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古代什么职位可以用玉石印章

春秋战国 人们一般把秦代以前的印章归称为古玺,现存古玺大多为战国时代的遗物。 在中国历史上战国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代,诸侯列国各霸一方。各国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各自发展,尤其在文字书体上不尽相同,形成了战国玺奇古诡异、天真烂漫、变幻莫测的基本格

春秋战国

人们一般把秦代以前的印章归称为古玺,现存古玺大多为战国时代的遗物。 在中国历史上战国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代,诸侯列国各霸一方。各国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各自发展,尤其在文字书体上不尽相同,形成了战国玺奇古诡异、天真烂漫、变幻莫测的基本格调,因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当时,社会各阶层在政治、经济等活动中·,印章的应用相当普遍,\"尊卑共之\"。就是说,统治者与百姓庶民均可拥有和使用,并没有具体的规定和等级之分。 各国诸侯摆脱周王室的依附她位,各自称王,逐渐形成割裂局面,最初主要有齐、楚、燕、韩、赵、魏、秦等国。国君在行使权力时,军事上一般使用\"虎符\",而在政治经济上则使用\"印玺\"了。

印章,从广义上讲就是篆刻。它的起源,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印章的出现,并不是一开始就被称为\"印章\"的,而是称之为\"玺\"。到了蓁代,始皇为了显示其至高无上的尊严,立出规定----只有皇帝所用的可称玺,而平民百姓所用的,只可称为\"印\"。于是,便又有了\"印\"这个名称。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印章即被法定为代表当权者权益的信物。其制规定天子之印称\"玺\",其材用玉;其余的只能称\"印\",且限用其他印材。自此,印章的名称、质料、钮制,甚至绶色,都有了相当严格的界定。秦始皇所制的螭虎钮\"六玺\",开了后世封建帝王玉玺制度的先声。 秦统一中国之前,东方六国齐、楚、燕、韩、赵、魏,使用的文字并不完全相同。尽管都是同源汉字,但由于地域差异,它和现今能见的最早汉字----甲骨文有许多不同,和钟鼎器物上的铭文差异也相当悬殊。反之,它和当时东方六国流通的货币文字以及兵器、陶器及木简上的文字却十分相近。学术界普遍认为这是介于甲骨文、钟鼎文和秦小篆之间的六国古文,有时也将它归入大篆的范畴。秦统一中国以后,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命令丞相李斯改革文字,以秦国文字为基础,废除与秦国不相同的文字,并将繁复的文字简化,使文字整齐划一;又因社会发展需要,增加了一批新字,编制成一套统一的文字,下令让全国通用。这就是著名的秦小篆,它在形体结构上更趋规范化,虽还保留了部分文字象形的意味,但已经趋于符号化,是上承甲骨钟鼎上古文字和下启隶楷现今文字的重要文字形式。小篆在秦印中的表现,也是有明显特色的。

在印材质地上,仍是铜质居多。在制作时铸造和凿刻都有,从现存的古印来看,秦时印章凿刻的较多。印钮比较简单,一般多为鼻钮,是战国古玺印钮的沿用和继承,只是钮体略为高耸而已。印面则也多方形、长方形、圆形或椭圆形。印文也是朱、白文兼有。方形印都刻有田字界,长形或圆形印,多加日字界,以隔开印面文字,这是秦印玺印文的特定格式。印文字体都取秦小篆,齐整秀丽,凿刻圆润,笔势挺拔有力,刀法纯熟,耐人寻味。印面的切分并不成等比,使印面结构天然浑成。

隋唐

隋唐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时期,然而这一时期的印章,在经历了秦汉时期的高度发展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衰落以后,并未再次出现复兴的高潮。其原因,似乎与纸张的大量出现关系密切。 隋唐时期的官印和私印,一般都称\"印\",只有皇帝才称\"玺\"。武则天称帝后,认为\"玺\"字与\"息\"字读音相同,而息又和息灭、死亡有关,因此在改制后的延载元年(694)将\"玺\"改为\"宝\",而官租印章申特有的\"记\"字也出现了。

宋代官印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印文多用\"九叠篆\"。其笔划来回曲折重叠,叠数不定,或三四叠,或七八叠,多的可至十叠。九叠篆的运用能使印面饱满,整齐雅致,但笔折繁复,难以辨认,有预防伪造的作用,正因为此,宋、元、明、清官方印章,大都仿此不疲,如\"教阅忠节第二十三指挥第三都朱记\"、\"通远军遮生堡铜朱记\"等,都是典型之例。另外,此时已有以楷书入印的,如\"州南渡税场记\"、\"壹贯背合同\"(使用于纸币)等。

元世祖忽必烈于1279年灭南宋后人主中原,推行歧视汉人的蒙古族政策,在官方文书和官印中多使用八思巴文。八思巴文是元世祖帝师八思巴奉命依据藏文字母创制的蒙古新宇,并于至元六年(1269)通过法令颁行。元人在沿袭汉印制度的同时,将八思巴文用入印章,如\"管军千户印\"、\"隆镇卫亲军都指挥司经历司印\"和\"威州军兵千户印\"等。由于灿烂的汉文化的影响,八思巴文不可能取代汉文字,又由于汉人不认识也不愿识八思巴文,使元人在行使权力时感到极大的不便。因此又在八思巴文背刻上汉文楷书供人辨识,有的则直接换成了汉文。元末画家王冕(字元章),首先创用浙江青田花乳石自刻印章,由于花乳石脆软适于刀刻,致使文人们可以不依赖专业刻工而自由创作。当时人们纷纷仿效,使篆刻艺术得以迅速普及和发展,秦汉印章风范得以发扬光大。壬冕自刻章有\"王冕之章\"、\"王元章\"、\"文王子孙\"和\"会稽佳山水\"等。

