自己被暗算了。我们看晴雯来了以后,王夫人怎么说的?王夫人就说:“你干的事,打量我不知道呢!”然后她就问宝玉今日可好些?我们看,晴雯回答得胸有成竹,晴雯真是聪明绝顶,她说:“我不大到宝玉房里去,又不常和宝玉在一处,好歹我不能知道,只问袭人、麝月两个。”王夫人就信以为真了。如果袭人早就告了她的密,王夫人会信以为真吗?我们看,王夫人说:“这就该打,你难道是死人啊?要你们做什么?你不是在宝玉屋里的吗?宝玉今天好点,你都不知道!这就该打,你是死人啊。”结果晴雯回答说,晴雯回答得真妙。她说:“我原是跟老太太的,因老太太说,园里空大人少,宝玉害怕,所以拨了我去外间屋里上夜,不过看屋子。老太太让我去的时候,我本来我就回过,回过我笨,不能服侍。老太太骂了我,又不要你管他的事,要伶俐的做什么?我听了这话才去的。”晴雯多聪明啊!你想,王夫人能去找老太太对证吗?说,老太太您说过这话吗?晴雯知道,王夫人肯定不会对证,她编出来。你想,晴雯把贾母搬出来,真高明!

晴雯接着说,她说:“不过十天半个月之内,宝玉闷了,大家玩一会子就散了。至于宝玉饮食起居,上一屋有老奶奶、老嬷嬷们,下一屋又有袭人、麝月、秋纹几个,我闲了还要去做老太太屋里的针线。”你想,王夫人会去对吗?老太太你还让她做针线吗?才不会。“我闲了,还要做老太太屋的针线。”所以“宝玉的事竟不曾留心,太太既怪,那我以后留心就是了。”这是以攻为守啊!你不说我不留心吗?那我以后留心就是了。王夫人说,别,别,别。她说:“你不近宝玉,这是我的造化,不劳你费心。”王夫人是信以为真。这一方面,说明王夫人糊里糊涂;另一方面,最有力的证明,袭人从来就没提过晴雯一句坏话,连晴雯这个人的存在,她都没讲过。王夫人根本不知道,宝玉身边有一个叫晴雯的丫头,是不是?

我们还可以注意一下,曹雪芹给了袭人一个非常好的姓名,姓花。花,在《红楼梦》里面,在中国传统文学当中,特别在《红楼梦》里面代表少女,花季的少女嘛!而且尽管袭人也像《红楼梦》中的许多少女一样,有一个悲剧的结局,但是相对而言,袭人的归宿是比较好的,袭人最后嫁给了宝玉的好朋友,无论是容貌、人品,样样都很出色的琪官蒋玉菡,这可不是偶然的。你们看看《红楼梦》的这些钗,正册、副册、又副册当中,只有个别人有相对较好的结局,探春是一个,相对较好,她远嫁了,没有死。她的结局起码要比有的人要好,这些都不是偶然的。所以从这个地方,我们可以看得出来,曹雪芹是非常喜欢袭人的,所以曹雪芹笔下的袭人,不可能扮演一个像“文化大革命”当中讲的“密探”、“内奸”、“告密者”等等这样的角色。

那么我们要说,晴雯到底是被谁害死的呢?宝玉怀疑的那些他们私底下的玩话,是谁传出去的呢?晴雯为什么会招某些人恨呢?

这里,我首先要从晴雯的个性说起。简单地说,晴雯的个性和当时的环境格格不入。在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里面,对那些少女都有一些“判词”,或者“红楼梦曲”里面,预示了她们的命运,揭示了她们性格特点,人性的优点或者缺点。我们可以注意到,晴雯的判词出奇的好。你可以比较一下,晴雯是“心比天高”,她这个评价之高,超过了探春等好几个少女。像探春、妙玉、可卿、凤姐等人,都远不如晴雯的判词评价之高。

《红楼梦》的人物里面,它是一组一组,常常是一组一组对比的写法。那么前面我们讲到,“晴有林风,袭乃钗副”。晴雯确实在某些地方有林黛玉的作风。哪个地方呢?最重要的是,她们两个人的性格都非常率真,很真诚,非常纯洁。如果说,袭人像一块半透明的毛玻璃,那么晴雯就是晶莹剔透的水晶,你可以一眼把她看得非常清楚。晴雯在说话方面,也像黛玉那样直来直去,无所顾忌,有时候说话就会比较尖刻,就容易得罪人。所以这个地方都能够看出,晴雯她有非常可爱的一面,她真诚、直率,宁折不弯。晴雯的性格当中最可宝贵的一面,和黛玉非常相像,就是她有一种比较自觉的人格意识和朦胧的平等意识。这一点,在当时的社会具有极大的进步性,因为很多人是自觉地在做奴才,而晴雯不。比如说,有一回里边写到,秋纹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三十七回,她跟着宝玉去给贾母和王夫人送花,得了几百个钱和两件衣服的赏。回来以后,秋纹就把这个事唠唠叨叨说了好长,老太太又怎么赏了,太太又怎么赏了,等等,特别自豪。她说,这几个钱倒不是什么大了不起的,她难得这个脸面,她觉得今天特别有体面,得到了老太太和太太的赏钱和赏的衣服。晴雯当时就“呸”:“你还充有脸呢,一样这屋里的人,难道谁又比谁高贵些?把好的给她,剩下的才给我,我宁可不要,冲撞了太太,我也不受这口软气。”晴雯她性格当中这种疾恶如仇,心直口快,非常率真的这一面呢,当时也就同时给她带来一些缺点。

