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郑和下西洋给明朝带来了什么呢?

郑和下西洋,早于西方大航海时代将近一个世纪,它为永乐大帝带来了君临万邦的尊荣,却被明宣宗废弃。郑和下西洋为大明带来了什么?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它被废弃。三宝太监六下西洋郑和,出身于阿拉伯贵族,从小就有扬帆远航的理想。他为人谨慎、干练,逐渐成为朱

郑和下西洋,早于西方大航海时代将近一个世纪,它为永乐大帝带来了君临万邦的尊荣,却被明宣宗废弃。郑和下西洋为大明带来了什么?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它被废弃。

三宝太监六下西洋

郑和,出身于阿拉伯贵族,从小就有扬帆远航的理想。他为人谨慎、干练,逐渐成为朱棣的心腹近侍。永乐二年,郑和作为朱棣的代言人,在福建五虎门起航开始第一次下西洋。

依赖于明朝先进的造船技术(朱元璋曾在鄱阳湖水战中,被陈友谅的庞大舰队所击败,所以特别重视造船技术),郑和舰队共拥有大小船只200余艘,其中大型宝船62艘,最大者长44丈,宽18丈(一丈约等于3.33米),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船队。

郑和率领27000余人的庞大舰队,自福建起航途径占城、爪哇、苏门答腊等地,到达古里(印度半岛西南端)后返航,第一次下西洋圆满结束。这次西洋之旅使西洋诸国看到了明朝的强大,纷纷派遣使臣远赴大明朝贡。

随后郑和在永乐五年、七年、十一年、十五年、十九年五下西洋。途经30余国,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的莫桑比克、索马里等国。

在郑和每次下西洋的途中都会发生许多故事例如:

一,剿灭明朝逃犯陈祖义带领的海盗团伙五千余人。

二,舰队到达锡兰,向佛寺捐赠了金、银、丝绸等物,为了纪念此事,特立《布施锡兰山佛寺碑》,此碑现存科伦坡博物馆。

三,为了表示朝贡的诚意,苏禄国国王亲自带领300多人观光团,在大明吃喝玩乐1个多月。

还有很多远航途中的故事,就不多说了,总之就是郑和一路匡扶正义,册封国王,带回规模庞大的观光团等。

强大的明朝在20多年间完成了五次远航的壮举,使西洋各国纷纷来朝,极大的满足了朱棣威服四海、君临万邦的虚荣心。

第七次下西洋,郑和远航的绝唱

大明宣德五年,皇位稳固的朱瞻基想重现,爷爷朱棣君临万邦时的荣耀,命令郑和再次远航,这次远航成了郑和的不归之旅,最终他在到达古里时客死异乡。至此声势浩大的下西洋活动宣告终结,但是它给大明带来的影响却值得我们深思。

为实现君临万邦的构想,明朝财力耗费巨大

远航活动使明朝的声望达到顶峰,西洋各国纷纷来朝。西洋诸国以微薄的贡品,换取大明的真金白银。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朝贡使团规模不断扩大,赏赐之物与日俱增,国库日渐空虚。

除了皇帝的赏赐之外,郑和每次下西洋还会携带大量的铜钱,和西洋各国进行贸易,铜钱的大量外流导致国内物价飞涨,经济秩序严重破坏。

可是这种脆弱的朝贡关系,是建立在大明阔绰的赏赐之下。待到明朝国力衰弱,无法给予丰富赏赐时,朝贡体系逐渐瓦解,明朝在西洋各国的影响力大幅减弱,宗主国地位岌岌可危。

早于西方大航海时代将近一个世纪的大明用真金白银和满满的诚意,换来的只是君临万国的虚名,而在明朝之后开始远航的西方人,手拿圣经换来了非洲土著人的黄金,充实自己的国力。

大明就这样错过了航海所带来的红利期爆发期,继续秉承以德服人的外交方针,沉浸在天朝上国的顽固思想之中,在不知不觉中被西方各国慢慢超越。

郑和下西洋 的措施是什么

第一次下西洋 1405年6月。

第二次下西洋 1407年10月13日 。

第三次下西洋 1409年10月 。

第四次下西洋 1413年11月 。

第五次下西洋 1417年6月。

第六次下西洋 1421年3月3日 。

第七次下西洋 1430年。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最多(240多艘)、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比欧洲国家航海时间早半个多世纪,是明朝强盛的直接体现。

