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蛊”究竟是什么

“蛊”究竟是什么

“数日间,猝血不华色,肌肉消瘦,山中人谓蛊毒。”这是清朝末期著名书法家陈国钧在自己旅行期间,将见闻所撰成的见闻笔录中的句子。据他自己说,那是民国五年的夏天,他和身边人因天气炎热而到深山之中去避暑。

当时随行的一个姓潘的下人就意外中了“蛊”,几天之内就迅速消瘦下来,他们只能急忙找到了一位当地的巫师救了他。

陈国钧此时也感到既震惊又好奇,就向这位巫师仔细询问。

巫师便说,这一般是当地的旅店老板为了多挣些钱,就在旅客的必经之路提前藏好里面装着蛊虫的炉子。

等有人中了毒无法移动,自然就要就近住宿了。

这段关于“蛊”的记录真假尚未可知,或许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加以改编,或许也只是后人杜撰出来的奇闻异事,但有关“蛊”的记载却确实在不少史书中都有所出现。

那么,这为什么历朝历代又都一向要对养蛊之人施以严厉的惩罚呢?01“蛊”之汉字想要探究“蛊”究竟是什么,我们不如先从这个汉字入手。

根据考证,“蛊”是一个会意字,就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汉字拼接组成一个新的字,而新字的意思往往能从组成它的部分中推断而出。

甲骨文中的“蛊”字是个上下结构,下面的部分是古书里的“皿”字,做容器讲,而上面的部分则大多数是几条弯曲的线凝结在一起,就是指代虫子。

根据时代的不同,容器中虫子的数量也有不同,有时是一条,也有时是两条三条。

换言之,最开始“蛊”字的含义说的就是容器中的虫子。

起初也指有外来的虫子不小心进入了容器内,后来就开始指代专门人为养的虫子了。

那么,人们养这种虫子又是为了做什么呢?《说文解字》中给出了答案——“蛊,腹中虫也。

”在《左传》等书里都有过类似的故事,大概意思就是说,这种虫子是从人体外部进入体内的。

当它到了人的肚子里,使人因它而中毒就被称为蛊毒。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人的日常饮食而杀人,而且被害的人丝毫不能察觉,是一种专门研究出来用来害人的技巧。

随着时间的推移,后来“蛊”字又有了新的含义,被不少人认为是会先在器皿中放上很多条虫子,让他们互相争斗,直到只剩下最后一条为止。

剩下的这条就被叫做“蛊王”,而这个让他们自相残杀的过程就是“养蛊”。

02“蛊”之危害那么,“蛊”到底会对人体造成哪些危害,才导致人们只要说起它就闻之色变,只要一想到“蛊”字就自发地将之和厄运、恶疾联系在一起呢?我们不妨一起来看一下魏晋时期的一段记载。

当时正是从殷商时代结束之后,历史上第二个各种神鬼之说大肆兴起的时期,关于“蛊”的记录也数量不少。

像是《搜神记》便认为,“蛊”不仅是指虫子,其他的一些动物——比如狗也能被炼成“蛊”。

书中说,鄱阳有个叫赵寿的人就有“犬蛊”,因为陈岑轻蔑地用手指了赵寿,就突然从天而降了很多群大黄狗朝他大叫撕咬。

这种妖术的呈现形态层出不穷,让人根本没有办法严密地想出行之有效的防守方法。

同样的情况还有“蛇蛊”,这个故事是说河南有一户人家姓廖,世世代代都是养蛊的。

只是他们在小儿子娶亲时,却没有将自己家的职业告诉女方。

所以新娘子有一天在家里发现了一口大水缸,打开发现里面养着一条大蛇,吓了一跳,就杀掉了蛇。

结果没几天全家都遭了意外。

这就是传说中没进入人体的“蛊”会用妖法害人,带来厄运了。

而更普遍的还是被人误食,产生疾病的“蛊”。

在《宋书》中,曾经提到大臣顾觊之就遇到了一个和“蛊”有关的案子。

当时,沛郡的人去别人家喝酒,结果回到家就开始生病,肚子疼得仿佛有刀子在上面扎一样,过了几天张口就吐出了十几只蛊虫。

后来验尸的人才发现,他的五脏六腑早就被虫子弄得看不出原来的模样了。

但这些事都还发生在几个人之间,影响力并不广。

真正让“蛊”被众人都知道,并引起了深深忌惮的还是因为汉武帝时发生的一件事。

03“蛊”之严惩当时汉武帝的太子名叫刘据,而有一个叫做江充的巫师,一直和太子有仇。

他就等到汉武帝一病不起的时候,就派人和汉武帝说您生病了,都是因为有人在皇宫中用蛊害您。

汉武帝一听这话大惊失色,当即就派人搜查皇宫,最后果然在太子的宫殿里找到了江充提前放进去的蛊。

太子很想和皇帝解释自己没有做过这样的事,可是汉武帝并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被逼无奈之下太子只能起兵造反,最后战败身死,他的母亲也因而自杀。

所以说,“蛊”的危害不仅仅是能让人身患重病,而且还能够引起人心动荡,酿成大祸。

因为之前曾经发生过的这些事情,所以历朝历代都对“蛊”十分重视,纷纷将禁止人养蛊、用蛊害人,写进了律法中,希望以此来遏制部分人的恶念。

比如汉代的法律里,如果有人养“蛊”,就会执行“弃市”的刑罚,也就是当众斩首;唐代则是施以绞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