比如说,她有时候就难免有些任性;有时候说话就容易伤人、得罪人。就像袭人说她的“她说话夹枪带棒”。另外,像当时小红这个丫头奉王熙凤之命办事,结果被晴雯和麝月看见了,晴雯就讽刺、挖苦她攀高枝什么的。小红虽然是一个地位很低的丫头,那个级别就是月银五百钱的丫头,三等丫头,可是她出身不一样啊,她是管家林之孝的女儿。所以在这个地方,就有一句脂批,她说:“管家之女,而晴卿辈挤之,招祸之媒也。” “招祸之媒”就是惹祸的导火线,晴雯得罪的人比较多。

晴雯的性格有许多精彩的表现。我们看“抄检大观园”的时候,在探春那儿,王善保家的不知深浅,探春抬起一掌,打得漂亮。在怡红院,你看晴雯,晴雯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一声将箱子掀开,然后两手捉着底子,两手捉着箱子底子朝天往地下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晴雯的厉害,连这个狗仗人势的王善保家的都给吓唬住了。

如果说,“抄检大观园”是一部交响乐,那么探春飞掌和晴雯掀箱,就是两个华彩乐段。可话又说回来,探春是**,她那一巴掌打上去,王善保家的是无可奈何,她不敢怎么样;晴雯可是个丫鬟,她在这种情况下,掀箱、倒箱,她所要付出的代价,那很可能是非常可怕的。但是对晴雯来说,宁可受穷,绝不受辱。曹雪芹把中国文人的骨气投影到晴雯的身上,在晴雯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曹雪芹本人的影子,她体现出了一种中国文人的非常宝贵的品格,就是一种人格绝不能受辱的那种文化人格--这就是鲁迅讲过的“中国的脊梁”的一种表现。

到底是谁害了晴雯?首先,是因为贾府上层社会争权夺利。荣国府贾赦是长房,贾政是二房,但是荣国府的内部大权落在了二房的王夫人手里。尽管王夫人把具体操作的这个权利交给了王熙凤。王熙凤是长房,也就是贾赦和邢夫人的儿媳妇,但是贾琏不是邢夫人生的,邢夫人没有生,没有孩子。可王熙凤是王夫人的内侄女,因此荣国府的大权掌握在王夫人手里,王家的人手里。这一点,邢夫人是心里有不甘的,因此她抓住“绣春囊事件”发难,就在情理之中。

我们看,“绣春囊事件”发生以后,邢夫人找到王夫人,王夫人当时把王熙凤找来审问。然后,王夫人调集了五个陪嫁,就是五个陪房,有周瑞家的,有来旺家的等五个陪房,让她们快快暗地访拿这事。用咱们现在话来说,成立了“专案组”。悄悄地要抓紧,悄悄地暗访。没想到,这时候王善保家的来了,十分关切。王夫人知道,这不是王善保家的关切,而是邢夫人的关切。在这种压力下,王夫人不得不改变主意,不仅让王善保家的参加“专案组”,参与破案,而且改“暗访”为当天晚上进行“突然袭击”。

这个主意是谁出的?是王善保家出的,王夫人只能接受。我们可以回去读一读那一段,曹雪芹写得非常地细致,交代得很清楚。由于邢夫人借“绣春囊事件”发难,所以迫使王夫人采取的措施比本来更加严厉,原来也许不至于这么严厉,这么快,而且王熙凤还可能缓冲一下。因此,晴雯就成了邢夫人和王夫人斗法的牺牲品。

其次,是以王善保家的为代表的一些婆子、媳妇们,趁机打击、报复晴雯。我们看七十七回,看得很清楚,王善保家的是一再指出晴雯,说,就是她,怎么怎么不好。后来,你看七十七回,王夫人到怡红院去搜查的时候,来指认这个、那个,说:“谁叫耶律雄奴?”是谁在指认?老嬷嬷。所谓“老嬷嬷”也就是三十多岁、四十岁。说:“谁说生日跟宝玉一样的,就应该是夫妻呀?”也是老嬷嬷指认。王善保家的就是这些老嬷嬷的代表。

我们可以看一下,小说里面还特别提到了王善保家的是步步紧逼,催促王夫人此刻把她叫来。然后七十七回,王夫人到怡红院的时候,王善保家的她趁势告倒了晴雯。在这之前,抄检大观园之前,趁势告倒了晴雯。有人和大观园不睦的,关系不好的,也就随机、趁便下了些话,挑拨离间。所以,王夫人才把患有重病、多日米水不沾的晴雯马上赶出怡红院,赶出大观园,连衣服都不让多带。

