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剩下的饭菜是怎么处理的

剩下的饭菜是怎么处理的

民以食为天。在古时的社会中,人与人的等级差别还是很明显尤其是贵族与贫民,唯一不能有差别的就是贵族和贫民都有基本的私欲,要吃饭,还有就是都会面对死亡。但终究还是有不一样的。

死的体现就是葬礼的规模,而吃的体现就是食物的优劣、规模大小。

在古代,皇帝处在等级社会中的最高食物链,他的生活标准自然是无人能比拟的,尤其以奢华度日的清朝为甚。

他们每天穿的最好,吃的食物更是标准的满汉全席。

但再怎么好吃,胃的大小终究是有限的。

因此,就有人产生疑惑,皇帝肯定吃不完那么多食物,那么他们吃完剩下的饭菜都是如何处理的呢?其实,处理方法很简单,说出来你都会很惊讶。

01古代皇宫的食物标准看过《甄嬛传》的人都知道,里面虽然主线是各宫妃嫔们争宠的戏,但其中穿插的其他内容也很值得品味。

比如在剧中,有出现过过年的场景,而在这类场景中,食物是特别丰盛的。

除此之外,后宫中吃饭时,也会出现各宫身份等级不同的妃嫔吃的食物。

观众在观看的时候,会很羡慕,觉得古代的达官贵族等吃得非常好。

其实,影视剧都算是弱化了这些方面,因为古代达官贵族的食物种类、珍稀程度、规模都远比影视剧夸张,而奢侈的代表就是清朝的皇族贵胄们。

在清代鄂尔泰、张廷玉所作的《国朝官吏》中就记载了皇太后、皇后等人的日常饮食。

其中,皇太后作为后宫中地位最高的女人,其食物规格自然是很高,她们一天就要猪一口、羊一只,而鸡鸭等家禽各一只。

除此之外,什么新粳米、黄老米、高丽江米也是一升两升的来,然后是白面、荞麦面等也是好几斤打头。

这还只是肉、米、面三种主食。

其他的如糖、坚果、鸡蛋、香油等,更是样样配齐。

而皇后的食物份例少一点,但也是每天猪肉十六斤、羊肉一盘、鸡鸭各一只,其他的米、面等食物比之皇太后降低一点,但也不少了。

后宫其他的妃子自然也是层层递减。

整个紫禁城中最大的人是皇帝,所以他的食物更是了不得。

因为清朝明文规定皇帝每顿的菜是120道。

雍正时期,为了减少用度,将菜的数量减至64道,乾隆时期减至48道。

尽管如此,这食物的数量也是很多。

皇帝即便是出去打猎等,吃东西也不可能全部吃完,况且为了防止下面的人摸出皇帝的喜好,他们即便是遇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也不会超过三口。

因此这样下来,就有很多食物剩下了。

那么,他们都是如何处理这么多剩余的食物的呢?02作为恩宠的象征,被赏赐剩余的食物多,基本上还没怎么动,但皇帝也有两个巧妙的办法处理。

第一个就是将其赏赐给下面的人。

在影视剧《琅琊榜》中,春节宫宴的食物很多,皇帝就将其赏赐给他赏识的大臣。

比如当时的穆王府因为一些事情,在皇帝的心中是个不一样的存在,因此赏赐了两道菜。

虽说是从皇帝桌子上端下来的,在我们现在看来就是剩菜,但是这是“皇帝”剩的,当时只有朝廷的重臣才能得到赏赐,因为这是表犒劳和恩宠的。

所以他们不仅不嫌弃,还会喜滋滋的收下剩菜。

除了朝廷重臣,其他的譬如后妃、经常伺候自己的奴才等,皆可以作为恩宠赏赐给他们。

朝廷重臣都是忙不迭的收下,还不说这些在宫中只能仰望皇帝鼻息活着的人,更是殷勤收下了。

而且这种荣宠不是每个人都有的,他们即便是说出去,那也是其他人艳羡的存在,宫中其他的后妃或者奴才都不敢低看这些有御膳赏赐的人。

03皇家御膳为招牌,换银子除了赏赐,另一个方式处理皇帝的剩饭菜就是将其倒卖到宫外去。

宫外虽然也有很多美食,但当时那个社会时期,凡是有点能力,能烹饪出好吃的厨子基本上都被招募进大内宫廷了。

因此和医术一样,御膳房出来的食物水平代表的就是当时天底下最好、最美味的食物。

一般的人哪里有机会吃到这些食物,他们即便有钱,也没有权,连个像其他人得到御赐的机会都没有。

因此要是从宫内送出来的食物被流转到当时的酒楼,那么就能买个好价钱。

毕竟当时的社会,虽然平民很多,但富商也多,他们不能追求与权贵接近的机会,但也可以体会一下权贵之人的生活风姿。

而购买这些食物就是一个最好体现他们无限接近权贵的方式。

卖回来的银子自然可以作为宫廷内部的开销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