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书生出去散心,偶遇奇女子

书生出去散心,偶遇奇女子

明朝天启年前,甘肃秦州有一个叫陈三郎的读书人。陈三郎十八岁那年,县试还是没有考中,心情郁结闷闷不乐,家人便劝说他跟着行商的大哥陈方出门散心。

原本一切都很顺利,但就在回程时,明明是好好的艳阳天突然就暴雨倾盆了,兄弟俩措手不及,还没来得及找避雨的地方,陈方的货物就都被雨水浇湿了,陈方更是受了风寒,意识不清,满口胡话。

陈三郎只能把这些货物贱价处理给同行的行商,换来银子给兄长治病。

他把陈方背到最近的镇里,打听到了一家医馆,大夫是个屡试不中、中年后才改行从医的老头。听说陈三郎也是个读书人,大夫稍稍考校两句,顿时便热情起来,不但免费为陈方把脉诊治。还留了兄弟俩在家中住宿,到了晚间,更是布置丰盛的酒席招待陈三郎。

酒过三巡,一位十六七岁的妙龄女子,就端着给陈方煎好的药出来了。陈三郎不善喝酒,醉眼朦胧间,只觉得是个大美女,就借着酒劲,询问对方的闺名、是否婚配。

女子羞涩地放下药碗就跑,老头捋着胡须,呵呵笑着一一回答。说是自家姓方,刚才的孙女名为阿敏,尚未婚配。陈三郎当场求婚,方老头欣然同意,让他回家禀明父母,前来提亲。

陈方病好以后,再次出门行商。再一次路过那个小镇时,却只看到穿着守孝衣服的老太太和阿敏。双方交谈后,才知道方老头半个月前,不幸被墙压死了。

方老太向陈方诉说自己和孙女的孤苦无依,说得陈方也心酸难受,就在镇上找了个媒人,写下婚书,带着老太太和阿敏回家,收拾出一间屋子安顿她们;又挑了个良辰吉日,让陈三郎和阿敏成婚。

不过,方老太太明明是空着手来的,婚礼当日却拿出了丰厚的嫁妆;陈三郎和宾客们都不以为意,只有走南闯北的陈方隐隐觉得不对。

但无论他和妻子怎么仔细观察,也看不出有什么异样——阿敏温柔贤淑,白天除了服侍陈三郎的父母和洒扫做饭,就是坐在织布机前织布。到了晚上,又为陈三郎红袖添香,督促他努力读书。平常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就算旁人来到陈家和她说话,她也只是微笑不语。

两年后,日夜攻读不辍的陈三郎果然考上了秀才,进了县学。

陈方却从那一次淋雨后就开始时运不济,行商亏多赚少,已经没了本钱。在阿敏的劝说下,陈三郎把她带来的嫁妆抵到当铺,换来银钱借给陈方。

陈方和同行的行商为了躲避税卡走小路,却被盗匪抢劫,货物都没了,只留下一条命。他觉得没脸回家,就在林子里找了一棵树,打算上吊自杀。

这时,一个路过的道士救了他,告诉他:“你这是家里进了精怪,吸了你的运势,给了旁人。”

陈方越想越觉得就是这样,回到家中后,就把这话告诉了家里人,又以长兄的身份逼迫陈三郎休妻。陈三郎与阿敏恩爱无比,坚决不愿意。事情闹到官府,县学的学谕便以悖逆伦常的理由,将陈三郎开除出县学,禁止他三年内参加科举。

阿敏于是日日以泪洗面,终于有一天,她对陈三郎说母亲病了,自己要去照顾。两天也没有回家,陈三郎不放心,去了老太太住的小屋,发现屋子里已经空了。

陈三郎大哭一场,把自己的家产都留给了父母,孤身去了府城,与家中再也不通消息。

好几年过去了,陈方因为欠下巨债,不得不委身于邻县的谢监生家为奴。

一日,谢监生带着他去收租,一条街都收完了,只有街尾的那一户人,不光不收钱,谢监生还拿了钱让人送进去。陈方很好奇,就问其他家奴,其他农奴告诉他,这里住着一老一小两个女人,谢监生见小的长得美貌,早已想纳她为妾,所以不收她们的房租,还借出不少高利贷给老太太治病,等老太太病好或是死掉,就能名正言顺的逼着小姑娘以身相偿。

这时,陈方看到这户人家里,出来一个少妇倒药渣,他仔细一看,不是阿敏,又能是谁?

陈方这时才意识到是自己误会了阿敏,就辗转把消息传回了家里。此时,陈三郎刚刚考中举人,回乡修缮祖坟。得知此事,陈三郎便骑着高头大马,高高地打着举人旗牌来到陆监生家,帮阿敏归还了高利贷和这几年的房租,风风光光地把阿敏和老太太接回府城。

阿敏把公婆接来奉养,又为陈方赎身,为他在老家购置房屋田地,还经常拿银子和粮食周济他。陈三郎很奇怪,就问:“他害得我们成了这个样子,你怎么还这样帮他?”

阿敏答道:“他也是爱护弟弟啊,而且如果不是他带你出门行商,我哪有机会结识你呢?”

陈三郎后来中了进士,官进至户部侍郎,但阿敏一直是那副少妇模样,从未变老,当时的人都对此有所疑虑,觉得她是精怪所变,但陈三郎从来不听这些风言风语,两人相敬如宾,相伴到老。

后记:方阿敏和其家人为人忠厚心善,待人真诚热情,却被那些聪明人误解而制造事端,逼迫到与夫君分离。但方阿敏不计前嫌,反而善待曾经伤害过自己的大哥陈方。自古讲:相由心生,方阿敏人好心善,故而年龄虽长,但相貌却不变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