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六七十年代的6个“老物件”

六七十年代的6个“老物件”

今天继续给大家分享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6个“老物件”。第一个和缝纫机有关系,四十岁以上农村人一个认识,四十岁以下的农村人根据提示能猜到;第二个我不提示,大家看,年龄大的人肯定见过,也认识,而且用过;第三个只有五十岁以上偏远山区农村人认识,六十岁以上的农村人用过;第四个估计很多人不知道它的用途,可能猜错,还是看看我的介绍。第五个、第六个我查了半天也不知道是干嘛用的,但头条上六十岁以上农村人也有,恳求大神赐教!先表示感谢!六七十年代家用缝纫机的“机油壶”上图中这三个小铁皮壶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人使用的缝纫机“机油壶”。

那时候,很多家庭都有缝纫机,特别是刚结婚的年轻人。

因为,缝纫机是那个年代年轻人结婚时男方必须有的“三转一响”里的“三转之一”。

缝纫机使用一段时间后,机头内部的零部件和转轮轴承处需要注入机油,以保障缝纫机正常运转、零部件不磨损。

这些小机油壶里的机油用完后,可以到供销社再买新的。

使用的时候,缝纫机头部设计有一个机油孔,将机油壶的出油嘴插进机油孔,用手摁压机油壶底部,机油就会注入缝纫机机头内部,流入各个部件,然后,还要跟下面的脚踏和转轮轴承处注机油,将油壶嘴对准轴承处摁压机油壶底部即可。

做单衣服的“姊妹扣”上图是六七十年代衣服上衣使用的一种扣解方便的“扣子”,真正的名字叫什么不知道,我们当地叫“姊妹扣”,因为,它的结构是上下两部分,上面中心是一个“凸”形柱,柱的顶端大,下面中心是一个“凹”形槽,凹形中心安装两根弹簧丝,使用时,将上面中心的“凸”形柱头压入下面的“凹”形槽内,因为有弹簧夹裹,“凸”形柱头被紧紧夹裹不会脱出来。

所以,我感觉应该叫“鸳鸯扣”。

六七十年代农村人挑担子时戴在肩上的“肩垫”上图这个多圆形的东西叫“肩垫”,我们当地叫“牌牌”。

那时候,偏远山区农村基本上没有平地,不是上坡就是下坡,而且路面很窄,你能使用平车,马车,运动系主要靠人肩挑。

那时,挑粪是生产队最平常的农活,一个上午或下午要挑几十次甚至上百次,为了防止挑担把肩膀磨破,就用两三层布制做了这种“肩垫”,将肩垫戴在肩上,挑担子就舒服多了。

父亲是农民,所以,我家过去就有。

如今,老家的农民也很少使用担子挑东西了,“肩垫”也成为一种“老物件”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六七十年代挑酒、盛酒的“酒桶”上图这对布置什么材料制作的“桶”是过去卖酒人挑酒的酒桶,上面有很严实的酒桶盖子,一个酒桶上面是舀酒的“提子”,有各种容量,比如半斤的、一斤的。

酒桶制作不仅很严实,而且酒桶外面也刷了桐油,保障酒桶不漏酒。

下图这个木制器具,研究了半天也不知道是干嘛用的,感觉像是做什么的“模子”,但具体是什么模子,真的不知道。