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赵匡胤主持殿试时

在中国古代,因各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因此会产生所谓的“地域歧视”,这是一种不和谐的现象,时至今日仍然存在。在“地域歧视”方面,有一位皇帝堪称鼻祖,他就是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赵匡胤在生前留下了一条祖训,让南方人十分不爽,这到底是怎么一

在中国古代,因各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因此会产生所谓的“地域歧视”,这是一种不和谐的现象,时至今日仍然存在。在“地域歧视”方面,有一位皇帝堪称鼻祖,他就是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赵匡胤在生前留下了一条祖训,让南方人十分不爽,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来说一下吧。

宋真宗听完王旦的话,放弃了任命。直到王旦死后,王钦若才做上宰相,对此王钦若愤愤不平,曾说道:“为王公迟我十年作宰相”。我们再来看下王旦反对的理由是“祖宗朝未尝有南人当国者”,原来王钦若是临江军新喻人,也就是今天的今江西省新余市人。那么这件事和赵匡胤有什么关系呢?

根据史料记载,订下“南人不可为相”这条规矩的正是赵匡胤本人!“(宋)太祖尝有言:不用南人为相,《实录》、《国史》皆记载。陶谷《开基万年录》、《开宝史谱》言之甚详,皆言太祖亲写“南人不得坐吾此堂”,刻石政事堂上”。

也就是说赵匡胤把“南人不得坐吾此堂”这句话刻在石头上,放到宰相的的办公场所政事堂里面。自赵匡胤即位以来,确实没有任命一个来自南方的人做宰相,直到宋真宗年间,才打破这一规矩。不过在北宋初年的官场,一直盛行着对南方人的“地域歧视”。

比如北宋著名宰相寇准,他在主持科举考试时,负责挑选状元的人选。当时有两位人物非常出色,一个是来自山东的蔡齐,一个是来自江西的萧贯。寇准对皇帝说:“南方下国,不宜多冠士”,结果蔡齐成了状元。事后寇准还不无炫耀的说道:“又为中原争得一状元”。

那么赵匡胤为何会歧视南方人呢?直接原因就是北宋是继承后周的地盘,统治的中心区域是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北方地区,而南方是北宋后来通过战争统一的,因此在建国之初,朝中重臣大多是北方人,对南方人颇多排斥。不过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南方逐渐超过北方,涌现出了大量人才。

特别是王钦若在宰相后,“吏辈故坏壁,因移石于他处,后寖不知所在”,将赵匡胤的那块石碑搬走,自此之后许多南方人得以成为宰相。不过在北宋的官场,仍然存在着激烈的党争,而这种党争正是以地域为基础的。比如说王安石的新党,大多是南方人,而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大多是北方人。

中国科举制度起源隋朝,发展于唐代,经过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人的完善,到了宋朝科举体系已经较为完备。在古代封建社会时期,虽然科举制度仍然存在很多不公平的现象,但作为唯一上升通道,科举是平民百姓最公平的竞争渠道。

而宋朝建国后,太祖赵匡胤为了防止武将专权,杯酒释兵权,剥夺武将权力,又改组军事制度,同时重文轻武,为了获得大量的文官人才,大力推行科举制,一时间大量的读书人通过科举走上仕途。

因此,宋朝考科举的人很多,以至于高考状元的名头竞争激烈,朝廷也想出各种方法和手段来评定状元。

当时为了分出个名次,最开始的标准是谁的文章写得好,但这个主观性太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难客观公正的评定,而且大家水平也都差不多。就好比现代的产品,随着技术的公开和成熟,差距在渐渐缩小,甚至没差距,那么,这时候怎么办呢?

于是宋朝又实行谁写的快来判断水平高地。虽然这个方法有些简单粗暴,但仔细想来,水平高的思维活跃,反应敏捷,消耗的时间自然就少了。不过此法依然有漏洞,漏洞是什么呢?