郑和的航行之举远远超过将近一个世纪之后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航海家,如麦哲伦、哥伦布、达伽玛等人,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是唯一的东方人,更是比马汉早五百年提出海权论,更有说法称郑和最早发现美洲、澳洲、南极洲。

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

每次都由苏州刘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远航了有八次之多。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病过逝。民间故事《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将他的旅行探险称之为三宝太监下西洋。

参考资料:

郑和下西洋_百度百科

郑和下西洋是一种国家行为 郑和下西洋

,郑和船队是一支强大的战略力量.明政府派遣郑和船队下西洋显然是从当时国家利益(包括皇帝的意志)和国家需要出发.郑和下西洋的使命和功绩概括起来,主要包括4个方面: 1、推行和平外交,稳定东南亚国际秩序 郑和下西洋前,中国周边的国际环境动荡,主要表现在东南亚地区各国相互猜疑,互相争夺.当时东南亚两个最大的国家爪哇、暹罗对外扩张,欺压周边一些国家,威胁满剌加、苏门答腊、占城、真腊,甚至在三佛齐,还有杀害明朝使臣的,拦截向中国朝贡的使团;再一个海盗猖獗,横行东南亚、南亚海上,十分嚣张,海上交通线得不到安全保障.这些不稳定的因素,一方面直接影响中国南部的安全,一方面极大影响了明朝的国际形象,不利于明朝的稳定和发展.在这种形势下,明朝皇帝采取了“内安华夏,外抚四夷,一视同仁,共享太平”和平的外交政策.派遣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通过各种手段,调解和缓和各国之间矛盾,维护海上交通安全,从而把中国的稳定与发展同周边联系起来,试图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国际环境,提高明王朝的国际威望.所以从明朝派遣郑和的使命可以看出是实现和平的使命。 郑和下西洋调解矛盾,平息冲突,消除隔阂,有利于周边的稳定,维护了东南亚、南亚地区稳定和海上安全,提高了明朝的声望.所以,可以看出郑和的船队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但不是用于侵略扩张,而是用于实现和平目的.在当时国际环境条件下,陈祖义几千人,阿烈苦奈儿上万人,没有强大军事实力做后盾,是难以实现和平的. 李约瑟评价:东方的航海家中国人从容温顺,不记前仇,慷慨大方,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虽然有恩人自居;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也不建立要塞. 2、震慑倭寇,牵制蒙元势力,维护国家安全 当时,威胁明朝安全的主要来自两个方向:东部海上的倭寇,北方的蒙元残余势力和西北的帖木儿帝国.中国倭寇最早出现在元朝末年,日本国内发生内战,部分武士和浪人为了生存便到中国沿海抢劫,到明初朱元璋时期,非常猖獗.当时明朝刚刚建立,国内还不稳定,所以集中精力安内,国防上采取被动的防御战略,在沿海省份设立卫所,在北方修长城和派兵屯边. 朱棣时期,陆海两方面对明朝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改变了被动防御战略,主动出机,陆上方向实施迁都、亲征漠北;海上方向组建了郑和舟师,震慑和打击倭寇和反明势力,并从海上实施战略包抄,对西北方向进行战略上的牵制,从而减轻明朝北部的压力. 3、发展海外贸易,传播中华文明 郑和下西洋的使命主要是政治目的,同时也带有一定的经济目的,国家实施这么大的战略行动,它是多方面考虑的.在郑和船队下西洋过程中展开许多贸易活动,主要有三种形式: 郑和纪念银币