明清及近现代印章流派

明 印章的发展在汉代之后,经历了魏晋南北朝和唐宋元的\"低潮\"时期。到了明代,随着石质印材的大量发现和广为应用,文人自篆自刻印章蔚然成风,以往只有印工治印的漫长历史宣告结束,真正意义上的篆刻艺术从此揭开了崭新的篇章。元末明初人王冕(1287一1359,字元章)在一个偶然的场合,发现了一种质地松脆、易于镌刻、当时被称为\"青田花乳石\"的石料,于是把它引作篆刻,由此受到了篆刻界的普遍青睐。这一发现,为日后文人相继登上印坛和光大篆刻艺术,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在这一漫长的时期里,篆刻艺术在明代的基础上大有发展和创造,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篆刻艺术形式更为多样化。在明代,基本上以汉印形式为多;清代除继承汉印传统以外,很多篆刻用继承了古玺式样。

(2)在章法上,明代篆刻一般都较匀整、对称、疏朗;清代的篆刻,章法一般较错综、参差、紧凑。

(3)在印文的用字上,由大、小篆的合一,又扩大了用字面,如鼎彝、权量、镜铭、泉币、砖瓦等文字,不论方体、圆体,均可入印,有创造性。现代由于甲骨文的大量出土,甲骨文入印更是一个特色。

(4)在刀法上,由\"冲\"发展到\"涩刀\"、\"纯刀\",进而归纳为\"刀、石、笔、墨\"四者的结合。由\"光洁\"的一路,发展到\"残破\"的一路,形成为\"工\"和\"放\"两种创作方法。

(5)由篆刻与书法的结合,\"书从印入,印从书出\",发展到\"诗、书、画、印\"的熔成一炉,大大发展了篆刻创作理论与实践。

(6)边款艺术由行书发展到各种书体,由书发展到画,由阴刻发展到阳刻,由简约的内容发展到丰富的内容。

(7)印社组织如西冷印社、乐石社、龙渊印社、《印人传》等的出现,都标志着篆刻艺术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在这一漫长时期里,我国的篆刻艺术不断地由内地向香港、台湾地区发展,并与日本加强了联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古至今,印章一直是权利与文化的象征,皇帝的玉玺,文人的小印,一度成为达官贵人的把玩。陆游有诗云“花如解语嫌事多,石不能言最可人。”印章以其特有的色、纹、韵、刚、柔、形,无言地传文达意,无声胜有声。

制作印章的材质颇多,其中包括金、银、铜、玉等。自明清以来,翡翠玉石制作的印章成了皇家及达官贵人们最喜爱的物品。

中国印章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与书法、绘画、诗歌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艺术而声名远播,是中华文化的特征标志与时代发展的见证。它的文字线条生动多变,甚至有肖形印,看似方寸之间,却有一种动态的美感与情趣,其间的好词好诗也充满故事性,或讽刺,或幽默,或抒发个人心胸大志,既能表达心声,又充满了浪漫的文艺气息。

翡翠印章有两大类功能:一是象征功能,二是证明功能。前者用于象征权力和等级,后者则用来证明身份和行为。随着时代的进步,印章的象征功能逐渐弱化,而印章的证明功能则成为主要功能。

翡翠印章不仅是文人的一种信物,也称为文人收藏赏玩的一种艺术品。印章的造型有方形、长方形、圆形、双连形等,钮的式样则更加丰富多样。印的内容十分丰富,既有表明身份的,也有座右铭,一方青印也是文人明志的地方。

翡翠印章的分类

从权利上分为:

官印:官方所用之印章。历代官印,各有制度,不仅名称不同,形状、大小、印文、纽式也有差异。印章由皇家颁发,代表权力,以区别官阶和显示爵秩。官印一般比私印大,谨严稳重,多四方形,有鼻纽。

私印:官印以外印章之统称。私印体制复杂,可以从字意,文字安排,制作方法,治印材料以及构成形式上分成各种类别。

从字义上分为:

姓名字号印:印纹刻人姓名,表字或号。

斋馆印:古人常为自己的居室,书斋命名,并常以之制成印章。

书简印:印文在姓名后加“启事”,“白事”,“言事”者。

收藏鉴赏印:此种印多用于钤盖书画文物之用。

翡翠印章不仅是中国古代身份的代表,更是中国古代印章的历史的代表,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经济价值。现如今,翡翠印章历经几百年的历史沧桑,其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及经济价值更是与时俱增、不可限量!

老王论翠老王,云南爱翡爱翠珠宝创始人,用生命去拥抱翡翠的极度痴迷者。

喜欢翡翠,请加个人微信:feicui811(爱翡爱翠珠宝),公众号:fczbzs(翡翠珠宝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