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修心的三大境界 修心有三种境界,你在哪一层

初中时,因为和同学打架,在教室外站了一小时;
工作后,因为弄错了客户的资料,扣了半个月工资;
结婚后,因为控制不住脾气,在孩子吵闹不休时,踢了他一脚……
小时候,父母说:“错了,不要紧,改了,就还是好

初中时,因为和同学打架,在教室外站了一小时;

工作后,因为弄错了客户的资料,扣了半个月工资;

结婚后,因为控制不住脾气,在孩子吵闹不休时,踢了他一脚……

小时候,父母说:“错了,不要紧,改了,就还是好孩子。”长大后,语文老师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从小到大,我们总想把事情做好,却因种种原因而犯错。没有人想犯错,但人非圣贤,犯错是不可避免的。

雨果在《悲惨世界》里说:“尽可能少犯错,这是人的准则;不犯错误,那是天使的梦想。尘世上的一切都是免不了错误的。错误犹如一种地心吸力。”这段话也点明,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人要尽可能少犯错。

可是,人的一生,总有犯错的时候,面对过错,怎样才能改正呢?

多年前,袁了凡先生就给了我们答案。

在《了凡四训·改过之法》中,了凡先生认为改过有三个境界。下乘的境界是“就事论事”,从事上改;中乘的境界是“就理论理”,从理上改;最上乘的境界则是“修心”,从心上改。

兵法有云:“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如果把改过当成一场战争,那么我们需要学习的是最上乘的“修心”之法。

怎样“修心”才能改过呢?了凡先生提出的修心,包括三心,分别是羞耻心、敬畏心和勇敢心。

修心的三大境界 修心有三种境界,你在哪一层

修心的三大境界 修心有三种境界,你在哪一层

修心要“发耻心”

孟子说:“耻之于人大矣,以其得知则圣贤,失之则禽兽耳。”知耻对一个人来说很重要,只有懂得知耻辱、知错误,才能反思反省,才会发奋精进。

了凡先生告诉我们:“但改过者,第一,要发耻心。”发耻心是修心的第一心,也就是说,要想改错首先要有羞耻心。

从春秋时管仲主张的“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到宋朝朱熹主张的八德“礼义廉耻孝悌忠信”,再到如今的“八荣八耻”,知耻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当代好多人已经丢掉了耻辱心。

2018年8月21日,从济南开往北京的高铁上,一位男乘客霸占一个女孩靠窗的座位。

列车长了解情况时,男乘客表示“站不起来”,还“索要轮椅”,拒不让座。他还自作聪明给了女孩三个选择:要么站着,要么坐他的座位,要么去餐车。

最后女乘客不得不被安排到别的车厢。

这段视频被曝光后,男乘客的行为刷新了很多人的三观,被许多网友唾弃,甚至“高铁霸座男”成了他的代号。

列车员劝阻的时候,霸座男不以为耻,反而振振有词,强词夺理。最终,因不知耻的行为被罚款,并列入失信人黑名单,不但没有给自己带来利益,反而损人不利己。

羞耻心其实是一种自知之明,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认真反思。

了凡先生通过与古代的圣贤对比反思发现,圣贤能够流芳百世,而大多数人一事无成、甚至可能身败名裂,原因在于没有自知之明。所以,能知耻是修心改过的关键,也是自我学习成长的前提。

朱熹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一个人只有知耻,才能约束自己,有所不为。知耻修心的人,在公共场合,能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并能全面审视自己,正视自己的错误,积极改正。

修心的三大境界 修心有三种境界,你在哪一层

修心的三大境界 修心有三种境界,你在哪一层

修心要“发畏心”

古人说:“凡善怕者,心身有所正,言有所规,纠有所止,偶有逾矩,安不出大格。”大意是一个人有了敬畏心,心中就有了规则,就会约束自己不做出格越轨的事情。

这也就是了凡先生告诉我们修心的第二心:敬畏心。

了凡先生说,即使在很隐蔽的地方犯下小小的过失,也要有畏惧心,因为天地鬼神看得一清二楚。这话虽然有迷信的成分,但不无道理。

人一旦没有了敬畏心,就会忘乎所以、肆无忌惮。 可能会自食恶果。

前段时间的范冰冰阴阳合同偷税漏税事件,归根结底就是失去了敬畏心。缺乏对法律的敬畏,以至于大胆妄为,偷税漏税达上亿元。

也许最开始她只是尝到了一点点小甜头,但自觉没有人发现后就肆无忌惮,积少成多。最终自食恶果,被罚8个亿,星途也受到了影响。

“勿以恶小而为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不要因为“过在隐微”就不当一回事。要知道,积少成多,如果小错不改,久而久之就会累积成大错。

敬畏是自律的开端,也是行为的界限。在修心中,常怀敬畏之心,方能恪守底线,不敢越雷池半步。

修心的三大境界 修心有三种境界,你在哪一层

修心的三大境界 修心有三种境界,你在哪一层

修心要“发勇心”

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一定要勇于改正,在行动上体现出来。这就是了凡先生表达的修心第三心:勇敢心。

人不能改过,多半是因循守旧、回避退缩。这些人不是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是意识到了却不敢改正。所以,要激发自己的勇敢心,振作精神,不迟缓、不犹豫、不拖延。

了凡先生分别用肉中的尖刺和毒蛇咬伤手指来指代小错和大错,这两种错都需要当机立断,立即改正。

《世说新语》里就记载了一个用于改错的故事:

西晋时,有个叫周处的人,早年丧父,缺乏管教,长大后,肆意胡为,为祸乡里。

那时,村子附近的山里有一只伤人的猛虎,长桥下有一条凶狠的蛟龙。村民把周处、猛虎、恶龙放在一起,称为“三害”,背地里抱怨:“三害不除,永无宁日!”

有人找到周处,夸他胆子大,功夫好,如果能杀虎降龙,就是真正的英雄。

周处听后,只身进山打死了猛虎,又下水跟蛟龙展开搏斗。三天三夜过去了,村民见周处没有回来,高兴地庆祝“三害”已除。

第四天,周处上岸后看到村民为他的“死”而高兴,才明白自己的错误。于是,他痛下决心,悔过自新,拜访陆机、陆云两兄弟,请教改过的方法。

后来,周处一面跟陆机、陆云学习,刻苦读书;一面注意自己的品德修养,成为晋朝有名的大臣。

论语·学而》说:“过则勿惮改。”意思是有了错误,不要怕改正。而有些人面对错误,因害怕承担责任,选择了逃避,

名人也有出错的时候,更何况普通人,只有勇敢地用行动去改正错误,才能得到谅解和尊重。

修心的三大境界 修心有三种境界,你在哪一层

了凡先生提出的改过三心,与北宋的盱江先生在《易论第九》中的论述不谋而合。盱江先生说:“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所以,一个智勇双全的人一定是一个能够发现错误并改正的人。

过错虽然多种多样,但究其原因是从内心产生的,所以最佳的改错方法就是“修心”,要发耻心、发畏心、发勇心。这三种修心的方法,能从源头上帮助我们改错。

《我的青春谁做主》中有句台词:“改不了错最折磨人,就行一根刺永远扎在心里,一想就疼。”所以,能改错的时候,要积极主动改正错误,把扎在心里的刺拔出来。

如果我们能够掌握最上乘的改过境界——修心,就能及时改正错误,完善自己的品行。

这个喧嚣浮躁的社会,我们更应该从心上下功夫,牢记了凡先生的改过三心,时常“修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