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中国人为啥不吃猫肉

中国人为啥不吃猫肉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很多人离开家乡,来到异乡打拼,因此总是孤身一人。很多人并不能忍受长久的孤寂,因此就会寻找生活中的陪伴和慰藉,而不需要花费太多精力,但是又能给人心灵安慰的宠物,开始大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这其中,猫咪占比很大。

因此,现在社会的宠物经济开始大力发展,但宠物经济发展的同时,对于像猫咪这种在人类面前十分弱势的动物也会出现安全隐患。

但无论如何,却很少有人吃它们。

即便在是广东地区,也只是有少数人会有这样的传统,并且只存在于过去。

那么,为何除了不吃桌子脚的中国人不吃猫咪这种生物呢?其实,早在明朝时期的李时珍早已告诉我们答案了。

01猫的地位现在很多人都会养一些萌宠,这些动物要么长相可爱,要么能够温暖人心,总之小动物在我们现代人的生活中很常见。

但是最多的就是一些猫咪和狗狗。

而古今以来,一直被当成家养宠物的动物一般都是猫这种生物。

因为它们通常身形不大,加之全身都是毛茸茸的,偶尔有脾气,偶尔爱撒娇,十分得人们的喜爱。

古代时,很多人就爱养猫,并且那些极富才情的为人还会根据猫咪的外貌长相,给它们赋予诗意的名字。

比如毛色单一纯正的猫,古人则称它们为四时好,而全身都黑的猫咪则被称为乌云、啸铁等;那些全身雪白的猫咪就像白玉一般,所以有了尺玉、霄飞练的雅称;一些肚皮为白色的橘猫,则有金被银床的雅称,白爪身黑的猫有踏雪寻梅的雅称,常见的白嘴奶牛猫有衔蝶,而黑嘴身白的则有衔蝉的雅称。

这类的雅称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

除了有雅称之外,还有很多诗人专门写了关于自己养的猫咪的诗歌,比如陆游就写过他的“雪儿”。

“似虎能缘木,如驹不伏辕。

但知空鼠穴,无意为鱼餐。

”几句话就写出了猫咪活泼好动,喜欢攀爬树木,以及会捉鼠的本领。

可以说,猫咪在我国的历史非常悠久,而且生活中十分得人们的喜爱。

但是其他很多动物也很得当时人们的中意,比如马驹。

要是遇到一匹好的马驹,能值千金万金。

但即便如此宝贵,马肉却是时常有的。

那么,古人喜欢猫,猫会作为食物经常在人们的餐桌上出现吗?02味不佳,不入食品很显然,猫是不可能经常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的,关于国人不吃猫其实有多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就是猫肉不好吃。

现在人们经常开玩笑,古代那些流传下来,但是没有出现在餐桌上的食物,那一定是不好吃。

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却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明代医家“药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明确表明猫肉不适合吃。

“狸肉入食,味不佳,亦不入食品……”因此,那个时候的人们可能偶然情况下吃到了猫肉,并且发现猫肉不好吃,所以才有了猫肉“味不佳”的说法。

03相生相融,福祸相依除了味道不好之外,第二个原因就是人对猫的贡献是持感恩心理的。

无论是东方朔在《十洲记》家中的记载,还是黄庭坚在《乞猫》中的描述,都专门写了猫咪是捕鼠的好能手。

既然能够捕鼠,那么猫自然是不能够吃的,因为它跟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尽管人们现在总是会说外国人对待动物是十分友好的,而国人对待小动物就持批驳态度。

实际上,过去的西方人对猫这种生物,可是极尽虐待。

他们总觉得猫是一种不祥的生物,因此过去的欧洲国家喜欢将猫烧死,用来祭天。

中世纪的欧洲很多猫都被杀了,那么老鼠就不断泛滥,所以就有了导致欧洲人大量死亡的黑死病。

而国人在《诗经》中有关于“硕鼠”的诗歌,同时也有关于“有熊有罴,有虎有猫”的记载。

因此,一直以来,在人们的观念中,猫一直是一个对家庭生活以及田野庄稼都十分有利的生物。

既然有利,为何要捕杀呢?不会捕杀,自然也没有吃的道理。

再者,古人对于自然的平衡法则认识不比我们今天的人差,在一些名著中,有很多关于保持自然平衡的道理,比如秦始皇,又比如明代的皇帝植树造林。

因此,古代的人自然也知道,猫是老鼠的天敌,能够保护自然与植物,因此对于生态平衡有着很大的作用,所以万事追求平衡法则的古人也不会吃猫肉,因为它们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

04阴阳轮转,通灵使者第三个原因就是古人认为猫是一种特别灵异的生物,它们的眼睛能够看通阴阳,即它们和狗这种生物一样,能够看清人世间飘荡的死人魂灵。

而且在死人的葬礼上,人们特别忌讳猫咪靠近死者,因为死者的魂灵可能附身于猫身上。

参考影视剧《妖猫传》,里面就是白鹤少年的魂魄附身在了黑猫身上,而故人不懂猫为何眼睛会变化的科学原理,故此认为猫是一种联通阴阳的使者,具有神圣性。

虽然故人不崇拜所谓的神灵,但是在忌讳方面却非常慎重,因此自然不会去吃猫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