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成语“虚与委蛇”我们都听过

成语“虚与委蛇”我们都听过

我们都知道汉字里面存在着大量的多音字,这样的多音字要么是有不同的意思,要么是和不同的字连在一起就要有不同的变换,还有一些则是在古文里常有的“通假字”。这些多音字不仅难坏了老外,也难坏了很多中国人。就比如一个简简单单的“啊”字,小学第一课时我们就会学它的四个读音,但你以为“啊”字就这四个读法嘛?显然不是。

考过普通话的就知道,当“啊”字接在“u”尾音后它就读作“哇”,接在“i”尾音后它就读作“呀”,接在“n”尾音后它就读作“呐”……而这还只是“啊”字的一小部分发音方法。

今天我们也不讲这么难的,就讲一个成语——虚与委蛇,这里的蛇为什么读作“yi”而不是“she”,背后的原因你知道吗?01成语的一般由来既然是成语,那就得先知道成语的一般由来路径,这样你也会对成语有更深的认识。

提到成语,你会想到哪些特点呢?一般人想到的可能都是四个字、文绉绉,而且讲起含义来总能说出一长串由来隐喻或象征。

但成语其实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复杂,成语某种程度而言就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短语。

所以我们以为成语只有四个字其实并不恰当,甚至不说比较偏的,三个字、五个字、六个字的成语都大有存在,比如三个字的“破天荒”“领头羊”,五个字的“二桃杀三士”“一言以蔽之”,六个字的“风马牛不相及”“迅雷不及掩耳”。

而观察这些成语你会发现,它们很多都来自于古文或是民间广泛流传的俗语。

而会让我们觉得偏古和偏文绉绉的原因也就在这里,因为这些成语其实算是我们对古人精神与文化的一种继承与传承。

这些句子可能对于千年后的我们来说不求甚解,但对于其诞生时的历史背景而言,它们很可能如如今的网络流行语一般,诸如不明觉厉、Kswl,在当时是引发过一阵热潮的。

而我们如今的一些流行语,只要它的内涵足够支撑它们在千年后依然被人们使用,那它们也能一种“成语”而存在。

所以虚与委蛇这个词自然也和其他成语一样,是有它的出处和故事的。

02虚与委蛇的来历翻阅文献我们可以查到,虚与委蛇的最早出处是在《庄子》一文,文中说的是当时的郑国有个叫做季咸的巫师十分厉害,人人都说他占卜很准,能够预言吉凶祸福,当时还在壶子手下学知识的列子听说了就十分信服季咸,觉得这个人很厉害。

壶子听到了就让列子把人带来,他要请他帮忙看看相。

结果几次见面,壶子都用不同的状态出现,比如第一次故意表现的很虚弱,季咸就说列子活不久了,后来他又呈现的好了一些,季咸又说是自己的功劳,所以列子慢慢好了,随后壶子又用不同的状态应对,季咸的预言也就千奇百怪。

到了后面,季咸也察觉到不对了,就逃跑了。

壶子就和列子说:“吾与之虚而委蛇不知其谁何。

”意思是我给他呈现虚假的状态,他无法捉摸。

这里的虚就是说浮于表面的,不真实的东西,“委蛇”则是原来古代传说的一种长相奇特,且能变化蛇,在这里指代的也就是变化。

至此,故事明显了,成语的意思也就非常明显了。

虚与委蛇至此也就指代那些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付的行为。

那“委蛇”的具体由来又是什么呢?为什么“蛇”的读法必须读“yi”呢?03委蛇的读法有讲究前文已经说了,“委蛇”出自于山海经,说的是一种蛇,就相当于是这个蛇的名字,这已经是一个固定词组,是无法拆分的,那么它的读音自然也必须遵循原始的读音。

就和现在的“单于”不可能读作“dan yu”而必须读作“chan yu”,“六安”不能读作“liu an”而必须读作“lu an”一样。

“委蛇”的最早记载在《山海经》里,书中记载这种蛇长着两个头,而且是人头蛇身,还特别不喜欢打雷,每次遇到打雷天都吓得一动不动。

而这个词还有一种写法——逶迤。

他们两个是同意同音,都可以表示一种蜿蜒连绵的状态,只是写法不一样而已。

而且从两个字的字形上也是能看出一些相似性的,不排除是古人们在传诵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最后也就约定俗成的有了这两种区别。

而这样的区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人书写形式的不发达,到了清朝时期,又发展出了好几种新式写法,比如清代朱凤起编撰的《辞通》里就记载了“委蛇”还可以写作“威迤”“威夷”“委隋”。

到了这里你会发现,这些字主要是同音,字形结构方面的差异已经十分巨大了。

这也揭示了一个规律,那就是早期因为记载上可能出现一些偏差,但大家主要会凭借发音来判定对方表达的意思,也能实现一种共识。

自然而然的,虚与委蛇一词中的读音也是不能更改的,现在你明白这里的“蛇”为什么只能读作“yi”而不能读作“she”了吧。

04小结其实语言文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人们的生产生活而服务的,它们是一种工具。

所以如今我们会看到一些传统读音也进行了修改,比如之前的“铁骑”,发音从最初要求的“tie ji”变成了“tie qi”,“说服”也从“shui fu”改为了“shuo fu”。

有人笑称这是为了照顾“文盲”,但这其实有失偏颇,更改的主要原因还是为了服务大众、方便大众。

古代的文人墨客是少部分,他们会严格遵照以往的一些要求与搭配,但如今在义务教育的推行下,普罗大众都能接触到书本,阳春白雪的高雅固然有格调,但下里巴人的调和也必不可少,不然这些阳春白雪只能因为故步自封而走向没落。

所以一些读音遵循大众的变化而变化也是历史的必然、发展的必然。

或许有一天虚与委蛇的读音也会更改,但无论改与不改,它都是一种历史,一种内涵,一种继承与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