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八岁的陈子善问朱元璋:我爷爷为救你身中九箭

八岁的陈子善问朱元璋:我爷爷为救你身中九箭

自古英雄出少年。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也好,是年少不知死活也罢,事实是历史上确实有不少年纪轻轻就语出惊人的人。比如当年的项羽看到秦王华盖就曾说出“可取而代之”这样惊为天人的话。

同样地,明朝朱元璋皇帝在位期间,也有这么一位少年。

这位少年名叫陈子善,他在八岁之时,曾经大胆询问朱元璋:“我的爷爷曾经为了救你于水火,身中九箭,对你有救命之恩。

我父也是当朝重臣,国家栋梁,你为何要抄我的家?”这位陈子善年纪虽小却很有气量,当年敢对朱元璋这么说话的可能就只有他了。

然而朱元璋却并未生气,只是告诉陈子善:这并非惩罚,而是皇帝的恩泽。

这又是何缘由?我们就从陈子善的爷爷开始说起。

01开国将领陈子善能说出这样的话,并非全部出于一个孩子的胆量,而是老陈家实实在在有恩与老朱家。

陈子善的祖父是陈德,大多数人对这个名字可能不是太熟悉,但是这个人对朱元璋十分重要,可以说没有他可能就没有大明王朝。

陈德是明朝的开国元勋,元朝末年朱元璋起兵之时,陈德就随其左右。

在大大小小的战斗中,陈德带兵有方,并且总是身先士卒,从来不质疑朱元璋的决定,并且十分忠心。

几十年间陈德立下了不朽功勋,说是开国元勋,陈德实至名归。

某次战斗中,朱元璋的军队遭到了围攻。

陈德在朱元璋左右厮杀,他眼见不敌,所以护送朱元璋先走。

当时是非常危险的情境,双方在水上战斗,那是朱元璋一统天下之前最重要的一场战斗,因为敌人是陈友谅。

彼时朱元璋虽然拥有几十万大军,但是陈友谅的部队数量是他的三倍,双方众寡悬殊。

战斗进行到白热化阶段之时,陈友谅决定快刀斩乱麻。

当时朱元璋冲锋在前,所以陈友谅和自己手下商量了一下,先生擒或者射杀朱元璋。

朱元璋这边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不仅阵亡了大量将士,甚至连自己的船只都搁浅了。

02护主有功陈友谅那边并没有停止攻击,不间断的进攻使得朱元璋这边力不从心,并且陈友谅还派人乘坐小船前来刺杀朱元璋。

此时朱元璋这边已经有败退之势了,因为对面的将军是张定边,此人乃陈友谅手下第一悍将。

朱元璋见此情形,由几个亲信护送他开始撤退。

张定边这边注意到了,他就命令弓箭手进行远程攻击。

很快密密麻麻的箭射向朱元璋的小船,朱元璋本来就对这一场战争失去了信心,心里一边想着天要亡我,一边破罐子破摔了。

就在此时,陈德冲到了朱元璋面前,完全挡住了朱元璋的身体,随之而来的就是密集的箭雨。

最后陈德身中九箭,不治身亡。

临死之前,陈德依然没有放弃,他死死拽住朱元璋的护甲,一路和其他士兵护送朱元璋到安全的地方。

事后,朱元璋感念陈德救命之恩,为陈德追封爵位,并且给了陈家人应有的补偿。

只不过我们的故事到这里还没有结束。

03牵连大案,触怒朱元璋陈德家族最后的下场,和朱元璋建国之后面临的问题息息相关。

作为一个草根皇帝,朱元璋深知这一切的来之不易,他也更加珍惜自己的成果;此外,因为朱元璋是从最底层上来的,所以他并不信任任何人。

可以这么说,除了自己的妻子马皇后,朱元璋在坐上皇位之后就基本没什么信任的人了,这也是历史上的朱元璋给人一种生性多疑特征的原因。

只不过真实的朱元璋最开始并非如此多疑,他性格的转变很大程度上是从军之后才开始的。

因为害怕自己的皇权受到威胁,尤其是某些开国元勋军功颇丰,这些人如果拥兵自重,那朱元璋就没有几天好日子能过了。

因此在上位之后朱元璋就盯上了之前为自己立功的西农地们,这其中丞相成为朱元璋的首要目标。

丞相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本来对皇权的威胁就非常大,更不要说当时的胡惟庸了。

胡惟庸也是元老,但是在他做了丞相之后,滥用私权、目中无人,利用自己职位之便独断专横。

到了后期,很多事情,甚至是国家大事,他都不向朱元璋禀报,所有的事情都由他一个人决定。

很多时候朱元璋甚至连地方大臣的奏章都看不到。

朱元璋知道这些事情之后大为光火,他觉得如果自己再不作出行动,这皇帝也做不了几天了。

深思熟虑之后,朱元璋告诉大臣们,他即将废除丞相制度。

其实这一决定的宣布,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不管是历史上的宰相还是丞相,都是延续了数千年的制度,直接废除是一件历史性的大事。

但是为了皇权的稳固和子孙后代的安宁,胡惟庸必须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