第一种朝贡贸易.这种贸易是郑和下西洋贸易活动的基本形式,带有封建宗主国的性质.它通过这种形式获得这些小国对明朝宗主地位的认可,这是朝贡贸易的政治目的.当时各国都积极到中国来朝贡,一方面得到明朝的庇护,一方面得到的丰厚赏赐.据统计,永乐在位22年,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亚非国家使节来华共318次,平均每年15次,盛况空前.更有文莱、满剌加、苏禄、古麻剌朗国4个国家先后7位国王亲自率团前来,最多一次有18个国家朝贡使团同时来华,还有3位国王在访问期间在中国病逝,他们遗嘱要托葬中华.明朝都按照王的待遇厚葬. 第二种官方贸易.是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双方官方主持下与当地商人进行交易,是明朝扩大海外贸易的重要途径.郑和船队除了装载赏赐用的礼品外,还有中国的货物,如铜钱、丝绸、瓷器、铁器等.这种贸易可以用明代铜钱买卖,多数以货易货.最有影响的是击掌定价法.在印度古里国,中国船队到达后,由当地的代理人负责交易事宜,将货物带到交易场所,双方在官员主持下当面议价定价,一旦定下,决不反悔.双方互相击掌表示成交.这种友好的贸易方式,在当地传为美谈.郑和下西洋期间,尤其是后几次下西洋贸易规模扩大,遵循的平等自愿,等价交换,具备了国际贸易的一些基本原则. 第三种民间贸易.这种贸易一定程度上是在郑和下西洋贸易活动的带动下出现的.它不是通过官方,而是由商人或民间自发性展开的.郑和下西洋消灭海盗,维护了海上安全,开辟了航线,促进和刺激了民间贸易.据有学者研究,郑和使团不禁止下西洋官兵带一些中国货物在沿途进行交换.东南亚百姓对中国丝绸、瓷器、工具非常喜欢,郑和船队一到都争先恐后的划船或到码头交易,有的还请官兵到当地的集市设摊交易. 郑和下西洋进行的贸易活动有政治行为的贸易,也存在经济行为的贸易. 郑和下西洋所到之处,不仅进行海外贸易,还传播先进的中国的文化.当时东南亚、南亚、非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社会发展比较落后,非常向往中华文明.朱棣派遣郑和下西洋还肩负了“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导以礼仪,变其夷习”的使命.郑和出色将中华文明远播海外,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写下了新的篇章.郑和下西洋传播中华文明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中华礼仪和儒家思想、历法和度量衡制度、农业技术、制造技术、建筑雕刻技术、医术、航海造船技术等. 现在在海外还流传许多郑和的故事.在马来西亚有三宝山、三宝井,印尼有三宝垄、三宝庙,留下郑和遗迹,表达了当地人民对这位传播中华文明的先驱的敬意. 4 、开拓海洋事业,铺平亚非航路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占据着地球表面积70.8%,拥有着丰富的资源.自古以来,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空间,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与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盛衰休戚相关.我们的祖先早期创造了龙山和百越海洋文化,15世纪初,郑和大规模远航活动,把中国古代的海洋事业推向发展高峰,对人类的海洋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 一是开辟了亚非的洲际航线,为西方人的大航海铺平了亚非航路.当葡萄牙的航海家达加马沿非洲西海岸绕过好望角,抵达东非海岸时,当地人就告述几十年前中国人曾几次来到这里.他们在阿拉伯领航员的帮助下,沿着郑和船队开辟的航线顺利到达了印度. 二是对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进行了一些海洋考察,搜集和掌握了许多海洋科学数据.《郑和航海图》就是通过大量海洋调查绘制的.这种海洋考察活动比世界记载最早的1872年——1876年英国的“挑战者”号进行海洋调查早了400多年. 三是对航海区域进行了战略布局.郑和下西洋根据其使命和掌握的海洋知识,在辽阔的海外选择了占城、满剌加、旧港、古里、忽鲁莫斯等地作为海洋发展的重点区域,有利于扩大海外交通和贸易范围. 郑和下西洋在海洋事业上还有许多贡献.郑和的功绩是辉煌的,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他从30多岁开始,前后28年献身海洋,最后一次下西洋时,已经60岁了,为了中外文化交往和航海事业,他毅然率领船队出使,这次他再没有回来,病逝在印度的古里,享年62岁,永远的长眠在他开辟的和平的道路上. 在群星璀璨的中华英杰中,郑和不但以先于西方人航海,胜于西方人的航海技术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我觉得人们关注和研究他的最主要层面,恐怕是郑和所代表的一种文化精神:一种中国人不畏艰险,征服自然的价值趋向,一种打开国门走向世界进行文化交流的决心. 郑和这种敬业献身报效国家的精神是永存的,凝聚着中华民族开放进取、和平友好、交流合作、经略海洋和敢为天下先的优秀品德,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后人继承和弘扬,推进人类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