所以,从上面这些分析,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晴雯之死和袭人毫无关系。那么,为什么二百年来这段公案没完没了呢?这正是曹雪芹写得非常高明的地方,曹雪芹总是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似是而非,似非而是,因此,《红楼梦》有许多情节,有许多人物都不是读一遍,你就能够弄明白的。如果说读一遍,就什么都弄明白了,那就不是《红楼梦》了。

小红的身份不是显得低微,事实上她的身份本来就很低微。就连她父母身份也一样低微。他爹妈虽然都在贾府里管事,但都是贾府的奴才,所谓家生的奴才,辈辈都是奴才。

另一个大管家赖大,家里有花园有家产,孩子还做了官。奴才混到这个份上,实在不简单,但是也依然是奴才。赖大的儿子赖尚荣能够脱离奴籍,可以捐个官作,可以跟贾宝玉称兄道弟,这得益于主子开恩,准许他从小就出去念书,准许他到外面捐官,否则是不可能的。所以后来续书中有这样的情节,贾政扶椁南下葬母,盘缠不足,派人去向赖尚荣借500两银子,结果只给50两,贾政命人送回去,赖尚荣知道得罪了贾政,就建议父亲辞职,赖大让赖尚荣辞官。家生奴才得罪主子那是大逆不道,很了不得的罪过。

赖家能有今天,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得益于赖大的母亲。这个老太太可不简单,她人情世故炉火纯青,情商一流。他是在贾母面前不用站着的奴才,因为伺候过老辈主子,比年轻的主子还有体面。

赖嬷嬷面上恪守奴才本分,实际借用资源,对外长袖善舞,对内严于律己,自强不息,带领子孙利用现有条件发财,更能抓住机会实现逆袭突破,华丽转身。(笔者有专文另述)

小红是大管家林之孝的女儿,已经十七岁了,却被派在怡红院,作个浇花喂鸟的小丫环,人不小了却干着小丫头的差事。连偶尔给宝玉倒杯茶都要被大丫环们骂。这是不是有点尴尬?

其实完全正常,理解这些必须从林之孝夫妇说起。林之孝是贾府的大管家,管理账房的实权派,母亲也是有体面的管家。虽然家生子辈辈为奴,但是女儿来不来干活儿,林家家长还是可以自主的。多数奴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进贾府干活儿,因为可以挣钱补贴家用。

但有的家长不这样,例如赖家。林家境应该也不错,不指望小红挣钱养家。小红一个小女孩,让她远离主人,远离是非之地。混到大了,求主子开恩,放出去找个好婆家才是正经。

林之孝主管账房。对贾家经济状况很了解,他曾经建议贾琏裁员节流。小红说,十里搭长蓬,没有不散的宴席,很可能就是听到爹妈的议论。他们应该不期望女儿在贾家长久为奴或者作妾,所以把她派到大观园怡红院,这里的活比较轻闲。谁知道后来贾宝玉住进来,贾宝玉屋里原有一班人马,小红就这么成了外面干杂役的小丫头。

林之孝夫妇被王熙凤评价为一个天聋,一个地哑,在主子面前极其恭顺,但捞起钱来,绝不手软。林之孝家的是王熙凤的干女儿,大观园小厨房换人,秦显家的代替柳嫂子,就给林家送了厚礼。有如此生存之道,日后求主子开恩放出女儿应该不成问题。

但是小红未必理解父母的心思。她是有野心的,她眼空心大,妄想攀高。小红长得又漂亮伶俐,自然会招来打压。小红在怡红院当不了大丫环,林之孝两口子装聋作哑。闷声发财比去争闲气,暴露了真面目要重要得多。就算当上大丫头,也没什么前途。大丫头地位何尝不低微?晴雯是个大丫头,不是也被王夫人一句话就赶出去完事?当不上大丫头安知非福?

小红抓住机遇,在王熙凤需要人办事时,很有眼色,很得力,说话有条有理,受到王熙凤的好评。知道她是自己人林之孝家的女儿,马上提拔到自己手下,当了大丫环,人际关系还是起了作用。但是安之非祸?当初王熙凤说要找一个得力的人时,她也没有推荐自己的女儿。看来林之孝家的并不希望小红当大丫头。林之孝家的希望小红到了配人的年纪,求主子开恩给她个自由身,在外面自主寻婆家,到外面做正头娘子。就像周瑞的女儿那样,与冷子兴成婚,衣食无忧。

可是林之孝夫妇的打算还是落了空。小红还是当了大丫头。贾府落败后,王熙凤下场凄惨,作为她的大丫头,小红的命运不会太好。但是小红与贾芸相爱,贾芸认了宝玉干爹,小红妈认了王熙凤干妈,因为这几层关系,小红也许能够出去嫁给贾芸,但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