假如两个人同时写好,怎么办呢?这不开宝八年,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事。这一年,赵匡胤亲自主持殿试,考场上的考生个个都是奋笔疾书。刚才也说了,能进入殿试的人,其实水平都差距不是很大,写得快的人也不只有一个。

一个叫王嗣宗的和一个叫陈识的,两个人同时完成了卷子,起身交卷,而且论质量,两个人的文章差不多。这下难倒了主考官,该定谁为本场第一呢?没办法,只好上报皇帝赵匡胤,让皇帝裁定。

赵匡胤想了想,突然灵光一现,想出一个好点子,叫二人格斗,实际上就是打架,谁打赢谁就是状元。皇帝都发话了,谁敢不从,二人都说好。

比赛当天,异常热闹,众多文武百官齐聚一堂,来欣赏两位文科状元候选人的格斗比赛。

王嗣宗和陈识这两个大老爷们打的不可开交。王嗣宗眼疾手快,把陈识的帽子拽了下来。这下陈识可慌神了,原来陈识有些秃头,他不想让众人知道,只好双手护头,这下让王嗣宗抓到了空隙,一把撂倒了陈识。

王嗣宗拔得头筹,御封状元,而陈识灰溜溜的爬起来后只能屈居第二。而王嗣宗也被当时人笑称为?手搏状元?,意思是打架状元。

而王嗣宗当官后,也保持着自己的个性,他当官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顶撞自己的上司。考上状元后王嗣宗被外放任秦州参军,当时的上司叫做路冲,因为路冲做事跟他的名字一样,有点冲动和急躁,所以,看不下去的王嗣宗马上指责上司是个酷吏,为政苛急。

路冲勃然大怒,下令给王嗣宗带上枷具,关进打牢。关了几日后,路冲想起了王嗣宗,于是到牢房看王嗣宗,并出了一上联,叫他对,对上就放了他。

路冲上联?佳果更将新合合。?谁知王嗣宗应声就对出来:?恶人须用大枷枷。?路冲闻诗大喜,王嗣宗重获自由。

后来王嗣宗又做出一件好笑的事,那时他任职知州陕西彬县,这个县很迷信,相信巫术神鬼,得了病从不吃药,而是求祷于城东公庙,更让人讶异的是,城东庙里所供奉的祭品,常常莫名其妙的不见了,这更坚定了此处有神灵的传说。

如此搞得地方官员不问苍生问鬼神,王嗣宗到任后,决定一改这种乌烟瘴气,于是他亲自带人侦知,发现庙宇后山有个狐狸窝,贡品不见都是这些狐狸吃了。

于是王嗣宗大张旗鼓搞了一个屠狐大会,将一窝狐狸全部处死,并捣毁狐窝,从此,当地风气焕然一新。

这个王嗣宗还果然有一手,其实,他的有趣事情还有。比如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揭露名人隐私。

宋真宗年间,天下出了一个叫种放的大隐士,此人装神弄鬼,沽名钓誉,大颇为宋真宗赏识,被奉为座上宾。宋真宗此人信奉这些道士、巫师。

这个装神弄鬼的种放得到皇帝的宠信后,平时趾高气扬,非常高调,而且后面也跟了一批拍马屁的官员,他们都想通过种放在宋真宗面前美言几句而获得皇帝的青睐。但王嗣宗对此事颇为鄙视。

据说当种放派侄儿拜见王嗣宗时,他不仅没给好脸,而且安然接受拜见。种放知道后和王嗣宗干上了,种放大肆辱骂王嗣宗,还说他打架状元。王嗣宗生气极了,大肆收集种放的罪状,然后写御状给宋真宗。

宋真宗想息事宁人,于是和稀泥都没治罪,而是诏令种放迁徙嵩山,避开得势不饶人一根筋的王嗣宗。

王嗣宗经过此事后,因为挫败装神道士而在士大夫阶层一炮走火。

所以,我们从王嗣宗的一系列为人处世可以看出来,此人的确很有个性,可惜这么一个特立独行的人却与同僚寇准处不来。

二人都是当时名臣,也都是有个性的人,这样的人,在一起共事,自然很难相处。最终王嗣宗被寇准勒令离休。天禧五年,王嗣宗以七十八岁高龄病逝,结束了他颇具争议却极有趣的一生。

这就是北宋最具争议、最具个性的高考状元,的确有趣、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